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i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學生对计算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仅有利于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计算技巧和方法。良好的计算做题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系统化、长时间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积极引导,在做题中给予学生多鼓励,在作业的布置上让学生进行多练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习惯
  随着新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课改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知识讲授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而在数学科目中,计算部分的教学最能体现这一教学要求,学生对计算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仅有利于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计算技巧和方法,从而为今后的数学科目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多引导,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数学科目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而计算部分又是数学科目学习中的关键学习部分,可以说对于计算部分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于计算知识和技巧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不光要学会数学知识,还能掌握相关的数学计算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掌握良好的计算技巧和数学学习方法,是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数学计算技巧讲授的重要性。
  比如,在数学课程“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再讲完相关的加减法知识后,要结合具体的数学计算习题,给予学生进行相关计算技巧方面的讲解,如对加法计算技巧分组凑整法、基准数加法的讲解,在计算题72 75 70 67 69 74 68 73=?的计算中,就可以解为:72 75 70 67 69 74 68 73=70×8 (2 5-3-1 4-2 3)=560 8=568,通过这样简单的计算技巧方面的讲授,不仅能让学生快速地深入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养成做题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给学生拓展不同的计算技巧方法,如把减法运算中的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等,都结合例题重点的讲授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计算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做题技巧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科目更好的学习。
  二、多鼓励,促进学生数学意识养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都还不成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所影响,从而导致学生数学成绩难以提高,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多鼓励,促进学生自信心理的养成,良好的自信心理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前提准备,学生在强大自信心的引领下,在对数学知识和计算技巧的学习时,不仅有利于养成学生不怕困难、愈挫愈勇的品质,还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意识的养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自行地调整好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不被学习中的困难所击倒。
  比如,在数学课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比较难,所以学生在学习和做题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时教师不光要对于学生这部分知识详细讲解,还需要给予学生多鼓励,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正确的答案,面对错误的题目,同学生一起去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和引导学生一起改正,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魅力,还能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良好数学意识养成,就是对每道数学题都有自己的心里评估,对每种类型的题都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将认真审题、认真计算、认真作答的原则,牢牢的记在心里并落实在日常的数学计算中,从而养成良好计算习惯。当然,在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和鼓励,从而帮学生克服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三、多练习,在练习中提升计算能力
  计算部分的题,不同于其他的题型,计算题有“综合性、多变性、灵活性”等特点,所以对于计算题做题技巧和方法的学习必不可少,而良好的计算技巧需要在做题的实践中去检验和完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熟练的使用计算题的计算技巧和方法。而这个多练习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条件和环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练习作业,从而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促进他们对于相关计算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多练习,是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主要保障。
  比如,在数学课程“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计算掌握情况进行限时测验,通过这样测验考试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也有利于学生调动紧张情绪,从而更加重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教师要根据测验的反馈结果,布置不同的作业练习题,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业题的布置就可以多一些拓展题型和难度大的题型,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学生,作业的布置就可以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通过这样有差别、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和练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数学知识深化和消化过程。这样就在学生不同的练习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于计算知识的掌握,只有多练习,才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做题习惯。
  当然,良好的计算做题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系统化、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积极引导,在做题中给予学生多鼓励,在作业的布置上让学生进行多练习,这样才能充分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曾天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八)[C].2017
  [2]乔勇.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C].2015
  [3]杨富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C].2015
  [4]班付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其他文献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独自一人拿起一本数学课外书,津津有味的啃起来。  忽然,我在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林老师买了52张票,其中日场票每张5元,夜场票每张10元,票价共计410元。两种票各多少张?我被弄糊涂了,可难题更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我思考着,如果假设这52张票都是日常票,总票价就是5×52=260(元),而实际票价是410元,少了150元,每一张夜场票按日场票票价计算多了5元,150元里有几个5元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所谓自主性行为,它包含着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等品格特性,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必备的重要心理要素。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角色游戏是最典型的游戏。  一、角色游戏对于小班幼儿自主性行为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推
【摘 要】 科学课中,核心概念是必须达到的教学要求,且必须有探究活动构建。掌握科学概念对孩子们科学思维发展、科学素养形成,意义重大。  【关键词】 核心概念;探究教学;科学素养  温·哈伦在《投入科学》一书中认为:学生必须建构概念,因为概念有助于他们把经验整合起来,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掌握科学概念对孩子们科学思维发展、科学素养形成,意义重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围绕科学概念开展适宜儿童发展
目的:探讨无骨折开放性软组织创伤的早期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2003年收治的无骨折开放性软组织创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经有效的早期治疗,Ⅰ期治愈率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