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2日显得相当特殊。之后一天的2月23日,是台湾当局1991年出台“国家统一纲领”15周年。而此时,猜测与疑虑正在不断加温——台湾现任领导人是否会在几天后宣布,将这一重要文件连同冷藏数年的“国家统一委员会”一起彻底废弃?
这一天,台湾TVBS民调中心针对台湾地区民众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45%的民众反对现阶段“废统”,赞成者只有15%,另有51%的民众担心现阶段“废统”会影响台湾安全。
同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表示,台湾当局领导人一再声称要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台独”分裂活动进一步升级的危险信号。“我们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民进党在这一天召开中常会,提案大陆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支持行政部门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
国民党中常会也在同日召开,并通过决议,谴责民进党“废统”不仅片面破坏现状,更是积极采取步骤,推动法理“台独”,严重危害台湾及民众利益。
陈水扁的“年关放火”正在进一步延烧,策动着新的台海危机。
亲历“国统纲领”制定台前幕后
祖籍原江苏省嵊泗县的邱进益,双鬓斑白,年届古稀。这位曾在台湾“外交部”供职20余年的资深人士,1990年10月起任“国统会”执行秘书、研究委员,1991年任国民党大陆工作策划小组副召集人。1993年4月,邱进益以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的身份,到北京与海协就“汪辜会晤”举行预备性磋商,确定了“汪辜会谈”的三大议题。
作为当年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筹划的核心人物之一,邱进益亲历了“国统会”和“国统纲领”诞生的全过程。
不久前,笔者在台北见到了已经退休的邱进益。
虽然过了十几个年头,但在邱进益的言谈话语中,一切就像昨日。
他说:“蒋经国先生1987年11月宣布开放老兵返回大陆探亲,但那是老兵上街逼出来的政策,第二年蒋经国先生就逝世了,整个两岸关系到底怎么走下去,整个政府都没有准备。”
1988年,邱进益被从海外调回台湾,受命研拟两岸关系的相关政策。当时在台湾的政府体系中,只有在“行政院”的大陆工作会报。邱进益于是组成五人小组,准备建构一个完整的大陆政策体系。这五个人中就包括现在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
经过讨论,整个架构这样成形:最高层次就是设立“国统会”,虽是归属“总统府”的临时编组,但却是确定整个大陆政策走向的机构,其下是在“行政院”设立一个政策执行部门“大陆委员会DI同时,设立海峡交流基金会,负责具体交流事务。
架构有了之后,还要一套法律框架,除展开“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制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国统纲领”。
邱进益说,“国统会”第一次开会,就有人提议应研拟一个大陆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后来,邱进益就担任了相关研究小组的召集人。这个研究小组是各方推荐的学者,包括曾任新竹“清华大学”校长的沈君山、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以及马英九等共22人。
“国统纲领”草稿经历数次大幅度删改,进行了20余次讨论最后定稿。其中最重要的是两岸之间如何定位。邱进益说,“国统纲领”设置了两岸关系发展的近、中、远三个进程,同时也确定了未来两岸统一的前景。
邱进益认为,“国统纲领”对台湾就像是一个安全阀,通篇不提独立,提出在没有统一之前,两岸从维持现状开始,为双方的和谐创造条件,条件成熟就可以统一。
邱进益说,“国统会”、“陆委会”与海基会,三个层级的组织,其实是由国民党内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控整合,这个小组叫“大陆事务决策小组”,由当时的党秘书长宋楚瑜召集,“这才是最核心的小组,但外人并不太了解,所有的谈判都是在这里决策。”
邱进益称,宋楚瑜后来因为败选下台,李登辉派宋去当“省主席”后,小组就宣告瓦解。“这是一个重要转折,李登辉这时想要将两岸主导权纳为已有。”
邱进益承认,现在回头看,“国统会”及“国统纲领”,以及一整套大陆政策架构,是李登辉为了权力的考量而布局的,过后即抛弃不用,可以说整个国民党政府都被李登辉骗了。不过,他也认为,当时的政策理论及组织的架构,仍为两岸关系带来正面作用,即使放在现在的时空,“国统纲领”仍然具有战略价值与意义。
“废统”赌博进行时
近日,陈水扁表示不会收回或更改“废统”的消息传出,台股应声暴跌百点,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安气氛。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2月8日就“废统”言论首次做出正式回应,称台湾当局领导人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是两岸关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和破坏者”。
陈水扁在2000年上台之初曾承诺,在其任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人‘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如今,这个“四不一没有”中的“一没有”却可能要被废弃。
有专家称,过去几年间,尽管陈水扁从未真诚履行“承诺”,一直不放过任何机会进行“台独”挑衅,但却都没有正面冲撞“四不一没有”,至少还维持着一个脆弱的架构,而这也成为他进一步搞“台独”的某种制约。
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说,“国统会”与“国统纲领”是国民党执政时期依据一个中国的原则建立的,是维护台海稳定现状的象征之一。当年,大陆表示要对陈水扁“听其言观其行”,正因为他提出了“四不一没有”。这些年来,两岸能维持虽然紧张但相对平静的局面,与这个承诺不无关系。
从元旦讲话表示要对两岸交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并在2007年进行“新宪公投”,到春节宣布“考虑废统”,陈水扁在“三合一”败选、弊案丛生后的一系列强硬表态,已明示他在向“台独”基本教义派靠拢,以维持其影响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认为,台湾当局领导人以台海稳定和台湾民众福祉为赌注,这种“危险的赌徒伎俩”违背岛内主流民意,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和愿望。
“废统论”在岛内引发舆论质疑,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批评陈水扁“很不聪明,没有政治智慧”“接下来很难收场”。
不少岛内人士表示,在台湾现行的重要的有关规定中,都有“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国家统一前,特制定本条例”等明确表述,“这是绕不过去的。”
据称,美国政府已警告陈水扁,如果执意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就必须承担“全面性的后果”。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盛治仁指出,目前在“废统”问题上美国的态度是关键,能够使陈水扁改变这个决定的 最大因素还是来自于美国方面。
“废统”之心早已有之
“国家统一委员会”简称“国统会”,1990年10月7日成立,主要职责是向“总统”提供有关大陆方面的政策咨询,委员由岛内各党派、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委员人数25至31人,另聘“研究委员”若干。委员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任期一年。1995年2月,“国统会”将每两个月集会一次改为每年集会一次。
“国家统一纲领”是台湾当局在1991年2月23日召开的“国统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上通过的,当时被李登辉称作是“国家政策与推动两岸关系的指导原则”。从正面意义上讲,“国统纲领”有两大要点,一是强调中国必须统一,指出“中国的统一,在谋求国家的富强与民族长远的发展,也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海峡两岸应“共同重建一个统一的中国”,二是强调“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分析者称,“国统会”与“国统纲领”出现之初,尽管被李登辉加进一些“实质台独”的内容,但依然是两岸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岛内反对“台独”、追求和平和双赢的主流民意。
上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开始出现历史性的转折,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从长期隔绝走向交往,从经贸互不往来变为相互依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大陆随即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推动两岸交流前进。这些举措得到台湾民众和舆论的积极支持,两岸多方面的交流愈益密切,两岸经贸由1979年的0.46亿美元,到1991年增加为57.93亿美元,增长125倍。台商投资大陆由零起步,到1991年发展为3815项,合同资金33.12亿美元。人员交流开始于1987年底,到1991年发展为近百万人次。
与此同时,台湾政局正进入两个关键时期,一是建立多元政治的关键时刻,朝野政党为了占领有利于各自发展的政治制高点,基本不会公开与主张两岸交流的民意对抗。尤其是长期以来反对“台独”、执政的国民党不会赞成国家分裂。二是李登辉处于巩固权力基础的关键时期,不会与主张两岸交流的社会民意和党内主流意识对抗。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刘红撰文分析说,正是在两岸交流的实际需要和岛内政争的大背景下,“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先后出台。
作为台湾当局40多年来公开提出的第一个关于“国家统一”的方案,“国统纲领”在出台后的几年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岛内反对“台独”的主要政治武器。同时,在“国统纲领”的基础上,台湾当局通过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出台后,一直成为“台独”分子极力反对的目标,正如陈水扁“废统”讲话出来后,一些民进党核心人物纷纷表示,“废统”一直是该党的基本主张,此次“鼓励”陈水扁要“大胆废统”的李登辉,从一开始就在其中植入了“致残病毒”。
李登辉在“国统纲领”中加入“台独”货色,以“台湾人民权益”为借口,人为拖延统一进程,同时提出“在互惠中不否定对方为政治实体”,宣扬“两个中国”。随后,他公开违背“国统纲领”,六次“修宪”:推行“戒急用忍”,全面限制两岸交流,借助“务实外交”,图谋“台湾问题国际化”。1999年,李登辉以公开提出“两国论”的方式,全面否定“国统纲领”。
陈水扁当局执政后,“台独”方向十分明确,目的性很强。就陈水扁的“台独”部署来看,以社会层面、意识形态论,重点是全面推进“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台湾正名”、“军事台独”和“务实外交”,全面扩大“台独”的社会、政治基础。从岛内法律、政纲角度论,主要有两大障碍,分别是现行“中华民国宪法”和“国家统一纲领”。从岛内朝野政争、巩固权力需求来看,“废统”和“毁宪”都可以成为陈水扁制造“台独”议题,进而集结泛绿支持者的重要手段。
刘红这样勾勒陈水扁的“废统路”——从上台之初就冷冻“国统会”与“国统纲领”,表面上作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行动上拒不就任应由他担任的“国统会主委”,不召集“国统会”会议,不承认“国统纲领”,造成“国统会空壳化”。在部署“公投新宪”前夕,又直接提出“废统”。
这一天,台湾TVBS民调中心针对台湾地区民众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45%的民众反对现阶段“废统”,赞成者只有15%,另有51%的民众担心现阶段“废统”会影响台湾安全。
同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表示,台湾当局领导人一再声称要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台独”分裂活动进一步升级的危险信号。“我们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民进党在这一天召开中常会,提案大陆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支持行政部门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
国民党中常会也在同日召开,并通过决议,谴责民进党“废统”不仅片面破坏现状,更是积极采取步骤,推动法理“台独”,严重危害台湾及民众利益。
陈水扁的“年关放火”正在进一步延烧,策动着新的台海危机。
亲历“国统纲领”制定台前幕后
祖籍原江苏省嵊泗县的邱进益,双鬓斑白,年届古稀。这位曾在台湾“外交部”供职20余年的资深人士,1990年10月起任“国统会”执行秘书、研究委员,1991年任国民党大陆工作策划小组副召集人。1993年4月,邱进益以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的身份,到北京与海协就“汪辜会晤”举行预备性磋商,确定了“汪辜会谈”的三大议题。
作为当年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筹划的核心人物之一,邱进益亲历了“国统会”和“国统纲领”诞生的全过程。
不久前,笔者在台北见到了已经退休的邱进益。
虽然过了十几个年头,但在邱进益的言谈话语中,一切就像昨日。
他说:“蒋经国先生1987年11月宣布开放老兵返回大陆探亲,但那是老兵上街逼出来的政策,第二年蒋经国先生就逝世了,整个两岸关系到底怎么走下去,整个政府都没有准备。”
1988年,邱进益被从海外调回台湾,受命研拟两岸关系的相关政策。当时在台湾的政府体系中,只有在“行政院”的大陆工作会报。邱进益于是组成五人小组,准备建构一个完整的大陆政策体系。这五个人中就包括现在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
经过讨论,整个架构这样成形:最高层次就是设立“国统会”,虽是归属“总统府”的临时编组,但却是确定整个大陆政策走向的机构,其下是在“行政院”设立一个政策执行部门“大陆委员会DI同时,设立海峡交流基金会,负责具体交流事务。
架构有了之后,还要一套法律框架,除展开“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制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国统纲领”。
邱进益说,“国统会”第一次开会,就有人提议应研拟一个大陆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后来,邱进益就担任了相关研究小组的召集人。这个研究小组是各方推荐的学者,包括曾任新竹“清华大学”校长的沈君山、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以及马英九等共22人。
“国统纲领”草稿经历数次大幅度删改,进行了20余次讨论最后定稿。其中最重要的是两岸之间如何定位。邱进益说,“国统纲领”设置了两岸关系发展的近、中、远三个进程,同时也确定了未来两岸统一的前景。
邱进益认为,“国统纲领”对台湾就像是一个安全阀,通篇不提独立,提出在没有统一之前,两岸从维持现状开始,为双方的和谐创造条件,条件成熟就可以统一。
邱进益说,“国统会”、“陆委会”与海基会,三个层级的组织,其实是由国民党内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控整合,这个小组叫“大陆事务决策小组”,由当时的党秘书长宋楚瑜召集,“这才是最核心的小组,但外人并不太了解,所有的谈判都是在这里决策。”
邱进益称,宋楚瑜后来因为败选下台,李登辉派宋去当“省主席”后,小组就宣告瓦解。“这是一个重要转折,李登辉这时想要将两岸主导权纳为已有。”
邱进益承认,现在回头看,“国统会”及“国统纲领”,以及一整套大陆政策架构,是李登辉为了权力的考量而布局的,过后即抛弃不用,可以说整个国民党政府都被李登辉骗了。不过,他也认为,当时的政策理论及组织的架构,仍为两岸关系带来正面作用,即使放在现在的时空,“国统纲领”仍然具有战略价值与意义。
“废统”赌博进行时
近日,陈水扁表示不会收回或更改“废统”的消息传出,台股应声暴跌百点,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安气氛。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2月8日就“废统”言论首次做出正式回应,称台湾当局领导人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是两岸关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和破坏者”。
陈水扁在2000年上台之初曾承诺,在其任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人‘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如今,这个“四不一没有”中的“一没有”却可能要被废弃。
有专家称,过去几年间,尽管陈水扁从未真诚履行“承诺”,一直不放过任何机会进行“台独”挑衅,但却都没有正面冲撞“四不一没有”,至少还维持着一个脆弱的架构,而这也成为他进一步搞“台独”的某种制约。
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说,“国统会”与“国统纲领”是国民党执政时期依据一个中国的原则建立的,是维护台海稳定现状的象征之一。当年,大陆表示要对陈水扁“听其言观其行”,正因为他提出了“四不一没有”。这些年来,两岸能维持虽然紧张但相对平静的局面,与这个承诺不无关系。
从元旦讲话表示要对两岸交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并在2007年进行“新宪公投”,到春节宣布“考虑废统”,陈水扁在“三合一”败选、弊案丛生后的一系列强硬表态,已明示他在向“台独”基本教义派靠拢,以维持其影响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认为,台湾当局领导人以台海稳定和台湾民众福祉为赌注,这种“危险的赌徒伎俩”违背岛内主流民意,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和愿望。
“废统论”在岛内引发舆论质疑,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批评陈水扁“很不聪明,没有政治智慧”“接下来很难收场”。
不少岛内人士表示,在台湾现行的重要的有关规定中,都有“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国家统一前,特制定本条例”等明确表述,“这是绕不过去的。”
据称,美国政府已警告陈水扁,如果执意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就必须承担“全面性的后果”。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盛治仁指出,目前在“废统”问题上美国的态度是关键,能够使陈水扁改变这个决定的 最大因素还是来自于美国方面。
“废统”之心早已有之
“国家统一委员会”简称“国统会”,1990年10月7日成立,主要职责是向“总统”提供有关大陆方面的政策咨询,委员由岛内各党派、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委员人数25至31人,另聘“研究委员”若干。委员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任期一年。1995年2月,“国统会”将每两个月集会一次改为每年集会一次。
“国家统一纲领”是台湾当局在1991年2月23日召开的“国统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上通过的,当时被李登辉称作是“国家政策与推动两岸关系的指导原则”。从正面意义上讲,“国统纲领”有两大要点,一是强调中国必须统一,指出“中国的统一,在谋求国家的富强与民族长远的发展,也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海峡两岸应“共同重建一个统一的中国”,二是强调“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分析者称,“国统会”与“国统纲领”出现之初,尽管被李登辉加进一些“实质台独”的内容,但依然是两岸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岛内反对“台独”、追求和平和双赢的主流民意。
上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开始出现历史性的转折,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从长期隔绝走向交往,从经贸互不往来变为相互依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大陆随即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推动两岸交流前进。这些举措得到台湾民众和舆论的积极支持,两岸多方面的交流愈益密切,两岸经贸由1979年的0.46亿美元,到1991年增加为57.93亿美元,增长125倍。台商投资大陆由零起步,到1991年发展为3815项,合同资金33.12亿美元。人员交流开始于1987年底,到1991年发展为近百万人次。
与此同时,台湾政局正进入两个关键时期,一是建立多元政治的关键时刻,朝野政党为了占领有利于各自发展的政治制高点,基本不会公开与主张两岸交流的民意对抗。尤其是长期以来反对“台独”、执政的国民党不会赞成国家分裂。二是李登辉处于巩固权力基础的关键时期,不会与主张两岸交流的社会民意和党内主流意识对抗。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刘红撰文分析说,正是在两岸交流的实际需要和岛内政争的大背景下,“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先后出台。
作为台湾当局40多年来公开提出的第一个关于“国家统一”的方案,“国统纲领”在出台后的几年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岛内反对“台独”的主要政治武器。同时,在“国统纲领”的基础上,台湾当局通过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出台后,一直成为“台独”分子极力反对的目标,正如陈水扁“废统”讲话出来后,一些民进党核心人物纷纷表示,“废统”一直是该党的基本主张,此次“鼓励”陈水扁要“大胆废统”的李登辉,从一开始就在其中植入了“致残病毒”。
李登辉在“国统纲领”中加入“台独”货色,以“台湾人民权益”为借口,人为拖延统一进程,同时提出“在互惠中不否定对方为政治实体”,宣扬“两个中国”。随后,他公开违背“国统纲领”,六次“修宪”:推行“戒急用忍”,全面限制两岸交流,借助“务实外交”,图谋“台湾问题国际化”。1999年,李登辉以公开提出“两国论”的方式,全面否定“国统纲领”。
陈水扁当局执政后,“台独”方向十分明确,目的性很强。就陈水扁的“台独”部署来看,以社会层面、意识形态论,重点是全面推进“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台湾正名”、“军事台独”和“务实外交”,全面扩大“台独”的社会、政治基础。从岛内法律、政纲角度论,主要有两大障碍,分别是现行“中华民国宪法”和“国家统一纲领”。从岛内朝野政争、巩固权力需求来看,“废统”和“毁宪”都可以成为陈水扁制造“台独”议题,进而集结泛绿支持者的重要手段。
刘红这样勾勒陈水扁的“废统路”——从上台之初就冷冻“国统会”与“国统纲领”,表面上作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行动上拒不就任应由他担任的“国统会主委”,不召集“国统会”会议,不承认“国统纲领”,造成“国统会空壳化”。在部署“公投新宪”前夕,又直接提出“废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