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做小语追梦人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语
  我眼中的杨舸是一个认真执著却又随遇而安的人。说她“随遇而安”,是因为无论是在名校还是到薄弱学校任教,她都安之若素,踏实工作;她的“认真执著”,表现在从教师到校长,她从没有脱离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线,几乎一直走在前沿。二十余年,她从区学科带头人、区名师到市学科带头人、省学科带头人,从东湖区“中坚杯”到南昌市“园丁杯”再到省“赣教杯”,直至全国大赛,她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从不懈怠。她还是个有情趣的人。她的歌唱得好,各式剧种都能来上一两段,配音精彩;她享受美食,喜欢照相。我喜欢看她的美照,因为照片里的她自信、阳光、美好,闪烁在每一寸影像中。
  ——徐承芸
  个人小传
  1994年,我师范毕业来到一所名校教小学语文。那时,年轻的我不断攀登专业领域的高峰,只为求得登顶的“第一”。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朗读、演讲、汉字书写、征文、论文、教学比赛,我总能不负众望,我认为好老师就应该专业过硬,样样“第一”。
  2005年,组织安排我来到一所当时的薄弱学校工作。那时,我才开始领悟到,光會写好“一”字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真正的好老师要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给孤独的“一”字加上一个大写的“人”字,变身成为一个漂亮舒展的“大”字,做一个拥有大胸襟、大情怀、大爱意的老师,做能够通过教育点亮学生心灵的老师。
  如今,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一亩方田上已经耕耘了24年,此刻,我提醒自己,好老师要在自我成长的同时,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田,耕耘好自己的这片教育田,给“大”字下面加上一个“田”字,要做一个终身“奋”斗型的老师。
  愿我和孩子们能在小学语文这方田地中恣意生长,尽情绽放。
  我的童年是浸润在各种小人书中度过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岳飞传》《杨家将》《镜花缘》……一帧帧栩栩如生的画面再配上简练的文字说明,把一个个神奇动人的中国故事、一个个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童年还有一种快乐的时光就是每当夏日夜幕降临,父亲总是牵着我的手在离家不远处的荷塘边散步,边散步边看着晚霞,边闻着荷花香,边比赛背诵唐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首接一首,其乐无穷。我童年的心跟随这唐诗的一字一句领略着充满灵性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无形的精神美,我想,或许我们大多数中国人最初的语感、美感就是这样造就的吧。
  因为父母和大多数亲戚都是教师的缘故,我从小就喜欢观察老师,喜欢在家里拿着粉笔和讲义夹模仿老师的腔调有模有样地给小伙伴们讲故事。在我14岁那年,我考取南昌师范成为一名中师生,三年之后如愿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李希贵校长曾说:“优秀老师是从什么地方获得了内在的动力?是一种什么情景?是一本书,还是一位长者、一位校长、一家媒体?培养老师就是要提取优秀老师成长的‘基因’。”我很庆幸,这些美好在我初入教坛时都幸运地遇见了……
  1996年5月,我第一次获得出差听课的机会,在杭州聆听了于永正、支玉恒、靳家彦、贾志敏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精彩的语文课。那时,我觉得,这些老师真如同有魔力一般,能像一块磁石把学生的思绪、眼睛、耳朵牢牢地吸引,台下的我真恨不得把他们在课堂上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正是因为这一次听课活动,在我的心里悄悄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梦想,我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在全国的舞台上这样展示自己,也能像于永正老师一样在上完课之后余兴未了地来一段京剧博得满堂喝彩,尽管那时觉得这个梦想有点遥远……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有了梦想不去奋斗,梦想便永远是一个梦,只有为之全身心地奋斗,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不久,学校推荐我参加江西省教委组织的全省优质电教录像课评比。当时,我给自己选定的课文是《赵州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说明文,着重介绍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通过介绍赵州桥雄伟的外观、巧妙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首先在教师范读课文时配以优美典雅的古曲,营造一个古韵盎然的情境。在讲授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时,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默读边看课文插图边思考: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2.每句话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我运用录像视频,通过动态箭头的指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小桥洞的作用,理解“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接着,在理解第3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三幅表现赵州桥栏板上精美图案的幻灯片,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能不能看出这是课文中哪句话描绘的龙?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条相互缠绕的龙”“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和“双龙戏珠”,结合画面并借助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相互缠绕”“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等词语,充分感受“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这堂课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讲是成功的。
  现在回忆起来,真要感谢老领导周校长亲自给我的教案把关,学校电教中心欧阳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翻箱倒柜地找资料,美术组喻老师帮我精心绘制幻灯片,还有当时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对我的帮助,这一切让我深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支持对一个青年教师业务成长的重要,直到今天,我一直心怀感恩。
  因为初次就尝到了电教实验课的甜头,加上当时我所在的南昌市东湖区是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是全国信息技术运用示范校,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我进一步将经历投入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索,我总结归纳出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四种课型: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动的集成,为学习者创设情境。对于《大江保卫战》《圆明园的毁灭》等感情充沛、蕴意深刻的课文,可借助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动的集成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入境始与亲”到“入境悟其情”,品读课文语句,表达丰富的感情。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将语言文字化抽象为具体,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蝙蝠和雷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类科普性说明文,可借助专门设计的课件完成模拟实验,获得个别化的体验,较快较好地突破课文重点难点。三是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开辟“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的天地。《碧螺春》《庐山的云雾》这类课文很适用于这种方法,通过交互式网络教室,达到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展开主题延伸学习。四是让学习者进行专题探索,并通过信息处理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和专题网站的开发。如教《只有一个地球》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类课文,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广泛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文本、图片、数据资讯,并加以整理,建成素材库,学生进入发布的专题网站进行自主讨论学习,提问质疑,小组合作研究小课题,分工处理信息或发布新信息。   为了避免盲目追求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的广阔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游离于课文之外而彻底忽略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失去学科本身的教学特点与意义,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准确把握课标的基本理念,恰到好处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我坚持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以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者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语文素养为归宿设计好每一堂整合的课例。
  有人说备课、磨课、赛课真苦,这一点我并不觉得。我觉得能有机会向老前辈老专家请教、和同事们一起研讨、夜深人静时斟酌课堂上的每一句话,考虑每一个设计,或突发灵感从床上爬起来写教案的感觉真好。
  2005年,组织安排我担任主抓教学的副
  校长。在此工作期间,我主持并申请立项了省级课题“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化、模式多元化、指导个性化案例研究”。课题分三个学段开展:
  第一,我们把低年级读写结合定位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外优秀绘本作品,读通文字、看懂画面、读懂故事,感受阅读绘本的快乐,让他们在兴味盎然的情境之中感受表达方式。学生透过绘本中简单却隽永的文字、形象生动的图画体会每个绘本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验绘本中那绘声绘色、绘图绘影甚至绘本中留白处的精彩,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并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绘本作品。
  第二,我们把中年级读写结合的立足点定位在学习经典课文的写作方法并根据课文仿写句子或片段的教学上。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习作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有效、典范的可借鉴文本,让学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仿句、仿段、仿篇三个阶段的训练。例如:人教版第五册读写结合点(见下页表1)。
  第三,高年级读写结合探索的是生活作文的教学,即让作文课走向生活。在作文课上,教师采用“演”“说”“议”“写”的教学模式,利用生活中的小插曲或小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或场景氛围,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激发写作兴趣,再加以写作方法的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多角度构思,表达人生感悟。这样的习作教学能让学生面对作文不再“无米下锅”,而是养成对生活细致观察,仔细甄别,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诉诸笔端的良好习惯。
  以“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化、模式多元化、指导个性化案例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为抓手,结合学校推广的一系列“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2011年、2012年全省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依托“杨舸网络名师研修工作室”对以上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推广,与全省近700余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这类问题的共同探讨和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6年,在江西省小学语文教研员徐承芸老师的推荐下,省小语会把代表江西省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竞赛的宝贵机会给了我。
  赛前,由省市區教研员组成的专家教研团队和我一起进行了近4个月的磨课。在这次比赛中,我选定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中的《将相和》一课。像这样一篇经典的老课文,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无外乎是通过品读人物动作、语言来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和廉颇“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或是通过讲读故事情节来阐述“将相和”则“国家兴”的道理。但如此教学,学生的生长点在哪里?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原南昌市小语教研员王玲湘老师给了我一个至关重要的建议,她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归文本,直指文字,用上‘联读法’来感悟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只有把人物的形象立起来,才能有突破,有创新!”这番话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是啊!《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就是以刻画诸多历史人物而流芳百世,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吗?把课堂重心放在刻画人物上,通过一种新的阅读策略,来获得另一种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构筑起对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名著的乐趣,这不就是我们想要追求的“守正创新”吗?几经修改,我们最后确定将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指导学生尝试运用“联读”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联系读”“比较读”把三个故事前后、上下反复读来发现故事中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以“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这一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读书体验,并尝试练习用一段连贯完整的话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为了使教学的层次性更加清晰,便于学生接受、掌握和运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还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归纳和提炼,循着“教学生读”—“带学生读”—“学生自读”这样一条学习规律,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学生逐渐学习并尝试运用了“联读法”,感悟人物形象。
  另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程的性质——“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牢牢把握第三学段学生阅读、写字、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要求不降低、不拔高、不偏离。
  最终,这堂课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本场阅读系列课的最高分,夺得了比赛的最高奖项,实现了20年前我立志要在全国的舞台上展现自我的梦想。
  回忆过往,感慨万千,既有成功的喜悦,更少不了困境的煎熬。正如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写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了。我要说的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既锻炼了老师,又培育了学生,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乐趣了!”
  心晴处处是艳阳。只要心中有梦,并不断地坚守、追逐,总有一天,梦想会得以实现。未来,我一如既往,乐作小语追梦人!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南京路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2017年伊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办了“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研讨活动。我有幸参与了以“追求自然而纯粹的母语启蒙教育”为主题的“名师沙龙”,感慨良多。  如今,语文课堂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正在发生转型,我们更加关注和研究儿童的语文学习,希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斯霞老师用她的愛心和智慧演绎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纯真语文的课堂,是学生享受母语魅力的课堂,是学生智慧
2014年初《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到“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入颁布倒计时,逐步揭示出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迎来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深层次改革阶段。在“进一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新时期,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教学的实践探索”,研究小
李拥兵:今天,我们将以“‘问学单’设计和使用的优化”为主题,对我们的问学课堂进行问诊和研究,目的是让“问学课堂”更好地向纵深推进。本次的专题研讨分三个环节:课例回顾、交流研讨、自由畅论。  一、课例回顾:在优化中逼近本真  李拥兵:首先,我们请四年级的陆健老师就自己的一堂教学研究课——《雾凇》来谈谈他是如何对“问学单”进行设计和优化的。  陆 健:在探讨前,我先把三次设计呈现出来,这样更直观一些。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全面启用,编写人员依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篇文章、每一处细节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臻于完美。统编本教材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充分贯彻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课标的核心理念。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指出:“语文课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特别要说明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仅指语文教学中实际的寫一写,而是指获得了听、说、读
文本解读  《蜘蛛开店》从整体考量,课文情节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招牌上的广告内容写一次,再换了一次,最后又换一次,每一次来的顾客都出乎蜘蛛的意料,让人忍俊不禁。这种经典童话的反复叙事结构,拥有巨大的想象张力,也有了被儿童阅读发现的可能,激发了儿童阅读、思考、表达的欲望,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儿童朗读、复述故事的能力,培养儿童初步感知、模仿自然段的言语表达范式,实现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在阅读教学
【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加强教学资源间的联系、创设整体学习情境,使学习单元具有整体性、挑战性。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使“课堂”变为  “学堂”。  “快乐读书吧”重在学习阅读封面,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爱护图书的习惯。  【内容简介】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是科普文章。教学这类课文,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和科学兴趣的培养,应学习准确运用语言文字。本单
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讲授法”展开教学,在课堂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问题阅读课文,理解中心思想。这样的授课模式固然能够传授语文知识,却忽视了学生主体,又使得课堂单调无趣。“本真语文”课堂强调立足学生主体,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习、真正成长。而微课能够将抽象化为具象,将静态变为动态,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性格特征,容易打开学生阅读的大门。  一、微课的内
美丽的校园里,回廊间、草地旁、摇椅前总能看到徜徉在书海里的孩子们。曾几何时,我们悄然间播下了闲暇阅读的种子,让学生的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瞧着学生沉醉在文字世界的“孤读”模样,一些想法油然而生:一个人封闭的阅读感知太过单一,学生在个体的闲暇阅读中汲取不够,闲暇的交互锻炼也太少……如何引领学生主动、自由地分享,让他们的闲暇不再“孤读”呢?我们开始了新的尝试:  一、意趣分享——碎片化时间的自由展示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劝、且”等17个生字,会写“朗、却”等8个字。  2.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态度,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词语  (课前在黑板上贴一堵石崖、一棵杨树,在石崖和杨树之间画一条小河。)  同学们,黑板上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谁知道它的名字?(指名读课题
【经典重现】  《颗粒归公》教学实录  袁 瑢  第一课时  一、出示塑像,引出课题  师:我这里有一个少数民族打鼓的塑像。这个塑像是用泥捏的,上面还涂上颜色,很好看。(出示:捏niē)用手指头把软的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叫“捏”,你们捏过什么吗?  生:我捏过橡皮泥。  生:在科技课上,我们用橡皮泥捏过压缩机。  师:在天津有一家捏泥人的艺术家,姓张。(出示:张)他们的作品很受人们的欢迎,大家亲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