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与中国现代雕塑史书写之关联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modern sculpture history of China has deeply connected with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chinese sciet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inner relations is the core of understanding the modern sculpture history of China. As one important official art institute,China National Fine Arts Gallery takes the resposibility of collecting the art treasure of our country.Its 50 years collection of sculptures tells a brief story of the modern sculpture history of China.
  
  在当前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中国美术馆作为立足于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文化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主要职能不仅在于将优秀的美术作品呈现于观众,还担负着为国家收藏当代优秀美术作品的重任。中国美术馆在五十年的历史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国家收藏了国、油、版、雕、连、年、宣、慢、插、漆以及民间美术在内的近十万件作品,这些作品构成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完整的资料系统,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一个完整的近现代的中国美术史。其中的雕塑作品也成为中国现代雕塑史的重要内容。2005年,中国美术馆典藏部进行了一次清库,历年收藏的雕塑作品在这次清库中得到了很好的梳理,时任典藏部副主任的裴建国先生为此专门撰写了《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的清库报告,将馆藏雕塑作品做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说明。这篇报告成为中国美术馆馆藏雕塑研究的基础文献和珍贵史料。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裴建国先生与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以及现代雕塑史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裴先生原为雕刻厂雕工,后成为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的得力助手,追随刘先生多年,学习雕塑艺术,后调入中国美术馆工作,直至成为典藏部的负责人,因此,他的专业和典藏工作内容的暗合,使他对于中国美术馆馆藏雕塑作品有着自然地情愫,因而这篇报告是裴先生与雕塑的机缘所致。结合裴建国先生的的雕塑清库报告以及雕塑账本的查阅,我们大致可以知道中国美术馆馆藏雕塑的一些基本信息。
  一是中国美术馆馆藏雕塑数量,2005年清库统计,中国美术馆雕塑收藏约1034件,其中非洲木雕为346件,由此可知中国美术馆所藏中国现代雕塑作品为788件,有些作品属于成系列收藏的,每个系列中包含几件,这样在美术馆的账目上截至2005年清库时进入收藏帐号的雕塑作品有522件。2005年至2010年的几年间,第十届(2005年)、十一届(2010年)全国美展举办以及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工程的实施(2009年中国美术馆首展),使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在五年间约有百件作品进账。
  其二是中国美术馆收藏雕塑的时期,裴先生在报告中将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建馆初期(约1962年)至1965年,这个时期为建馆期的雕塑收藏(约110件),第二个时期是从1974年至1984年(约167件),第三个时期是1984年到2005年清帐时(227件),裴先生的对于馆藏雕塑的分期是依据收藏分类号来划分的,这从报告中一段文字说明得以印证,收藏分类号0字账号的使用从建馆初期至1965年,1字账号使用从1965年至1984年,个位起头的账号从1984年使用至今。这种依据分类号进行划分便于库房账目的管理,有一定道理,但是若从史学角度出发,分为文革前(建馆初期1962年~文革爆发1966年)、文革期(1966年~1976年)、文革后(1976年至今)则更为合理,这里面文革后至今历史跨度较长,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这种分期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吻合便于开展研究工作。
  其三是中国美术馆雕塑作品收藏的来源,和所有藏品一样,馆藏雕塑作品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美展及其它展览中优秀雕塑作品的收藏,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举措,通常来讲,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集中展示了五年来的美术成果,基本代表了当时历史环境下最优秀的创作水平,这些优秀作品已经经过了多层次的专家学者的评选,得到了专业人士在艺术水准上的认可,因而具有美术史的代表性。全国美展优秀作品的收藏是中国美术馆藏品的主要来源。另外,还有一些全国性的纪念展览如建军美展、青年美展等展览中也会收藏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一些雕塑专项展览或是地方政府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优秀雕塑作品也有收藏的记录,如1962年“北京雕塑展览会”就收藏了8件雕塑作品,197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览”收藏了约10件雕塑作品。2009举办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全部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中包括18件雕塑作品。从50年来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趋势,文革前、文革中雕塑作品的收藏在总量上不多,这是因为全国性的美术展览比较少,文革后,全国性展览渐多,尤其从1984年开始,展览逐渐频繁,雕塑收藏日渐增多,从中可见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促进了美术事业的繁荣。二是雕塑家的捐赠作品,雕塑家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成为建馆以来重要的藏品来源,比如,2006年香港雕塑家文楼在“探索·回归·再探索——文楼雕塑艺术暨捐赠作品展”之际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在“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中捐赠了2件作品。在雕塑作品的捐赠上,老一辈雕塑家为国家收藏奉献更多,1996年中国美术馆的首任馆长雕塑家刘开渠家属曾一次性捐赠刘开渠雕塑作品26件,加上之前收藏,刘开渠的雕塑共计36件,为全馆雕塑收藏个人之最。2008年“时代气度——滑田友雕塑艺术纪念暨捐赠展”上老一辈雕塑家滑田友家人将其23件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2011年新春之际,中国美术馆为了褒扬和宣传50年来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的艺术家、艺术家家属、收藏家,特地举办了“中国美术馆五十年捐赠作品大展”,这次展览中展出了六位捐赠雕塑家约40件作品。中国美术馆雕塑藏品还有一个来源就是通过购买方式获得,这主要针对国外的雕塑作品,上世纪末中国美术馆就购买了189件非洲木雕,增加了中国美术馆的外国雕塑的收藏。
  对于中国美术馆50年来馆藏雕塑情况初步的了解之后,基于美术史立场的思考,自然就会联想到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与中国现代雕塑史书写的关联。在这篇短文中当然无法对于馆藏雕塑作品作为中国现代雕塑史重要资料进行铺陈,但是这种关联所产生现代雕塑史的基本问题意识却不得不表一二,它事关中国现代雕塑史的核心问题。
  其一,雕塑概念的内涵问题,简单说也就是什么是雕塑的问题。从中国美术馆馆藏雕塑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雕塑的概念是一个内涵不断发展的概念。实际上即使雕塑概念本身也是带有更多西方色彩。我想在当代被称之为中国传统佛教造像的雕塑,在当时人概念中,是否已经形成了后世的雕塑概念,是值得思考的,也许在称谓上也与现代迥异。正如我们将中国美术馆在建馆初期所收藏的传为清代晚期张明山的《画家肖像(刘筱亭)》和《木匠肖像(刘国华)》称之为彩塑或是泥塑更为妥帖一样。20世纪,一批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以刘开渠、张充仁为代表的雕塑家,将西方雕塑传统带到了中国,也将西方文化中的雕塑概念传入中国,我们面对中国美术馆所藏刘开渠1944年所创的《孙中山坐像》,张充仁1931年创作的《渔妇》,雕塑的概念自然与之对应。新时期以来,雕塑在材料上的运用和观念上得到了开拓,中国美术馆馆藏雕塑到了世纪之交尤其在形态上出现了多种可能性,一些装置作品进入了雕塑的账目之中,尽管我们对于装置是否属于雕塑存在怀疑,但是毫无疑问,随着材料、手法、观念的发展,雕塑的内涵也发展了。因此,在中国雕塑史的书写之中雕塑内涵的厘定是首要问题,而中国美术馆的馆藏作品给了我们生动的注解。
  其二、中国雕塑发展面对着中西两个传统的问题,在20世纪初,刘开渠、张充仁等一批留洋归来的雕塑家,将西方雕塑传统带入中国,以此在中国的学院雕塑教育中,是完全按照西方模式进行教育的,这一点和中国绘画的境遇还不一样。中国画家很多属于精英文人阶层,他们在西方文化传入之时,采取的是坚守传统、中西融合、接受西方的三种策略。而中国的雕塑系统主流在民间,民间艺人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在雕塑上与西方对话的错位。故而,20世纪中国学院雕塑训练基本是接续了西方的雕塑传统。从中国美术馆所藏早期雕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基本状况,在西方雕塑传统的阴影下,雕塑的习作性较强,为形所役而缺乏自由表达的能力。这种状况直至新时期以来才得到根本好转。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开化,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重新认识,艺术界一种创作出表现中国风格、代表中国气质、体现当下审美的创作理念被逐渐认同,并被一些雕塑家所接受。吴为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美术馆大院里,由他创作的齐白石塑像矗立在花草树木之间,他的雕塑将传统的写意精神融入到雕塑手法之中,所塑人物神态毕肖,将中西雕塑传统成功的进行融合并转为现代雕塑语言。近现代中国在文化上必然要面对西学东渐的课题,问题是在今天我们如何在两种文化之间寻找到一种符合现代中国人审美的意趣,中国现代雕塑亦是如此,中国现代雕塑史无法回避这个渐进的过程。
  最后,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与近当代社会的关联是什么?当我站在中国美术馆雕塑库房中逡巡于这些静止的雕塑面前,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20世纪,是苦难的中国从救亡图存逐渐走向新生的历史时期,雕塑家的主题将历史事件中的人或事永远凝固起来,用艺术的手段表达着近现代雕塑家对于社会的认识、对于大众的关怀、对于革命的热衷。雕塑题材的局限性,恰恰成为近现代中国雕塑表达的特点所指。从馆藏雕塑作品的主题来看,革命性的主题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与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现实不可分割。新时期以后,人文精神的逐渐复苏,雕塑家的创作主题开始关注普通民众和自我内心体验,甚而在雕塑手法上发生了许多变化。以此可见,中国现代雕塑史的书写与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密不可分,其间关联是解读中国现代雕塑史的核心。
  中国美术馆50年雕塑收藏,不仅仅在于为国家收藏了艺术财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些艺术财富构筑了中国的现代的艺术史,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也就是收藏了中国现代雕塑史。
其他文献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符号敏锐的感受力和驾驭力,不仅是作文教学应该重点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在实践中,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各具特点,是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排异、同化、顺应、并存、对话等多种关系形态,由此体现出不同的课程理念。  本文围绕新《纲要》的实施,从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中,对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了具体的教育实践与反思,并提出了
近年来,政府俘获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欧和俄罗斯等转轨国家的政府俘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和紧迫,这种俘获导致的腐败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更迭留下的痕迹,而且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教师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把其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主
新世纪 “以人为本”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力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英语和其他学科一样,肩负着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任务。新编英语教材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具有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下面就本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执行素质教育进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新课标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呢?  一、寻找好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学生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所以灵活多样的语文作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思考与尝试,我设计了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作业。    一、“写”,突出层次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