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可以走进中学历史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iaoy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以促进中学美育工作。中学历史教学的美育工作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认识到审美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审美教育;时代性
  一、 美育的价值和现状
  当前流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无从谈起,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社会长远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
  然而美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地位尴尬。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9月曾经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针对美育的发展现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坦承:“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化解升学和美育的冲突,笔者认为:各个学科,包括历史学科,可以挖掘学科内部的美育资源,从整体上推动审美教育。
  二、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老一辈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可见,美育是多学科的共同任务,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适当渗透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鲜活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然而,审美教育走进中学历史教学,不仅在于推动审美教育,更在于实现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 历史的进程本身就充满了“美”
  从纵的时序来看,历史记录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从横的空间来看,历史展现了中外文明的多样性,用艺术家的眼光看,历史就是一个美的立体构架。李泽厚先生曾写道:在北京天安门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吗?”美,本身就是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 历史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有助实现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过:“对我们而言,研究历史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给以警示,也是要鼓励人类铭记有价值的先人。”中学历史教育的现实社會功能,不仅在于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意识,吸取历史智慧,还要学会辨别现实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人群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出现偏差甚至扭曲,他们在颠覆传统的名义下,歪曲解构历史,例如被外交部部长王毅斥为“中国人的败类”的精日分子。因此,我们的历史教育必须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历史长河中蕴含的真正“美”。
  (三) 历史审美教育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版)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栏中明确要求:“加深对历史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8月版)也提出:“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新旧版课程标准都赋予了中学历史教学审美内涵,审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
  三、 高中历史课程中美育资源的挖掘利用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教材,细细探究,我们会发现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资源库。笔者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为例,就如何挖掘和利用新课标背景下历史教材的美育资源提几点建议。
  (一) 注意历史教材中美育资源的呈现形式
  历史教材美育资源呈现形式有两种:显性和隐性,显性的美育资源要充分利用,隐性的美育资源也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
  显性的美育资源即教材中明显呈现出来的信息,主要是图片和文字。比如在必修二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有古朴的青铜器,“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他的神秘恐怖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还有马王堆汉墓的素纱禅衣,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瓷器,不一而足……文字方面的显性美育资源主要体现在必修三,比如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在此可以领略到历代的诗文、书画、戏曲;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在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等大师的引领下,欧洲人从神学的迷雾中开始走出来,面对现世,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隐性的美育资源,即教材中没有明确呈现出来,老师可以引入课外资源提升历史审美教育效果。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中“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大卫的《拿破仑加冕礼》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这两幅名画的切入,既反映了法国政体的几经更迭,学生也欣赏到了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同的美学风格。再如,逝去的历史不仅是英灵的城市,也是广阔的思想国度,先贤们给我们展示了伟大的人格美。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誓与舰队共存亡”的邓世昌,从至死还在关心雅典前途命运的苏格拉底到身残志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也是很好的审美对象,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启迪学生,以先贤们为榜样,端正学习动机,脚踏实地,树立崇高理想。   (二) 历史课堂的审美教育要服务于历史教学,即不是为美育而美育
  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如何在历史教学和美育之间实现有机融合呢?笔者认为,唯物史观可以成为沟通历史教学和审美教育的桥梁。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美”具有主观性,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美”的认识是不一样的,美是历史时代的产物,要真正了解一个时代的审美观,一定要深刻认识社会根源。比如在中国,自觉的书法艺术和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在魏晋时期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士人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另一方面,他们“有自给自足不必求人的庄园经济,有世代相袭不会变更的社会地位、政治特权,门阀士族们的心思、眼界、兴趣由环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学转向艺术,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也并不奇怪”;唐朝时期,国内相对安定统一,对外开疆拓土,书法界盛行“颜筋柳骨”,“其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但是到了商品经济繁荣的宋朝,宋四家却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再如必修三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我们可以清晰发现,西方文艺思潮历经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每一次主流思潮的变化,莫不是欧美社会背景发生深刻变化。
  “美”还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对美的感受并不一致。“焦大并不欣赏贾宝玉所笃爱的林黛玉,文人學士也往往嫌民间大红大绿的装饰俗气”。再如说耳熟能详的魏晋风度,其实是“完全适应着门阀贵族们的贵族气派,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为一代美的理想”。当下我们要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中学历史审美教育,既要弘扬民族传统中优秀的部分,还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上某些被推崇的“美”,其实是消极颓废的,比如中国的“三寸金莲”和西方现代主义中的某些流派,以此提升学生鉴别美的能力。
  (三)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进行历史审美教育,应立足于教材,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除了制作常用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丰富的影像和视听资源,实现历史教学中的美育目的。比如在学习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如果播放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不但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栩栩如生,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历史的直接“对话”中,学生感受到了民间风俗画的“写实”风格,实现了教学目的。
  四、 结语
  总之,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学历史教材的美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道德品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书简[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2]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书店,2009年版.
  [3](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著,倪玉平译.历史的教训[M].中国方正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作者简介:
  洪国昌,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前行当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依然在不断地摸索着教育的方向以及创新方式,STEM模式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一个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STEM模式下的生物教学模具开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STEM模式;生物教学具;开发  一、 STEM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教育部在颁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只要将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教育才会成为真正的教育。小學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例外。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大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为我们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落实提供了条件。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如何实现小学英语生活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教学;教学方法  苏联著
摘 要:近几年,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内涵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为高中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音乐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对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适用于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钢琴伴奏已经成为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将其巧妙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已經成为高中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
摘 要: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春天来了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通过近几年的学习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同时面对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充满挑战,其中提高创造力就是其具体要求之一。在新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是对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简单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创造力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对学生
摘要:学生在合唱团中体会音乐之美、人声的美妙以及集体歌唱的团队配合精神力量。专业性教学的同时提高孩子的情商教育。如何组建优秀童声合唱团团队和科学的训练是本文论述的重要内容,其中的观点和经验都是经过实践而成的理论性文字。  关键词:童声合唱团;组建;训练  一、 童声合唱团的组建  在挑选合唱团队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些专业知识。简单地说童声的类别,童声可以分为童声前期:6-8岁的年龄,同时进行合唱
摘 要:朱自清先生的《春》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就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现今又荣登部编版教材首课,可见其魅力。这篇文章将童声和诗意进行了完美统一。  关键词:春;童声;诗意  一、 且把美文比童声  儿童纯净的心灵,清新的认识,所迸发出来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天籁,丝无杂音。发自本心的欢愉才是最真实的。  听,“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是儿童对春的热盼,“着”“了”是欢腾的笑语,响
摘 要:培养以及提高小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阅读教学则围绕品词析句来展开,目的在于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旨在分析品词析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品词析句;教学策略  
摘 要:《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在一个缺水的村庄,家家都建有水窖。作者回忆了儿时的两个场景。一是下雨时在雨中痛痛快快地洗澡;二是在干旱炎热的夏季母亲用一勺水为作者四兄弟消暑纳凉。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一是写出了对水的独特感受,二是作者始终把对水的渴望和水带给自己的快乐作为表达的内容,以快乐表现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与顽强。把因缺水而造成的苦涩深埋在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之中。  关键词:品
摘 要:礼仪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礼仪的传承需要教师作为主要载体。作为校园内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教学引导者,教师的文明礼仪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为人处世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在自身的礼仪形象上加强塑造,用端庄大方的仪表和文明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做出正面的示范。本文研究的就是教师如何对自身文明待人的礼仪形象进行塑造。  关键词:教师;文明礼仪;学生  学校最基本的属性就是知识传播场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