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热点课题,其教育作用和价值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文章简要阐述了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含义及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索了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在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 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编号ZPKTY19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整本书阅读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应试阅读、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不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现象,使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基于整本书阅读思想进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悟,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探索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意义及实践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解读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整本书阅读指的是通过课内或课外阅读的形式,采用泛讀、浅读、深读、精读等方式,整体并完整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类书。整本书阅读具有广泛的阅读对象,可以是文学名著,也可以是名家作品,还可以是科学论著,既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针对性地选择。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广泛涉猎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与思想感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在整体把握全书脉络的基础上,对写作内容、写作技法和写作思想进行深入拓展思考,能够显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1]。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作用,符合语文课程特征的阅读学习活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名著是最合适的整本书阅读对象,因为这些具有持久文学影响力的经典著作,普遍具有突出的历史穿透性、典范性及原创性文学特征,具有巨大的文学阐释空间。同时,整本书阅读作为一项正式的语文阅读学习活动,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辅助和引导。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入挖掘阅读对象文学特性及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将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认知特点相结合,从学生实际的阅读需求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从而在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整本书阅读方法[2]。
综上所述,可以将“初中整本书阅读”理解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整部文学名著,利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与教师、文章、作者、同伴的对话过程。其阅读过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丰富其文学经验和积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形成具有一定速度的语文默读习惯,又要掌握泛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又可以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整本书阅读形式,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满足新课标的能力要求[3]。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导致教学内容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而整本书阅读是以作品特色和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阅读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
(三)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
佛儒道文化、神魔小说、章回体小说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5]。
三、开展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兴趣的策略
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是开展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础。在实施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层面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文本内容的层面出发,教师应准确把握当前学生的兴趣特点,思考和探索名著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增强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初中生对动漫或图片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将名著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以《西游记》为例,根据该名著制作的动漫、电视剧、电影有很多,学生从小就对其中主要人物和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从而丧失整本书阅读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影视作品中“孙悟空”的形象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猜测哪个形象更符合原著中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从教学形式的层面出发,教师应以学生兴趣特点为核心,设计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利用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名著整本书阅读兴趣。仍以《西游记》为例,作者在作品中塑造出众多特点鲜明、能力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之间的斗智斗勇是这部小说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人物战力排行榜”“制作神佛战力排行榜”“玉帝真实战力辩论会”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原著的整本书阅读。
(二)提升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效率的策略
采取科学系统的阅读策略,对于名著整本书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与能力。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名著进行整体性规划,确定明确的、科学系统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为高效阅读奠定良好基础。例如编制“2 1 1”阅读书目。新课改中对初中生名著阅读提出的要求是“2 4”,即一学期内完成2部必读名著和4部推选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如,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中规定的两篇必读名著为《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推选名著为《林家铺子》《创业史》《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但考虑到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尚未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和兴趣,因此可以将“2 4”转变为“2 1 1”,即一学期内完成2部必读名著、1部推选名著、1部自己感兴趣的名著整本书阅读,当学生形成良好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意识和习惯后,再根据实际情況进行调整。这样编制阅读书目,既能够满足相应的名著阅读要求,又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名著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层次化的整本书阅读。以鲁迅先生著作《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例,该散文集一共包含10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写作侧重点有明显的区别。针对这类名著,学生应找准阅读侧重点,针对不同侧重点进行层次化的整本书阅读:首先规划总阅读时间,这里建议将阅读时间规划为4周;然后以写作侧重点为依据对10篇文章进行划分,并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阅读时间。如,在第一周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从整体层面了解整部名著;在第二周阅读《无常》《五猖会》《狗·猫·鼠》,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在第三周阅读《范爱农》《藤野先生》《锁记》,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在第四周阅读《二十四孝图》,了解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念。条理清晰的层次时间规划,能够突出阅读目标,降低阅读难度,促进整本书阅读效率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开展名著整本书共读的策略
实施师生共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能够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性和辅助性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提升。师生共读,一方面能够使教师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所读的名著,为师生交流、阅读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名著阅读意识和方法,从而提升名著阅读兴趣和效果。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搭建师生名著共读交流平台。一方面,利用软件的分享和转发功能,为学生推送有助于激发其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效率和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利用软件快速便捷的社交功能,随时进行阅读问题解答、阅读方法交流、阅读感悟分享等活动,从而全面增强名著共读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和分享微课、慕课资源的方式,与学生一同学习科学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围绕名著,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和方法,与教师、作者、文章及同伴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术特点,以及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活动,完善阅读规划和开展师生共读等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整本书的兴趣,提升阅读效率,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任国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路明灯”——评《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J].语文建设,2020(02):82.
李春梅.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J].华夏教师,2019(34):32-33.
路廷俊.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3.
赵飞.深度学习视域下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注点[J].教学与管理,2019(34):58-60.
马晓霞.整本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J].文学教育(上),2019(11):92-93.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 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编号ZPKTY19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整本书阅读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应试阅读、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不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现象,使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基于整本书阅读思想进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悟,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探索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意义及实践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解读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整本书阅读指的是通过课内或课外阅读的形式,采用泛讀、浅读、深读、精读等方式,整体并完整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类书。整本书阅读具有广泛的阅读对象,可以是文学名著,也可以是名家作品,还可以是科学论著,既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针对性地选择。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广泛涉猎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与思想感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在整体把握全书脉络的基础上,对写作内容、写作技法和写作思想进行深入拓展思考,能够显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1]。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作用,符合语文课程特征的阅读学习活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名著是最合适的整本书阅读对象,因为这些具有持久文学影响力的经典著作,普遍具有突出的历史穿透性、典范性及原创性文学特征,具有巨大的文学阐释空间。同时,整本书阅读作为一项正式的语文阅读学习活动,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辅助和引导。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入挖掘阅读对象文学特性及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将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认知特点相结合,从学生实际的阅读需求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从而在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整本书阅读方法[2]。
综上所述,可以将“初中整本书阅读”理解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整部文学名著,利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与教师、文章、作者、同伴的对话过程。其阅读过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丰富其文学经验和积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形成具有一定速度的语文默读习惯,又要掌握泛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又可以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整本书阅读形式,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满足新课标的能力要求[3]。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导致教学内容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而整本书阅读是以作品特色和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阅读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
(三)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
佛儒道文化、神魔小说、章回体小说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5]。
三、开展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兴趣的策略
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是开展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础。在实施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层面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文本内容的层面出发,教师应准确把握当前学生的兴趣特点,思考和探索名著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增强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初中生对动漫或图片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将名著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以《西游记》为例,根据该名著制作的动漫、电视剧、电影有很多,学生从小就对其中主要人物和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从而丧失整本书阅读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影视作品中“孙悟空”的形象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猜测哪个形象更符合原著中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从教学形式的层面出发,教师应以学生兴趣特点为核心,设计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利用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名著整本书阅读兴趣。仍以《西游记》为例,作者在作品中塑造出众多特点鲜明、能力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之间的斗智斗勇是这部小说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人物战力排行榜”“制作神佛战力排行榜”“玉帝真实战力辩论会”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原著的整本书阅读。
(二)提升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效率的策略
采取科学系统的阅读策略,对于名著整本书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与能力。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名著进行整体性规划,确定明确的、科学系统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为高效阅读奠定良好基础。例如编制“2 1 1”阅读书目。新课改中对初中生名著阅读提出的要求是“2 4”,即一学期内完成2部必读名著和4部推选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如,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中规定的两篇必读名著为《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推选名著为《林家铺子》《创业史》《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但考虑到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尚未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和兴趣,因此可以将“2 4”转变为“2 1 1”,即一学期内完成2部必读名著、1部推选名著、1部自己感兴趣的名著整本书阅读,当学生形成良好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意识和习惯后,再根据实际情況进行调整。这样编制阅读书目,既能够满足相应的名著阅读要求,又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名著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层次化的整本书阅读。以鲁迅先生著作《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例,该散文集一共包含10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写作侧重点有明显的区别。针对这类名著,学生应找准阅读侧重点,针对不同侧重点进行层次化的整本书阅读:首先规划总阅读时间,这里建议将阅读时间规划为4周;然后以写作侧重点为依据对10篇文章进行划分,并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阅读时间。如,在第一周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从整体层面了解整部名著;在第二周阅读《无常》《五猖会》《狗·猫·鼠》,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在第三周阅读《范爱农》《藤野先生》《锁记》,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在第四周阅读《二十四孝图》,了解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念。条理清晰的层次时间规划,能够突出阅读目标,降低阅读难度,促进整本书阅读效率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开展名著整本书共读的策略
实施师生共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能够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性和辅助性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提升。师生共读,一方面能够使教师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所读的名著,为师生交流、阅读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名著阅读意识和方法,从而提升名著阅读兴趣和效果。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搭建师生名著共读交流平台。一方面,利用软件的分享和转发功能,为学生推送有助于激发其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效率和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利用软件快速便捷的社交功能,随时进行阅读问题解答、阅读方法交流、阅读感悟分享等活动,从而全面增强名著共读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和分享微课、慕课资源的方式,与学生一同学习科学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围绕名著,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和方法,与教师、作者、文章及同伴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术特点,以及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活动,完善阅读规划和开展师生共读等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整本书的兴趣,提升阅读效率,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任国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路明灯”——评《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J].语文建设,2020(02):82.
李春梅.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J].华夏教师,2019(34):32-33.
路廷俊.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3.
赵飞.深度学习视域下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注点[J].教学与管理,2019(34):58-60.
马晓霞.整本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J].文学教育(上),2019(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