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儿童的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提供给儿童发挥精力的余地,儿童就不会感到有意思。因此,活动课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活动,而参与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还看是由哪一类的目的和行为来支持兴趣。如练习表演,是为了好奇,是为了学习表演参加演出比赛,还是为了学习表演的本领而充实自己,将来有志做一名演员?兴趣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兴趣是一种兴奋,还是蕴藏着理智活动?教师应认真观察,及时指导。对某一项活动内容,要指导学生由暂时兴趣变为持久的兴趣,由一时的兴奋变为理智参与的兴趣。
小学语文 活动课兴趣
一、小学语文活动课的意义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新的知识观与新的课程观的产物,从课型看,更多的是从学生兴趣确定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选用活动形式,符合儿童好奇性强,感受性高,可塑性大的特点,对孩子充满信任和希望;它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活动过程的自主空间,增强自主意识,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体现自主、尝试、合作、创造的特色。从指导思想看,是想通过对儿童实施充分而有特色的基本素质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行情操。具有一定的自制、是非判断及人际交往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比较广阔的视野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个性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它从我国教育目标出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而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并扎根于我国基础教育现实土壤中,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把小学语文活动课引入新的课堂计划,并强调语文课与语文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整体提高教育质量。语文课的教学虽然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有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仅靠语文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宽,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其写作能力。
二、发挥教师帮助者、指导者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的疑问时,教师适时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任务。语文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语文活动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做好指导工作
语文活动课程必须根据课程计划的总要求,有计划地做好各年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安排。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形式。第二,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意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协同运行,以达到互相促进。第三,是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活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得以体现。
2.导游的角色
教师在活动前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
3.做好引路人
在学生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点拨。这种引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方法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语文活动要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综合性是活动课程的特点,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开设语文活动课要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发挥语文活动课的整体功能,语文活动课从活动的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语文活动课中各项活动地完成,需要综合应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也培养了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而且,通过语文活动课,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与教育于活动之中。语文活动课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重要的体现在能力和发展上,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语文活动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活动形式得选择,考核评价标准的确定,都必须考虑学校其他活动课程的安排,力求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
四、语文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原则
教育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由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无法与之相适应,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选择开放性教学结构。
1.活动课程开拓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活动中广泛地涉及自己所喜爱的学科,在兴趣的感染下,学生孜孜以求,加深了知识的深度。如有关古诗名言的活动课,可设计如下由浅入深的内容:(1)古诗、名言警句集锦,要求学生读,知其内容意义。(2)背古诗、名言警句,让学生把内部语言变成外部语言,训练学生朗诵,背诵的能力。
2.活动课程,可以促使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汇贯通,是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从而优化了知识结构。如在班级开展《春天来了》的活动,可跨越语文、自然、家乡等学科,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
3.活动课程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获取最新信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找找都有哪些变化吧,学生通过调查寻找社区的变化,写出调查报告。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型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开设活动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特长”人才的需要。由于活动课生动有趣,学生在活动课中学得轻松,深受学生喜爱。切实上好活动课,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正视活动课,这对于培养合格加特长的跨世纪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小学语文 活动课兴趣
一、小学语文活动课的意义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新的知识观与新的课程观的产物,从课型看,更多的是从学生兴趣确定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选用活动形式,符合儿童好奇性强,感受性高,可塑性大的特点,对孩子充满信任和希望;它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活动过程的自主空间,增强自主意识,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体现自主、尝试、合作、创造的特色。从指导思想看,是想通过对儿童实施充分而有特色的基本素质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行情操。具有一定的自制、是非判断及人际交往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比较广阔的视野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个性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它从我国教育目标出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而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并扎根于我国基础教育现实土壤中,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把小学语文活动课引入新的课堂计划,并强调语文课与语文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整体提高教育质量。语文课的教学虽然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有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仅靠语文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宽,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其写作能力。
二、发挥教师帮助者、指导者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的疑问时,教师适时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任务。语文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语文活动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做好指导工作
语文活动课程必须根据课程计划的总要求,有计划地做好各年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安排。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形式。第二,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意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协同运行,以达到互相促进。第三,是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活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得以体现。
2.导游的角色
教师在活动前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
3.做好引路人
在学生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点拨。这种引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方法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语文活动要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综合性是活动课程的特点,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开设语文活动课要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发挥语文活动课的整体功能,语文活动课从活动的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语文活动课中各项活动地完成,需要综合应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也培养了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而且,通过语文活动课,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与教育于活动之中。语文活动课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重要的体现在能力和发展上,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语文活动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活动形式得选择,考核评价标准的确定,都必须考虑学校其他活动课程的安排,力求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
四、语文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原则
教育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由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无法与之相适应,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选择开放性教学结构。
1.活动课程开拓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活动中广泛地涉及自己所喜爱的学科,在兴趣的感染下,学生孜孜以求,加深了知识的深度。如有关古诗名言的活动课,可设计如下由浅入深的内容:(1)古诗、名言警句集锦,要求学生读,知其内容意义。(2)背古诗、名言警句,让学生把内部语言变成外部语言,训练学生朗诵,背诵的能力。
2.活动课程,可以促使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汇贯通,是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从而优化了知识结构。如在班级开展《春天来了》的活动,可跨越语文、自然、家乡等学科,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
3.活动课程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获取最新信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找找都有哪些变化吧,学生通过调查寻找社区的变化,写出调查报告。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型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开设活动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特长”人才的需要。由于活动课生动有趣,学生在活动课中学得轻松,深受学生喜爱。切实上好活动课,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正视活动课,这对于培养合格加特长的跨世纪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