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学习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地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59-1
初中地理一个星期两个课时,有时由于各类活动、各类考试、放假等因素冲掉许多课时。为了完成中考进度,许多教师忙于赶课,省略了许多探究式活动,热衷于讲解每一节的中考考点,确保学生中考的合格率。对于教材中可开发的生活化教育,一律视作浪费时间的活动,仅有极少数教师能做到教学生活化与中考两者相互结合,使得地理的教学生活化举步维艰。
此外,一些教师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弱化地理德育的培养,不重视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教育与生活情境没有充分结合,不仅教材德育功能没有充分挖掘,知识原理的建构和应用由于脱离生活情境而显得生搬硬套。
面对上述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依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一次改变。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实现这一理念重要途径就是把地理课堂生活化。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引入生活情景,设置问题情景
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这一抽象的结论,可以引导学生带好温度计去登山,山脚的气温与山顶的气温相比来证明这结论,并说明同一纬度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同时通过登山活动体会随海拔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太阳辐射强。以疑激趣,在印度尼西亚海啸中,一位小女孩利用地理知识挽救一百多位游客的生命,这是为什么?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正午的太阳很热,而早晨的太阳较冷,这是为什么?充分利用同学在生活中碰到生活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索探究。利用学生喜欢记者形象,用“答记者问”的形式学习地理内容。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着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但一个好的案例首先必须是一篇好的报道”。
二、巧用生活常识,突破教学疑难
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选取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不仅要懂得“授人以鱼”,更要懂得“授人以渔”。为此,对一些疑难的理论,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而用生活常识来引导最好不过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抽象的理论,自主学习,找出规律。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的原因时,如果直接就给出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但是如果用烧开水现象来解释就好理解了。在烧开水时,壶底的受热是不一样多的,中间多,四周少。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中间的气流上升,水开时甚至会把壶盖顶起;四周的气流是下降的。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受热不均,能引起气流运动,热的地方形成上升气流,冷的地方形成下降气流。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熟知的生活体验、经验构建的知识,理解得比较透彻,记得也就劳,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愉快而轻松。
三、开展生活实践,培养地理能力
地理课程实践性强,人类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大都是源于生活实践,并通过实践反映到地理教学上。在新的初中教材中,地理实践活动比较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地理,在生活中用地理,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的。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喜欢把活动中的重要知识点提炼出来告诉学生,虽然这是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老师苦口婆心的讲,学生却觉得枯燥无味,思想总是神游天外,知识点的学习很不到位。只有让这些知识渗透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开展一些校内地理实践活动。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会辨别方向,教师可组织学生观察学校内的树木年轮和树冠,还可安排学生统计学校建筑和自己家的房子大门是朝哪个方向开的。在学习《水资源》时,为了明确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的池塘进行观察,分小組进行试验。此外,教师还可以植物作为实验对象,要求各小组采集不同的污水,用污水培育植物,同时还用洁净水培养另一相同植物,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出水污染对植物危害有哪些。这样无需告诉学生被污染的水资源有什么危害,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了解。
综上所知,来源于生活的事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既可以内容包罗万象,如穿越时空,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谈天说地、人间百态等;也可以形式万千,如绚丽的图画、悠扬的乐曲、精美的视频等。因此,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事例,在地理教学中如何甄别、选择、组织、设计,发挥其最大的教学功能是所有初中一线地理教师必须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路建荣.让地理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教育革新,2010(03).
[2]率仁.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走进地理课堂.成才之路,2011(03).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59-1
初中地理一个星期两个课时,有时由于各类活动、各类考试、放假等因素冲掉许多课时。为了完成中考进度,许多教师忙于赶课,省略了许多探究式活动,热衷于讲解每一节的中考考点,确保学生中考的合格率。对于教材中可开发的生活化教育,一律视作浪费时间的活动,仅有极少数教师能做到教学生活化与中考两者相互结合,使得地理的教学生活化举步维艰。
此外,一些教师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弱化地理德育的培养,不重视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教育与生活情境没有充分结合,不仅教材德育功能没有充分挖掘,知识原理的建构和应用由于脱离生活情境而显得生搬硬套。
面对上述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依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一次改变。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实现这一理念重要途径就是把地理课堂生活化。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引入生活情景,设置问题情景
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这一抽象的结论,可以引导学生带好温度计去登山,山脚的气温与山顶的气温相比来证明这结论,并说明同一纬度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同时通过登山活动体会随海拔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太阳辐射强。以疑激趣,在印度尼西亚海啸中,一位小女孩利用地理知识挽救一百多位游客的生命,这是为什么?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正午的太阳很热,而早晨的太阳较冷,这是为什么?充分利用同学在生活中碰到生活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索探究。利用学生喜欢记者形象,用“答记者问”的形式学习地理内容。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着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但一个好的案例首先必须是一篇好的报道”。
二、巧用生活常识,突破教学疑难
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选取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不仅要懂得“授人以鱼”,更要懂得“授人以渔”。为此,对一些疑难的理论,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而用生活常识来引导最好不过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抽象的理论,自主学习,找出规律。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的原因时,如果直接就给出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但是如果用烧开水现象来解释就好理解了。在烧开水时,壶底的受热是不一样多的,中间多,四周少。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中间的气流上升,水开时甚至会把壶盖顶起;四周的气流是下降的。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受热不均,能引起气流运动,热的地方形成上升气流,冷的地方形成下降气流。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熟知的生活体验、经验构建的知识,理解得比较透彻,记得也就劳,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愉快而轻松。
三、开展生活实践,培养地理能力
地理课程实践性强,人类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大都是源于生活实践,并通过实践反映到地理教学上。在新的初中教材中,地理实践活动比较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地理,在生活中用地理,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的。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喜欢把活动中的重要知识点提炼出来告诉学生,虽然这是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老师苦口婆心的讲,学生却觉得枯燥无味,思想总是神游天外,知识点的学习很不到位。只有让这些知识渗透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开展一些校内地理实践活动。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会辨别方向,教师可组织学生观察学校内的树木年轮和树冠,还可安排学生统计学校建筑和自己家的房子大门是朝哪个方向开的。在学习《水资源》时,为了明确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的池塘进行观察,分小組进行试验。此外,教师还可以植物作为实验对象,要求各小组采集不同的污水,用污水培育植物,同时还用洁净水培养另一相同植物,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出水污染对植物危害有哪些。这样无需告诉学生被污染的水资源有什么危害,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了解。
综上所知,来源于生活的事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既可以内容包罗万象,如穿越时空,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谈天说地、人间百态等;也可以形式万千,如绚丽的图画、悠扬的乐曲、精美的视频等。因此,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事例,在地理教学中如何甄别、选择、组织、设计,发挥其最大的教学功能是所有初中一线地理教师必须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路建荣.让地理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教育革新,2010(03).
[2]率仁.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走进地理课堂.成才之路,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