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年级小学生出现学习数学兴趣低下的状况,因此,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势在必行。一年级小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
【关键词】现状;生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看到生活中的数学、摸到生活中的数学,感悟到生活中的数学经验,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求学伊始阶段。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成功的一半。笔者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研究载体,根据他们处于这一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将所要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我们致力于在数学教学中,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这样学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感悟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低下的现状
笔者曾做过调查统计,一年级一个班45个学生,在众多科目中,最喜欢上体育课,其次是美术、音乐课。喜欢数学的寥寥无几。在多年教学工作中也发现,上数学课的时候,很多学生正襟危坐,只是有个上课“专心样”在教室里,真正的思绪已经飞到十万八千里。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的时候,老师一腔热情,抑扬顿挫,学生一脸木然,哑口无声。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可悲的对比。老师讲授过多,缺乏探究。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本来就抽象难懂的数学学科,让学生更加望而生畏。发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兴趣”作祟。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现实生活。”因此,老师要灵活灵用,结合当今现有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真切地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接受新知识的最好老师,是攀登数学殿堂的原动力。而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万物具有好奇、渴望的时期,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与数学学科抽象性形成一个矛盾体。从生活实际出发,就是解决矛盾体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从生活现象或生活事物引入新知识,会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亲近感,好奇感,实用感。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这一课时我做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幼儿园的学习,对于利用生活经验通过直接观察做出对两个物体的高矮、长短的判断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两个物体相差不太明显,无法靠经验做出直接判断的知识,是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以比高矮,比绳子的长短等生活实际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学生在体验活动过程中,不仅积累了比较经验,而且经历思考的过程后,掌握了比较方法。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自然而然对该节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学有用的数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人们对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首先感到有用,才有学的兴趣。 教师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相信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有助于更好的生活,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比高矮的学习活动的。
1.淘气和笑笑这样比高矮,你们赞成吗?(同桌之间交流)
2.汇报:不公平,淘气踮起了脚尖。要大家都站在同一个平面才行。
3.同桌之间进行比高矮活动。
4.更换情境,学生站在椅子上,老师站在地面上。这样比,谁高呢?
5.再换情境老师端坐,学生站直再比高矮。
设计一系列的从实际生活出发的比较高矮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通过讨论交流,亲身体验到高矮是相对而言的,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和策略。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会“我以我口表我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通过相互争辩、相互说理、展现隐性的思维过程,挑战性的任务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是經学生经过积极认真的思考后,豁然开朗的美好情感体验。这种理智的欢乐带给学习者无限的快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学以致用,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来自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赋予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如,学习了一年级上册《比高矮》:我问同学们:遇到如下图的情况我们该怎么比呢?
1.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生:小汽车不能从桥下通过,多了一个车灯。
2.如果要让小汽车从桥下通过,可以怎么办?
生1:把车灯拿下来。
生2:把桥最上面的木板撤走就可以通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高矮问题。学生不仅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汽车不能从桥下通过。还提供多种方法可以让汽车从桥下通过。让学生体验到思维“跳跃”的欢乐。解决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胜利喜悦。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现状;生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看到生活中的数学、摸到生活中的数学,感悟到生活中的数学经验,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求学伊始阶段。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成功的一半。笔者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研究载体,根据他们处于这一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将所要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我们致力于在数学教学中,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这样学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感悟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低下的现状
笔者曾做过调查统计,一年级一个班45个学生,在众多科目中,最喜欢上体育课,其次是美术、音乐课。喜欢数学的寥寥无几。在多年教学工作中也发现,上数学课的时候,很多学生正襟危坐,只是有个上课“专心样”在教室里,真正的思绪已经飞到十万八千里。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的时候,老师一腔热情,抑扬顿挫,学生一脸木然,哑口无声。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可悲的对比。老师讲授过多,缺乏探究。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本来就抽象难懂的数学学科,让学生更加望而生畏。发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兴趣”作祟。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现实生活。”因此,老师要灵活灵用,结合当今现有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真切地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接受新知识的最好老师,是攀登数学殿堂的原动力。而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万物具有好奇、渴望的时期,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与数学学科抽象性形成一个矛盾体。从生活实际出发,就是解决矛盾体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从生活现象或生活事物引入新知识,会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亲近感,好奇感,实用感。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这一课时我做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幼儿园的学习,对于利用生活经验通过直接观察做出对两个物体的高矮、长短的判断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两个物体相差不太明显,无法靠经验做出直接判断的知识,是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以比高矮,比绳子的长短等生活实际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学生在体验活动过程中,不仅积累了比较经验,而且经历思考的过程后,掌握了比较方法。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自然而然对该节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学有用的数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人们对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首先感到有用,才有学的兴趣。 教师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相信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有助于更好的生活,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比高矮的学习活动的。
1.淘气和笑笑这样比高矮,你们赞成吗?(同桌之间交流)
2.汇报:不公平,淘气踮起了脚尖。要大家都站在同一个平面才行。
3.同桌之间进行比高矮活动。
4.更换情境,学生站在椅子上,老师站在地面上。这样比,谁高呢?
5.再换情境老师端坐,学生站直再比高矮。
设计一系列的从实际生活出发的比较高矮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通过讨论交流,亲身体验到高矮是相对而言的,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和策略。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会“我以我口表我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通过相互争辩、相互说理、展现隐性的思维过程,挑战性的任务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是經学生经过积极认真的思考后,豁然开朗的美好情感体验。这种理智的欢乐带给学习者无限的快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学以致用,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来自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赋予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如,学习了一年级上册《比高矮》:我问同学们:遇到如下图的情况我们该怎么比呢?
1.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生:小汽车不能从桥下通过,多了一个车灯。
2.如果要让小汽车从桥下通过,可以怎么办?
生1:把车灯拿下来。
生2:把桥最上面的木板撤走就可以通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高矮问题。学生不仅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汽车不能从桥下通过。还提供多种方法可以让汽车从桥下通过。让学生体验到思维“跳跃”的欢乐。解决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胜利喜悦。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