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中的“个性”应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为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由多种素质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要使教学适应个体个性化的需要,就必须尊重个体的个性、尊重个体的需要。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个性化教学
1.个性化的教。(1)会教。一位优秀的教师会教,这既要考虑教师的个性特征、人格体验,又要考虑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及专业技能。教会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促进者、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2)乐教。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乐趣看待。教师只有乐教才能充分调动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激情和教学热情。教师每日笑脸走进课堂,笑迎工作,笑对学生,从而能感染学生。(3)创造性地教。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首先自己应有创造意识,而不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思维,首先自己应具有创造思维,而不是唯书唯上、封闭保守;教师要求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首先自己应投身到各种创造活动中去。
2.个性化的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乐于其中。这样不仅收获知识经验,还获得快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善于把所学的东西转化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运用到实际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有创新意识。
3.人格的发展。很多人都慨叹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少有个性。我们的教育总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教师教学有大纲,试题答案有标准答案,我们就是在这种规则、框架的束缚下,被抹去了棱角,变成圆的。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人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发展。
二、课堂文化
从课堂的内涵与外延来分析,目前多数学者认同将课堂文化定义为: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制度规范、教学理念、 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整合体。
1.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两个平等的文化主体,相对于课堂外的人而言,他们是特殊的人群,教师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具有一定的准入资格的知识分子,而学生也是只有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具备基本身心条件的儿童。课堂文化还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动态文化为主的特殊文化。
2.课堂文化是一种情境性的文化。课堂文化主要发生在教室(当然也不局限于教室)这一特定的空间和一节课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因此课堂文化受一定时空的影响,具有其特殊的环境。重要的是课堂文化的两个主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3.课堂文化还是一种聚合化的文化。因为课堂文化在构成上体现多元聚合的特点,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课堂中交汇,它们之间既有交叉,又有独立;既有冲突,又有认同。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松散的聚合,而是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展开的。
三、个性化教学与卓越课堂文化相辅相成
1.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课堂文化建构的前提。要突破传统课堂文化僵化、封闭的氛围,建构和谐的能够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课堂文化,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将发挥人的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差异的教学观,树立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质量观。
2.改进教学评价制度是课堂文化构建的基础。我们要明确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凸显评价的诊断与服务功能,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及时性和正效性,坚持评价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转变学习方式是课堂文化构建的关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
4.让课堂充满智慧是课堂文化建构的途径。
5.关注师生情感沟通,优化师生关系,积极进行价值引导是课堂文化建构的内涵。在教书的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结合学习内容对其进行人生价值的引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文化便油然而生,自然弥漫于课堂之内。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个性化教学
1.个性化的教。(1)会教。一位优秀的教师会教,这既要考虑教师的个性特征、人格体验,又要考虑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及专业技能。教会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促进者、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2)乐教。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乐趣看待。教师只有乐教才能充分调动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激情和教学热情。教师每日笑脸走进课堂,笑迎工作,笑对学生,从而能感染学生。(3)创造性地教。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首先自己应有创造意识,而不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思维,首先自己应具有创造思维,而不是唯书唯上、封闭保守;教师要求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首先自己应投身到各种创造活动中去。
2.个性化的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乐于其中。这样不仅收获知识经验,还获得快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善于把所学的东西转化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运用到实际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有创新意识。
3.人格的发展。很多人都慨叹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少有个性。我们的教育总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教师教学有大纲,试题答案有标准答案,我们就是在这种规则、框架的束缚下,被抹去了棱角,变成圆的。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人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发展。
二、课堂文化
从课堂的内涵与外延来分析,目前多数学者认同将课堂文化定义为: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制度规范、教学理念、 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整合体。
1.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两个平等的文化主体,相对于课堂外的人而言,他们是特殊的人群,教师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具有一定的准入资格的知识分子,而学生也是只有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具备基本身心条件的儿童。课堂文化还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动态文化为主的特殊文化。
2.课堂文化是一种情境性的文化。课堂文化主要发生在教室(当然也不局限于教室)这一特定的空间和一节课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因此课堂文化受一定时空的影响,具有其特殊的环境。重要的是课堂文化的两个主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3.课堂文化还是一种聚合化的文化。因为课堂文化在构成上体现多元聚合的特点,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课堂中交汇,它们之间既有交叉,又有独立;既有冲突,又有认同。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松散的聚合,而是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展开的。
三、个性化教学与卓越课堂文化相辅相成
1.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课堂文化建构的前提。要突破传统课堂文化僵化、封闭的氛围,建构和谐的能够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课堂文化,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将发挥人的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差异的教学观,树立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质量观。
2.改进教学评价制度是课堂文化构建的基础。我们要明确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凸显评价的诊断与服务功能,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及时性和正效性,坚持评价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转变学习方式是课堂文化构建的关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
4.让课堂充满智慧是课堂文化建构的途径。
5.关注师生情感沟通,优化师生关系,积极进行价值引导是课堂文化建构的内涵。在教书的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结合学习内容对其进行人生价值的引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文化便油然而生,自然弥漫于课堂之内。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