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与卓越课堂文化构建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中的“个性”应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为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由多种素质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要使教学适应个体个性化的需要,就必须尊重个体的个性、尊重个体的需要。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个性化教学
  1.个性化的教。(1)会教。一位优秀的教师会教,这既要考虑教师的个性特征、人格体验,又要考虑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及专业技能。教会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促进者、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2)乐教。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乐趣看待。教师只有乐教才能充分调动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激情和教学热情。教师每日笑脸走进课堂,笑迎工作,笑对学生,从而能感染学生。(3)创造性地教。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首先自己应有创造意识,而不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思维,首先自己应具有创造思维,而不是唯书唯上、封闭保守;教师要求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首先自己应投身到各种创造活动中去。
  2.个性化的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乐于其中。这样不仅收获知识经验,还获得快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善于把所学的东西转化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运用到实际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有创新意识。
  3.人格的发展。很多人都慨叹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少有个性。我们的教育总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教师教学有大纲,试题答案有标准答案,我们就是在这种规则、框架的束缚下,被抹去了棱角,变成圆的。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人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发展。
  二、课堂文化
  从课堂的内涵与外延来分析,目前多数学者认同将课堂文化定义为: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制度规范、教学理念、 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整合体。
  1.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两个平等的文化主体,相对于课堂外的人而言,他们是特殊的人群,教师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具有一定的准入资格的知识分子,而学生也是只有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具备基本身心条件的儿童。课堂文化还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动态文化为主的特殊文化。
  2.课堂文化是一种情境性的文化。课堂文化主要发生在教室(当然也不局限于教室)这一特定的空间和一节课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因此课堂文化受一定时空的影响,具有其特殊的环境。重要的是课堂文化的两个主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3.课堂文化还是一种聚合化的文化。因为课堂文化在构成上体现多元聚合的特点,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课堂中交汇,它们之间既有交叉,又有独立;既有冲突,又有认同。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松散的聚合,而是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展开的。
  三、个性化教学与卓越课堂文化相辅相成
  1.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课堂文化建构的前提。要突破传统课堂文化僵化、封闭的氛围,建构和谐的能够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课堂文化,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将发挥人的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差异的教学观,树立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质量观。
  2.改进教学评价制度是课堂文化构建的基础。我们要明确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凸显评价的诊断与服务功能,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及时性和正效性,坚持评价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转变学习方式是课堂文化构建的关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
  4.让课堂充满智慧是课堂文化建构的途径。
  5.关注师生情感沟通,优化师生关系,积极进行价值引导是课堂文化建构的内涵。在教书的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结合学习内容对其进行人生价值的引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文化便油然而生,自然弥漫于课堂之内。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
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要自觉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始终坚持“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关注过程”的教学观,方可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广州外国语学校自2010年以来持续开展《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政治课堂》课题研究。  一、确立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  预习是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经阶段。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在各年级政治课教学中,坚持渐进性策略,通过
火辣辣的七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共事业局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其中,北京第八十中学田树林校长《教育思想引领课堂教学》,北师大附中王莉萍副校长《“减负增效”促进师生双发展》和北京101中学程翔副校长《教师队伍发展》的讲座,让我感慨,更让我感动。他们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和学校管理经验告诉我:中小学校教育质量不是说出来的,是呕心沥血干
在教学中重视猜想验证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学生迅速发现事物的规律,获得探索知识的线索和方法,而且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一、设境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若能在讲授新知前,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场景,诱发学生猜想,不仅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而激发他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