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说话训练旨在培养青少年用母语说话的能力和熟练技巧,并使其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大大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还说“(青少年)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的交往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不仅以语言知识而且特别是以说话能力和本领为前提的。”因此,“说”是小学生语文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说与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把加强说的训练,作为上好阅读课的重要内容。在讲读课、说话课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创设儿童口头语言训练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把说话基础打好。充分发挥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材中有大量可供多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间的对话丰富多彩。抓住这一特点,我除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外,更着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例如教学《狼和小羊》、《小马过河》、《小公鸡和小鸭子》等课文时,我概括了以提示语位置划分的对话四种基本形式,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练习时不强求一字不漏,鼓励用自己的话说,克服背诵课文语句,从小训练学生边想边说的习惯。阅读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课文。而每一篇课文,尽管表达形式各异,但总有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课文的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这条线索上去,紧紧把住它,把课文学活。备每一课时,我都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的线索,把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引到点子上,然后再发散开来。努力做到“捕捉中心,把握整体,沟通思路,明了部分”。立足于教师“引线”,让学生自己“穿针”,即教“引”,而学“发”。要达到上述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言路的“广”与“窄”影响很大。于是我就注意在“广”字上下功夫,就是必须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真正做到各抒己见。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使之有利于对儿童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儿童初步的学习能力。我组织学生应用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般经过三个环节。
  1.应用汉语拼音疏通文字,扫清障碍。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音节和汉字对照,发现错的声、韵、调立即订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能正音学好普通话。
  2.读文解题。教学《找骆驼》一课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最后一致同意这篇课文是讲怎样才能找到骆驼。因此课题中的关键词是“找”。接着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找”学懂课文。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中心。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不要定“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并及时加以指导,仍以《找骆驼》为例,我问学生《找骆驼》这课书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甲回答说:“这课书是讲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去找骆驼的事。”我接着又问:“老人没有见过商人的骆驼,为什么能指点商人呢?请同学们说得完整些。”这时学生乙抢着回答说:“通过记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去找骆驼这件事,说明了老人随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动脑思考问题,所以能指点商人去找骆驼。”学生丙补充说:“老人就像《蜜蜂引路》里的列宁,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阅读中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只“引”不“逼”,让儿童质疑问难
  
  儿童在阅读课文时,在教师引导下,如果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难,说明他思维活跃起来了,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要一味地“逼”学生答问。如:教学《被饿死的猫》一课时,我首先“引”了一下:“从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提出:“这篇课文不好,猫的本性就是捉老鼠,不会被饿死的。”我没有马上表态,只“引”大家对刚才那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经过讨论,弄清楚了课文是一篇童话,用“假设”的方式说道理。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对童话的表现手法也领悟了。
  
  三、精心设问,引起争论,发展求异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牧羊人和狼》一课时,我只向学生发了一问:“如果你是牧羊人会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争先恐后,讨论得十分热烈。绝大多数小朋友说如果自己是牧羊人,一定不轻信狼的话,要仔细调查,弄清羊死的原因。有的小朋友甚至说要像电影上的大侦探波洛一样,把狼的诡计戳穿。儿童思维各异,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状况,抓住学生思路能否畅通的关键,即主要矛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各抒己见,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比如教学《飞行员的背心》一课时,学生对“橙黄色的背心”疑意重重。提出在海水中“白色”、“鲜红”等也很显眼,为什么专用“橙黄”?我是可以立即解释的,白色易和海鸟,如海鸥混淆;鲜红易和水上浮标混淆等等。但我没有轻易回答,我认为学生不甚理解的主要矛盾在于“保护色”。保护色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显,其二是隐;有自然状态和人为规定两类。对六七岁的儿童不能光用讲道理来解决。我就提出“保护色”来让学生发表见闻,他们争先恐后发言:交通警蓝上衣上的袖套,红白相间的标杆、各色指示灯、草绿色军装、鸟的羽毛颜色等。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样既让儿童进行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的思维训练,又使道理化难为易,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路,让思维之路畅通,课堂里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针对小语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问题,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1.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树立“说”的信心;2.创设生动的交流情境,激发“说”的兴趣;3.优化口语的训练过程,教给“说”的方法;4.构建开放的交际模式,培养“说”的能力;5.开展多样的教学评价,增强“说”的动力。  关键词: 小语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有效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塑造出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性,这被我们称之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方法之多令我们不胜枚举,但是,真正能够落实到工
学生网上学习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网上上课这一新鲜事物,首先不仅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动员家长的思想.家校携手,保证学生网上学习的顺利进行.通过立规矩,正思想,
目的: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大黄在健康草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方法:36只草鱼分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分别以3、5、7g(生药)/kg·b·w的剂量给草鱼灌胃大黄煎液
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本人对“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本文认为,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
摘要: 本文结合实例,从为何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问题情境教学以及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这两方面来阐述一些见解。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以学论教”,不仅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之本,而且闪烁着时代特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无疑应随着学习实践及其理论研究的发展进步而发展和变革。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理所当然地要在认知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