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面对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集体观念淡薄,个人至上,盲目崇拜洋文化,缺失民族自豪感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有效高效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案例,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处在知识启蒙阶段的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运用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为什么要学古诗词,为什么要学国学,那些早就过了时的文字,它的价值在哪里?其中凝练着作者的思想、心境,融合了那个时代的特质,是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之丰富,千百年后仍值得细细品味。
  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面对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集体观念淡薄,盲目崇拜洋文化,缺失民族自豪感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有效高效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在传统文化已然回归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语感的培养,更要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现在很多城市孩子学国学,小国学堂正悄然流行,这表明发扬传统文化,要从小抓起。的确,小学生年龄小,最易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语文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根,小学语文教师应倡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才更行之有效呢?
  一、在氛围中感受文化
  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年代久远,平时除了古诗词外,其他内容接触较少,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而且内容不生动,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部分学生单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古诗,一知半解,不置入情感。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营造浓浓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那么能否使学生从心理和思想上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激情呢?
  1.教师的潜移默化
  我们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首先自己必须感兴趣。教师应该热爱传统文化,并有一定传统文化知识积淀,用自己的知识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传统文化除了是一门知识外,它能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而响彻中外,更多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对人行为的影响。教师不仅要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有效的推动,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和动力。
  2.利用班级文化布置
  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布置。平日,我在班级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极力将其设定为我班的特色教育。例如,定期让学生合作制作传统文化知识小报,将自己所学到的、所了解到的传统知识加以整合、内化。可以通过文字,也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然后我将他们的劳动成果张贴上墙,作为班级文化布置。学生就被班级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萦绕。
  二、在课堂中回归文化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教科书并不回避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输血”和激发小学生探索古文化的现实。可能因为传统文化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感太远,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不是很感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知识上得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好奇和责任感呢?
  案例一:以我所教的二年级学生为例,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孩子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和名言警句。发现这样的问题,孩子记住了,但每天摇头晃脑读的时候,不知所云。他们只是机械性地了解,却没有从内心深处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很快就会没有兴趣。
  教学生字,尤其是形声字时,可以渗透传统文化。汉字的博大精深在于它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将传统文化教育逐步渗入实际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孝”字时,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培养好下一代,而下一代理应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孝顺父母,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这样不仅让学生高效地学习了生字,还得到了德的培养。
  案例二:在苏教版第四册语文识字一中,涉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对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更不要提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了。反观“洋节日”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意犹未尽,我在感到悲哀之余更敲响了警钟。
  中国传统节日众多,许多诗词歌赋中均有反映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春节前,可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抄录王安石的《元日》;清明节可以让学生摘录杜牧的《清明》,感受诗人的情感;五月初五端午节向学生介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请学生带着问题请教长辈或查阅书籍,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找。
  这样教学,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而是帮助学生挖掘内涵,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同时,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案例三:诗歌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文学经典形式。其实诗歌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非常广泛。挖掘传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更有兴趣。
  例如教学王安石的《元日》时,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外,还要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介绍了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好奇不已。课下,他们都主动地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
  三、在生活中内化文化
  有人会质疑,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在现今社会还有多少可行性,或者还存在多少价值。的确,在这个充斥强烈的竞争,文化多元的社会中,似乎传统文化已经微不足道了。但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一味让“洋文化”恣意横行,就辱没了自己的民族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内化其中涵盖的仁义道德,处世之法。因为它是民族文化的基石。
  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在与传统文化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小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站,小学教师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我们应努力将传统文化植根学生的心中,开在学生的心间,滋润学生的心田。
其他文献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课程改革这一春风的吹拂下,农村语文教学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在阅读教学中仍是星星之火,未能燎原。特别是在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农村教师缺乏基本素养  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农村中学许多教师自工作以来,因多种因素,不关注自身的文学修养,其知识面仅仅停留在毕业前
摘 要: 研究高校教学服务学生满意度可以发现高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更充分地利用已有资源。本文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模型等对该校学生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找出学生满意度的组成及影响因素,并探讨该校亟待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 高校 教学服务 学生满意度 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首先,大学是为学生创办的,没有学生就意味着没有教育,学校也就无从谈起。学生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一大痛处,甚至是一个盲点,虽然书店中有铺天盖地的作文辅导类书籍,但没有几个有实在作用,在全国众多的评优比赛中很少能看到作文教学课,更少见作文教学这一方面的大家。现实中,作文在各类考试中分值却又最高,其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学生最后的得分高低及能否进入理想的学校。下面我结合淮安市中考作文《那条河》谈谈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想法。  2012淮安中考作文题目:  河,无处不在。一条条河流,或悠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段特别令人向往的幸福时光,那里充满幻想,也充满快乐。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因为我们要长大,成长为一个大人。那么,当我们回忆童年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会告诉我们答案。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他:“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的骨头是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摘 要: 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途径。但当下,高校资助仍需创新,本文从传播学视域,对资助育人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关键词: 资助 育人 传播 高校资助工作  一、高校资助的现实值域  教育
摘 要: 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每年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肇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渐小,2012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明显。经济复苏后企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但是因为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仍然不容易。本文以浙江省最大的高校积聚地——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为例,分析了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仍然难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经济复苏 高校毕
纵观中外教育史,学生在学校不只是“学习”,还要“成长”。然而,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只关注班上学生的考试学科的成绩,而对于考试学科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对于态度、情感、价值观,很少关注甚至不理会。在班主任的不当关注中,如果学生合理、正当的学习需求不被认可、接受,则不但学生的成长受到挫折,而且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打折扣,这将使教育走入不当误区。在应试教育还在顽固影响人们的选择,学校的课程设置过
摘 要: 人才需求分析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本文深刻剖析《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系统总结出中原经济区建设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本校确定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建设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革命发展起来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
摘 要: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尝试教学法理论的要点和教学模式,阐述了在物理高考复习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可行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了设计尝试题和讲评尝试题的原则。  关键词: 物理高考复习课 尝试教学法 可行性分析 教学实践    高考对学校、学生都是严峻的挑战,教师面临着社会、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物理学科由于其自身学科特点,大多数考生认为物理是学习中的最大困难。“题海战术”、“满堂灌”的现象
摘 要: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各级各类考试的命题者都乐于采用,也很受学生欢迎。近年来,漫画类在社会思品学科试题中更是频频亮相。本文以近几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品学科试卷为例对漫画类试题命题策略进行研究,发现该类试题在命题时往往在策略上突出情境新颖性,提高学业考试的效度;体现课程综合性,加强整合能力的考查;关注试题人文性,引导真情实感的抒写;寻求内容生活性,贯彻生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