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宿生,顾名思义,是指由于离家较远或其他一些原因而长期住在学校的学生,又称寄宿生、住校生。笔者所任教的茂名市第一中学位于水东湾,距离茂名市区近三十公里,是一所新建的寄宿制省一级高中,现有住宿生两万多人。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如何有效解决住宿生存在的各类教育问题,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检验我们班主任教育艺术的一块“试金石”。
策略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信心
1. 激发学生对在校住宿的自信心。因此,每年接手高一新生时,我都会召开一次名为“自古英才少年出”的主题班会,我通过视频播放周恩来总理学生时代怀着“为了中华之崛起”留洋海外,年仅11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学成归来,建出我国第一条铁路等例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暂时离开父母的照顾,自己学会独立生活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不必焦虑、恐慌,更不要逃避;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在自己独立生活中所出现的不适应、困难时在所难免的,也是暂时的,更是可以克服的,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指导学生懂得成长中会有困扰,承认成长中必然经历挫折,要学会在困境中敢于迎接挑战,在彷徨中大胆独立生活。
2. 培养学生在校住宿的兴趣。面对住宿生的孤独、无助,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与关心、爱护、安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要我住宿”向“我想在学校住宿”的心理转变。徐丹琳是我班一名典型住宿生,白天表现还很好,可是每到晚上就哭着要回家、即使回到宿舍也会失眠、睡不着。在谈心沟通后,她告诉我,晚上的时候她会感到特别的孤单、没有安全感、就想往家跑。所以,每天晚上下晚修后,我都主动约她在校园走走,谈论些她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她的注意力;有时候,我还带她和其她舍友一起去学校饭堂吃夜宵,鼓励她们在熄灯前合唱一首歌;渐渐地,她在晚上也变得勇敢、开朗,而不再是那个“害怕黑夜的孩子”,因为她真切地感受到学校也有关心她的人、学校也有温暖和爱,自然就产生了在学校住宿的兴趣和信心。
策略二、开展养成教育,训练学生“自己生活”的自理能力
1.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教师在学校也有宿舍,几乎吃住都在学校,这也为有效做好住宿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条件。因此,下课后我都会和学生一起去饭堂吃饭,做到不插队、不随意浪费饭菜;每晚坚持宿舍巡查,督促学生按时睡觉;早上和学生一起晨练、早读……这样,学生在教师言传身教下的潜移默化地完成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很容易适应学校这种有秩序、讲纪律的住宿生活,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
2. 以宿舍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说学校是第二个家,那么宿舍无疑是住宿生共同的卧室;加强对住宿生宿舍内务的管理和训练,可以直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我对自己班级的宿舍制定了《宿舍卫生管理实施细则》,对宿舍的作息时间、卫生、纪律、出勤、床上内务、物品摆放、文化氛围等做出具体规定,以此来督促学生在宿舍的日常生活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卫生观念、时间观念。另一方面,我充分发挥高中生这一年龄段特有的好胜心,采用激励教育策略,通过竞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每周评选一个“优秀舍长”、每月评选一次“文明宿舍”、每学期评选一批“文明住宿生”,鼓励学生搞好宿舍卫生、宿舍文化,共同营造一个宁静舒适而又充满文明气息的宿舍环境。
策略三、开展集体教育,提高学生“和谐生活”的沟通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心理疏导,能避免矛盾的激化。学生之间的小摩擦是无可避免的,关键教师要见微知著,及时化解矛盾的扩张。因此,一旦发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争执、殴斗的征兆,我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消除逆反心理,避免矛盾的激化。郑源鹏是我班一位特别好学的住宿生,学校的起床时间是早上7:05,他自己每天调闹钟6:45起床早读,但是这种勤奋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他人的休息。他认为自己为了学习,没有错,舍友就怨声载道,他自己也处处遭到同学的为难,经常“不是生活用品不见了、就是宿舍的人不肯给他开门”。在了解情况后,我经常去宿舍走访,教育学生“学习应该是一种共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损人利己的行为”,建议郑源鹏把闹钟铃声改为震动状态,从而顺利地化解了这个矛盾。
责任编辑 邱 丽
策略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信心
1. 激发学生对在校住宿的自信心。因此,每年接手高一新生时,我都会召开一次名为“自古英才少年出”的主题班会,我通过视频播放周恩来总理学生时代怀着“为了中华之崛起”留洋海外,年仅11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学成归来,建出我国第一条铁路等例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暂时离开父母的照顾,自己学会独立生活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不必焦虑、恐慌,更不要逃避;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在自己独立生活中所出现的不适应、困难时在所难免的,也是暂时的,更是可以克服的,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指导学生懂得成长中会有困扰,承认成长中必然经历挫折,要学会在困境中敢于迎接挑战,在彷徨中大胆独立生活。
2. 培养学生在校住宿的兴趣。面对住宿生的孤独、无助,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与关心、爱护、安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要我住宿”向“我想在学校住宿”的心理转变。徐丹琳是我班一名典型住宿生,白天表现还很好,可是每到晚上就哭着要回家、即使回到宿舍也会失眠、睡不着。在谈心沟通后,她告诉我,晚上的时候她会感到特别的孤单、没有安全感、就想往家跑。所以,每天晚上下晚修后,我都主动约她在校园走走,谈论些她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她的注意力;有时候,我还带她和其她舍友一起去学校饭堂吃夜宵,鼓励她们在熄灯前合唱一首歌;渐渐地,她在晚上也变得勇敢、开朗,而不再是那个“害怕黑夜的孩子”,因为她真切地感受到学校也有关心她的人、学校也有温暖和爱,自然就产生了在学校住宿的兴趣和信心。
策略二、开展养成教育,训练学生“自己生活”的自理能力
1.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教师在学校也有宿舍,几乎吃住都在学校,这也为有效做好住宿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条件。因此,下课后我都会和学生一起去饭堂吃饭,做到不插队、不随意浪费饭菜;每晚坚持宿舍巡查,督促学生按时睡觉;早上和学生一起晨练、早读……这样,学生在教师言传身教下的潜移默化地完成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很容易适应学校这种有秩序、讲纪律的住宿生活,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
2. 以宿舍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说学校是第二个家,那么宿舍无疑是住宿生共同的卧室;加强对住宿生宿舍内务的管理和训练,可以直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我对自己班级的宿舍制定了《宿舍卫生管理实施细则》,对宿舍的作息时间、卫生、纪律、出勤、床上内务、物品摆放、文化氛围等做出具体规定,以此来督促学生在宿舍的日常生活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卫生观念、时间观念。另一方面,我充分发挥高中生这一年龄段特有的好胜心,采用激励教育策略,通过竞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每周评选一个“优秀舍长”、每月评选一次“文明宿舍”、每学期评选一批“文明住宿生”,鼓励学生搞好宿舍卫生、宿舍文化,共同营造一个宁静舒适而又充满文明气息的宿舍环境。
策略三、开展集体教育,提高学生“和谐生活”的沟通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心理疏导,能避免矛盾的激化。学生之间的小摩擦是无可避免的,关键教师要见微知著,及时化解矛盾的扩张。因此,一旦发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争执、殴斗的征兆,我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消除逆反心理,避免矛盾的激化。郑源鹏是我班一位特别好学的住宿生,学校的起床时间是早上7:05,他自己每天调闹钟6:45起床早读,但是这种勤奋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他人的休息。他认为自己为了学习,没有错,舍友就怨声载道,他自己也处处遭到同学的为难,经常“不是生活用品不见了、就是宿舍的人不肯给他开门”。在了解情况后,我经常去宿舍走访,教育学生“学习应该是一种共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损人利己的行为”,建议郑源鹏把闹钟铃声改为震动状态,从而顺利地化解了这个矛盾。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