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治新进展

来源 :安徽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ovariantumor,BOT)又称低恶性潜能肿瘤(lowmaligantpotential,LMP),1929年由Taylor首次提出,是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上皮卵巢肿瘤间的一类肿瘤亚型。1971年被FIGO列入卵巢肿瘤分类,成为独立的肿瘤类型。BOT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0%~20%,发病 Borderline ovarial tumor (borderline ovariant tumor, BOT), also known as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tumor (low Maligantpotential, LMP), first proposed by Taylor in 1929, is a histological features and biological behavior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s in a class of tumor subtype . 1971 FIGO includ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ovarian tumors, a separate type of tumor. BOT accounts for 10% to 20% of all ovarian tumors, the incidence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在公众聚集场所强制建立火灾风险评价制度的建议,并结合实际经验举例简要说明.
摘要:本文探讨了现行高中生物教科书上的一道值得商榷的例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该例题的不妥之处,在此与同行分享,希望得到批评与指正。  关键词:高中生物;例题;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123  现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遗传与进化)》第38页有一道例题: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
目的探讨PR1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与HLA-A0201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是否可以应用PR1肽作为疗效达到停药试验标准患者的后续免疫治疗,从而维持长期缓解状态。方法收集28例HLA-A0201阳性CML患者外周血,利用可溶性PR1-MHC-Ⅰ类四聚体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R1特异性CTL存在与否、频率高低;比较不同治疗时间CML患者PR1特异性CTL表
流动人口是一支较为活跃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多,人口的频繁流动,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城市管理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抓好
本文探讨了“实脑·活思·萌情·悟理”创意活动通过全程感知、分步训练、由“我要写”转换成“要我写”等步骤,消除了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现象.在此,愿与广大教师分享.
目的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方法从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筛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遗传相关基因,应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插件Clusterviz分析作用网络中可能包含的分子复合物。基于DAVID富集分子复合物的生物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男性病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患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满意,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目前对前列腺炎特别是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仍相当困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住房市场的逐步开放,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章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观察1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使用来那度胺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经来那度胺治疗1个月余,无明显不良反应,达部分缓解。结论结合该患者治疗情况及国内外文献报道,来那度胺可作为复发难治性DLBCL的一种治疗选择。
目的探讨伴膜免疫球蛋白(sIg)轻链表达的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前体B-ALL)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前体B-ALL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等分型诊断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均为FAB L2型,表达CD34、CD19、CD22、CD9、HLA-DR、TdT、CD38、Igλ。其中病例2同时表达CD10、CD20;病例1微弱表达CD10,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