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品读说明文的语言文字,进一步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以及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3)继续使用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说明文的语言
  文字,进一步学习列数字、作比较以及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直奔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太阳》这篇说明文。(板书:太阳)
  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
  容,最能体现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的句子是哪句呢?(课件出示)
  生: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师:上节课,我们围绕这一中心句提了很多问题。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解决其中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怎样的太阳”,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哪些段落是具体介绍太阳的。
  (生读课文)
  生:第1、2、3自然段 。
  二、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第一个特点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的第1~3自然段,找出具体描写太阳的句子,用“ ”画出来。
  (生找句子)
  师:找到的同学请举手示
  意。找到描写太阳的句子了吗?谁来说说你找的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在第1自然段。“太阳离我们约有1.5亿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师课件出示句子)
  师:谁能读出体会?请第一组的同学齐读这个句子。
  (第一组学生齐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太阳离我们很远。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听出太阳离我们很远的?
  生:1.5亿千米。
  师:除了1.5亿千米远外,
  还有哪些词也能看出太阳离我们很远?
  生:步行3500年和坐飞机
  二十几年。
  师:哇,太阳离我们真是很远很远。
  师:那老师把这些表示遠的数字都隐去,换成“很远很远”这些词,怎么样?
  (师课件出示句子: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很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多年。)
  师:请第二组同学齐读这句话。注意读 “很远很远”的时候要重读。
  (第二组学生齐读)
  师:这两种表述,你们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生:第一种好,用了具体的数字。
  师:为什么用了具体的数字就更好?
  生:用具体的数字1.5亿千米,“亿”这个单位很大,1.5亿千米就是无法想象的远。
  生:步行要走3500年,说明也很远,人不可能走那么远。
  生:飞机现在是地球上最快的交通工具,坐飞机都要飞二十几年,说明真的很远。
  师:通过精确的数字能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很远。这样的说明方法就叫作列数字。请同学们在旁边批注“列数字”。(板书:列数字)
  (生做旁批)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句子,感受太阳的远,注意具体数字要重读。
  (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学习太阳的其他两个特点
  师:太阳除了离我们很远,
  它还有哪些特点?在小组内读一读你找的句子,勾画关键词,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生自学交流,师巡视并指导。)
  师:时间到。我们来看太阳的其他两个特点。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
  师:说说你找的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在第2自然段。“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师课件出示句子)
  生:这里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太阳和地球放在一起比较,以突出太阳的体积很大。(师板书:大 作比较)
  师:你勾画的关键词是哪
  一个?
  生:抵得上。
  师:“抵得上”是什么意思?
  生:比得上。
  (师在课件上将“抵得上”三个字画“△”)
  师:从“抵得上”这个词看出是在作比较,那是多少个地球和太阳比?
  生:130万个地球和一个太阳比。
  师:那“130万个”和“一个”这两个数字是属于哪种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看句子的时候要观察仔细,作者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突出太阳大的特点。
  (师板书:作比较。生批注。)
  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
  受太阳的大,注意重点词的语气。
  (生齐读)
  师:最后一个机会给哪个
  组?就给你们组吧。
  生:我找的句子在第3自然段。“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这个句子中作者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热。
  (师课件出示句子)   师:你能不能说出具体用了哪些数字?
  生:作者用具体的6000℃来告诉我们太阳的表面温度很高。3000倍来说明中心温度很高。
  (师板书:热 列数字)
  师:你不仅准确地判断出了说明方法,还说出了太阳的第三个特点是热。那这里除了用到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太阳的温度高外,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生:还举了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来进一步说明太阳的热。
  师:对了,这种举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事物特点的说明方法就叫举例子。(板书:举例子)
  師:它能让我们更生动地了解事物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用读来感受太阳的热吧。
  (生齐读)
  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师:我从你们的读中感受到了太阳的温度很高,那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不是真的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啊?
  生:不是。
  师:你们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生:估计。
  师:你们读书真仔细。在说明文中,为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作者通常不会把话说得太绝对,该精确时精确,不能精确时,用上表示估计的词语。作者在介绍太阳的其他特点时也用到了这些词语,你们知道是哪些词语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刚才勾画的句子,找一找表示估计的词语,找到用波浪线画出来。(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生找)
  师:你们找的是哪些词语?
  请你来说一说。
  生:我找的是“太阳离我们约有1.5亿千米远”“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师课件出示)
  师:你还找漏了一个,“抵得上”这个词也是表示大于等于的意思。
  师:我请全班的女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描红的字
  重读。
  (女生读)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到这些
  词语?可不可以把这些词语去掉?(课件出示去掉这些词语的句子)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千米远。
  日夜不停地走,要走3500年。
  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年。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师:请全班男同学一起读一读去掉这些词语的句子。
  (男生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
  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些词不能去掉。交流时请组长记录交流的结果。
  (生交流)
  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组交流的结果?
  生:不能去掉。这些词语表示不确定,用在1.5亿千米前面,说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只是大概,并不是真的就是这么远。而“差不多”和“几”也是说明大概要这么长的时间,因为人们并没有真正坐飞机和步行去看过太阳,如果去掉就变成真的去过,不符合实际情况。
  师:声音洪亮,表述清楚。这些词如果去掉,话就说得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师:让我们全班再次齐读这几句话,感受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的特点。
  (生齐读)
  五、 朗读品味,感受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师:虽然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它和我们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生:关系非常密切。
  师: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假如没有太阳,人类会怎样?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第4自然段的内容,用课件上的句式来具体说一说。先把你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师课件出示句式:有了太阳, 就 。
  如果没有太阳,
  就 。)
  生: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就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就能生存、繁殖。有了太阳,地球上就会有植物,也会有动物。有了太阳,就有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和穿的棉、麻、毛、丝以及烧的柴火。有了太阳,就会有埋在地下的煤炭。(生说一句,师播放一张图片,放完图片课件出示所有句子。)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
  一读。老师读前面的,你们读后
  面的。
  (师生对读)
  师:有了太阳,我们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如果没有太阳,又会怎样?
  生:世界一片漆黑。
  (师播放生物图片)
  师:这些生物还会存在吗?
  请你来说说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怎样?
  生: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就不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就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如果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和穿的棉、麻、毛、丝以及烧的柴火。如果没有太阳,就不会有埋在地下的煤炭。
  师:男生读前面的,女生读后面的。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字请重读。
  (生读)
  师:看来太阳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感受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
  师:总之一句话。没有太
  阳——
  生:就没有我们这个光明的世界。
  师:没有太阳——
  生:就没有我们这个温暖的世界。
  师:没有太阳——
  生: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六、总结,布置作业
  师: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所以我们更要合理地利用太阳,让太阳为人类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价值。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了解生活中太阳能的作用,明天课前三分钟我们一起分享。下课!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 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作为一部投资仅有一百万的小成本电影,成为今年两岸三地各大电影节上最大的赢家,也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片中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表现准确细腻,传达出人物之间的脉脉温情,折射出世间人生百态,成为本片最大的特色之一,尤以在饭桌上的细节表现最为突出。  关键词 《天水围的日与夜》 细节表现 吃饭 温情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平淡而温情的电影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导演许鞍华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显示出强大的世界魅力。然而,青年一代特别是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又如何呢?本文对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干部发放了《南通科院学生干部对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 传统文化 认知调查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设计初想】  《学做“木头人”》是《童声作文·学本》小学五段初级第11组的内容。这是一次体验习作,通过游戏学做“木头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在亲历中丰富感受,习得写作密钥。细观导语“学习本组文章,通过游戏,去观察和体验人物神态和动作,并能抓住细节再现游戏场景”,不难发现,其教学目标、写作要点清晰明确,也与《语文课程标准》相应年段“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
翻开中国地图,新疆占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的版图赫然在目。  这是一片写满沧桑底蕴的神奇土地。这里盛产物质的丰裕,也盛产精神的蓊郁。这里,有一群可敬可爱的新疆交通人手持现代科学“利器”在谱写着交通事业的新篇章。  旧貌换新颜 创新写新章  时光倒回到1974年,遵照毛主席“要搞活天山”的指示,数万官兵投入到新疆独库公路的建设中,他们与险峻的山石斗,与恶劣的天气斗,共有168位英雄为此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
“变”与“不变”的闲聊  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则故事,看看你到底能读懂多少。  (生浏览故事)  师:能读懂吗?已经读懂的举手。  (个别学生举手)  师:我们简单讨论两个问  题,看能不能帮助大家读懂故事。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故事中什么是不变的?  生:“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这句话在故事中出现了很多次,是不变的。  生:好几句话后面都用到了省略号和感叹号。  生:还有破折号。  
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间实验室,王晓旭正有条不紊地为实验做准备。腈纶纤维变成碳纤维,要经过一个特别剧烈的化学变化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调控最终会影响碳纤维的强度,因此他每次都会格外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青年基金助力挖掘CFM力学性能潜力  外表随和的王晓旭,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人,高考填报志愿,他毅然选定了南开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因为直觉告诉他这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本科毕业后,王晓旭放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基础教育学段作文教学的论题和资料浩如烟海,可是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却寥寥无几。总结下来,作文的沉疴有二:一是常年不写作的教师教写作,二是学生作文中通篇的大话、官话与空话。它们促发了童声作文的产生。童声作文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围绕着“慧性阅读、灵性表达”,提炼出“起承转合”四步教学法,其目的在于让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真实而积极的
摘 要: 在科技快速发展,文化与旅游交融加剧,旅游业蓬飞的新时代,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和主要工作不断调整和创新。本文梳理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近年的非遗活动,以“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物学”的学科视野,通过“局内人——局外人”视角转化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并以该馆多样社交活动为例,分析其在新时代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教育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是in
多年来,江苏省特级教师孟晓东一直倡导“要为儿童的生长而教”。这就意味着教学要不断地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要不时地满足儿童的生长需要,要不停歇地实现儿童的生命意义。语文教学应关注言语创造需要的个人心理机制。  语言和文学是有整体性的。文章在形成前就应有要表达的意思,它统领着文章语言、结构的整体安排,即所谓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从而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法国后结构主义者罗兰·巴尔特说:“理想的文本乃是一
一直以来,写作就是令学生头疼的事儿。学生常常谈“写”色变,磨蹭半天却下笔无言。作文到底难在哪里?首先难在没有内容,其次难在无“法”可依。因此,如何开掘习作素材,习得习作方法,提高习作能力,就成为习作教学的着力点。  童声作文为学生搭起了“素材支架”和“表达支架”,让学生自己顺着支架一步步去攀爬,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积累素材,习得言语表达规律,提升言语构建能力。  一、创设情境,营一方素材的蓝天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