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积极主动的表达者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ch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基础教育学段作文教学的论题和资料浩如烟海,可是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却寥寥无几。总结下来,作文的沉疴有二:一是常年不写作的教师教写作,二是学生作文中通篇的大话、官话与空话。它们促发了童声作文的产生。童声作文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围绕着“慧性阅读、灵性表达”,提炼出“起承转合”四步教学法,其目的在于让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真实而积极的表达者。
  一、起——发端于旁,收端于己
  起,从走部,有独、立之意。在童声作文的实践中,“起”作为起始环节,着眼于作文的构成单位——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品析语言所描述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的精妙之处,熟读成诵。在小学生的阅读积累尚且有限的情况下,“起”完成的是创设和积累的双重工作。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的“阅读即获得”对作文教学是有启示作用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和写作贯通的场景。这个场景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一般来说,在阅读中得到的间接经验对应的是虚拟的场景,而源自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则被称为现实场景。比如,在以“日出”为主题的习作训练中,很多学生选择了描述海上的日出,但是他们并不全都在海边看过日出,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没有去过海边的学生可通过反复阅读和想象完成对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海边景色变化的体悟。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构建出适合他们习作的场景,还潜移默化地将阅读和习作的关系传递给了学生。
  窃以为,在这两个功能之外,“起”还有一个立意的作用。在《童声作文·学本》中,阅读和写作都是围绕着一个训练点展开的,它们的一脉相承把对学生语言的训练辨析得异常清晰。比如在“美文一品”中提供了具备典型意义的语言范例,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形式与特点,然后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完成从“他我”向“自我”的转化,这才是对“起”完整的注解。
  二、承——载体模仿,生成思考
  童声作文在原文和升格文的对比中完成“承”的功能。它是一场发现语言运用规律的探索之旅,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一点点地渗透进写作的技法,远胜于枯燥的知识理解。升格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斟词酌句,所以表达更加饱满。比如四年级《童声作文·学本》中的第七组是一组以“植物”为主题的文章,其中有描写草木花朵的各类文章。以《海棠花》一文为例,小作者运用了比喻、联想、对比等各种写作技巧去展现语言的精妙。如“风一来,叶子们便趁机靠近,窃窃私语地说着悄悄话,显得俏皮可爱,就像课堂上有些小伙伴趁着老师不注意时交头接耳的模样”,比喻、拟人和打比方全部融合在对海棠花叶在风中形态上的描写,生动形象,为学生的模仿奠定了基础。学生依据这个基础,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是一个有的放矢的过程。如《花中君子——吊兰》的原文对叶片的描写是这样的:“凑近细细观察,眼前吊兰的叶片狭长且柔软,向四周舒展着。”经过写作技巧的润色后,这一段升格为:“而凑近细细观察,眼前吊兰的叶片狭长且柔软,向四周舒展着。微风吹来,叶片纷纷随风摇曳,仿佛一朵朵绽开的烟花,又好似一个个舞动的小精灵。”这个依《海棠花》的模仿,带着学生独立的思考,为吊兰的叶片赋予了动感和灵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为学生创造模仿的机会。笔者尝试通过和学生一起寻找习作片段中的语言生成点,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最后总结出词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编成一段话。他们会主动地思考自己所描写的事物能够和什么相类似的事物发生联系,从而留心观察周遭的生活。把习作和生活贯穿起来,这种运用意识的养成,对他们未来的语言生成是大有裨益的。
  三、转——深入思维,独家记忆
  “转”类似于头脑风暴,是对学生大量前情积累的一个外放。教师首先会出示一个习作主题,学生们围绕着这个主题七嘴八舌地讨论,被遗忘的记忆得到了唤醒,深刻的记忆得到了分享,浅表和深层的情感都得到了体验的机会,语言和情感顺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生成了个性化的语言图式。
  这个环节因为直指学生的思维,在挖掘本质的过程中又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技法的渗透,如若教师不具备深厚的语文素养,很容易流于泛泛。所以除了长期的修养积淀,还要运用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学生在七嘴八舌的过程中生成的语言点,进而顺藤摸瓜、对症下药。如在主题写作“××,我想对你说”中,很多学生选择的诉说对象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其中的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个片段:“星期天我独自在家写作业,遇到了一道难题,不知道向谁求助,就打开电脑,想在网上找一找答案。正在这时,爸爸回来了,看见我在用电脑,不由分说拔了电源,训斥我只知道玩游戏、闲聊,不知道好好学习。我当时感觉自己的内心像是被塞上了一把棉花套子,眼泪瞬间流了出来,想和爸爸解释,可是爸爸根本就不听。”
  在这里,教师迅速捕捉到“内心像是被塞上了一把棉花套子”这句话,让这位学生细细体会这种感觉,并想一想是爸爸的语言、神态还是什么引发了他的这种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是爸爸冰冷的眼神让他的泪水一下子流了出来。而且爸爸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偶尔回来一次也只是简单问几句。他“内心像是被塞上了一把棉花套子”的感受除了堵,还有冰冷和孤独。教师让学生把想到的这些内容都详细地写下来,学生是这样写的:“我一下子懵了,泪水涌上了眼眶,刚想张嘴解释,我不是在玩游戏,可是看到您冰冷的眼神,它们就像两把尖刀扎在我的心上,让我的喉头就像是有一把棉花紧紧地塞住,出不了声音。”仅仅一个语言点,就将学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联系到了一起,这种个性化的转化,正是来源于阅读又高于阅读的无可取代的感受。
  四、合—— 一以贯之,体系整合
  这是一个真正考查运用能力的环节,所有的练习和积累在这里完成整合,并培养出学生自主习作的意识与能力,也就是学以致用。学生在学习了各种修辞方法并了解了环境反衬法的使用技巧后,并不代表他们就会主动且带有预见性地使用。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日常诵读积累中辅以思维拓展训练。为此,笔者提炼出“精彩思路”与“诵读积累”两个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精彩思路”为“诵读积累”建构框架,而“诵读积累”为“精彩思路”提供细节和血肉,可以直接运用,最好有适量的变化。如在学习了《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之后,笔者让学生先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然后总结秋天常见的景物以及它们的特点,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写写“我眼中的秋天”。从这个步骤中我们可以看到,童声作文的系统是开放的,使用它的人可以不断地往里面添加任何的内容。当学生能够理解添加的内容时,这个系统就是一个镜子,可以照到自己和别人;当学生不能理解一些内容时,这个系统就是一个通道,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生活的“两条腿”,一直去探索。在这里,知识的迁移最终成为情感的同理,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表达。
  综上,“起承转合”是互为辩证的逻辑思维的具体体现,它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又不失文采,行文流畅又不致轻浮,浑然一体又不会界限不明。学习“起承转合”的章法,顺应了人们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文学创作的节奏。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師的创意有了注解,学生的灵性有了通途,致厚积必薄发,致源头必不竭。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在一次国学经典教学研讨活动中,我需要上一节课,上教材里面的古诗文或者自选的篇目都行。学校说,希望能通过教学的展示让语文老师们更好地在课堂上推进国学经典教学。  其实,相关的课也曾上过不少,但我觉得都不合适。平常上的一些古诗文课,指向的都是单篇的小文本,研究的都是“这一课”的教学。一个精雕细琢的单篇小课例,对于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教学,是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的。我甚至担心,越精越细,越会适得其反。  海量
队 长   晚饭后,刷了碗,喂了猪,给牛添了草,给娘子敷了药,队长才走出门外。   队长是生产队时的叫法,队长早就该叫组长。可村民觉得叫组长别扭,还是叫队长顺溜些,就一直叫队长。不知是看了哪部古装电影或电视剧,村民们还把队长老婆叫队长娘子。队长娘子乐意听,队长也就把老婆叫娘子。队长这么叫,龙王潭年龄稍大一点儿的村民,就都把自己的老婆叫娘子。   最近,队长娘子在地里割苕藤时被蛇咬了一口,蛇是
2017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武亦姝火了!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对中国诗词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切让我想起了孔子的“诗教观”,在进行了一番阅读与思索后,结合语文课堂实践,我欣喜地发现,原来孔子的“诗教观”和语文思维力是有交集的。  孔子的“诗教观”其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不学诗,无以言”,它虽不是指不会说话,但从字面来看也一定与语言有关。原来是因为《诗经》语言简练,是言志、抒情
一、谈话导入,揭示问题  师:马丁·路德·金,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一起读一读他终身为之奋斗的梦想。  生:我梦到有一天,……黑人男孩和女孩能跟白人男孩和女孩手拉手,像兄弟姐妹似的走在一起……  师:他的梦想在一个叫罗伯特的孩子身上得到了实现。虽然罗伯特没能和一个叫丽莎的白人女孩手拉手成为朋友,但却得到了丽莎的爸爸——一个极度讨厌黑人的人的深情拥抱。这个深情拥抱对罗伯特来说,比起手拉手的意义
摘要 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作为一部投资仅有一百万的小成本电影,成为今年两岸三地各大电影节上最大的赢家,也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片中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表现准确细腻,传达出人物之间的脉脉温情,折射出世间人生百态,成为本片最大的特色之一,尤以在饭桌上的细节表现最为突出。  关键词 《天水围的日与夜》 细节表现 吃饭 温情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平淡而温情的电影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导演许鞍华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显示出强大的世界魅力。然而,青年一代特别是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又如何呢?本文对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干部发放了《南通科院学生干部对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 传统文化 认知调查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设计初想】  《学做“木头人”》是《童声作文·学本》小学五段初级第11组的内容。这是一次体验习作,通过游戏学做“木头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在亲历中丰富感受,习得写作密钥。细观导语“学习本组文章,通过游戏,去观察和体验人物神态和动作,并能抓住细节再现游戏场景”,不难发现,其教学目标、写作要点清晰明确,也与《语文课程标准》相应年段“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
翻开中国地图,新疆占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的版图赫然在目。  这是一片写满沧桑底蕴的神奇土地。这里盛产物质的丰裕,也盛产精神的蓊郁。这里,有一群可敬可爱的新疆交通人手持现代科学“利器”在谱写着交通事业的新篇章。  旧貌换新颜 创新写新章  时光倒回到1974年,遵照毛主席“要搞活天山”的指示,数万官兵投入到新疆独库公路的建设中,他们与险峻的山石斗,与恶劣的天气斗,共有168位英雄为此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
“变”与“不变”的闲聊  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则故事,看看你到底能读懂多少。  (生浏览故事)  师:能读懂吗?已经读懂的举手。  (个别学生举手)  师:我们简单讨论两个问  题,看能不能帮助大家读懂故事。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故事中什么是不变的?  生:“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这句话在故事中出现了很多次,是不变的。  生:好几句话后面都用到了省略号和感叹号。  生:还有破折号。  
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间实验室,王晓旭正有条不紊地为实验做准备。腈纶纤维变成碳纤维,要经过一个特别剧烈的化学变化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调控最终会影响碳纤维的强度,因此他每次都会格外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青年基金助力挖掘CFM力学性能潜力  外表随和的王晓旭,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人,高考填报志愿,他毅然选定了南开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因为直觉告诉他这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本科毕业后,王晓旭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