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交互、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科目中包含了较多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和古诗词,且其中蕴含了较多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增强教学的体验性,使学生能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以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对此,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學中如何有效使用共情技术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共情技术;语文;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共情技术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内心活动、学习中的心理动态开展教学,并运用多样性教学方式,将共情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促进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与效率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实现与学生的共情,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及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换位思考,合理运用共情技术
要运用共情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注重共情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只有提高共情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才能够充分发挥共情技术的作用,实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实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运用共情技术前应注重换位思考,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计划,从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1]。
例如:在《大禹治水》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计划,促进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大禹治水》是一篇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大禹无私奉献等精神,虽然这个故事流传千古,但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直接讲解故事内容学生对大禹治水中的艰辛并不能产生共鸣,无法感受或理解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对此教师在使用共情技术时应将现代社会与大禹所在的时代进行对比,利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播放抗洪的相关视频以及当前河流稳定时的美景,通过对比将洪水泛滥带给人们灾难及大禹治水的艰辛烘托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强化互动环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交互、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强化互动环节,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情感交流的有效性[2]。在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应用共情技术,通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师可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给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思维碰撞,充分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在《蜘蛛开店》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与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如“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2.蜘蛛开了什么店?3.都有哪些顾客光顾了蜘蛛的店?”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参与的学生中,对其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基础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演绎故事,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与体验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体验中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同时教师可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引导学生感受蜘蛛在面对不同顾客时的心情,进一步了解蜘蛛三次开店的过程,明白做事要坚持不懈,否则会一事无成。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处于被动迎合教师的状况,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并不有利。对此教师应注重转变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性教学并不是指单纯的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此教师在使用共情技术开展教学时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例如: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课文题目有什么想法,初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出问题,预设学生回答为“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错误观点,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如“胡萝卜先生是否非常喜欢自己的胡子,不允许自己的胡子掉一根?”,设置错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敢于质疑错误观点,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究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要采用鼓励、表扬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促进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与自我信心。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共情技术时,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对学生学习动态的关注度,善于换位思考合理应用共情技术。同时在使用共情技术时教师要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传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共情”[J]. 新课程.小学, 2019, 000(010):13-13.
[2]彭小清.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共情力”的培养[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1):106.
关键词:小学;共情技术;语文;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共情技术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内心活动、学习中的心理动态开展教学,并运用多样性教学方式,将共情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促进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与效率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实现与学生的共情,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及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换位思考,合理运用共情技术
要运用共情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注重共情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只有提高共情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才能够充分发挥共情技术的作用,实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实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运用共情技术前应注重换位思考,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计划,从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1]。
例如:在《大禹治水》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计划,促进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大禹治水》是一篇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大禹无私奉献等精神,虽然这个故事流传千古,但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直接讲解故事内容学生对大禹治水中的艰辛并不能产生共鸣,无法感受或理解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对此教师在使用共情技术时应将现代社会与大禹所在的时代进行对比,利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播放抗洪的相关视频以及当前河流稳定时的美景,通过对比将洪水泛滥带给人们灾难及大禹治水的艰辛烘托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强化互动环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交互、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强化互动环节,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情感交流的有效性[2]。在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应用共情技术,通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师可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给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思维碰撞,充分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在《蜘蛛开店》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与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如“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2.蜘蛛开了什么店?3.都有哪些顾客光顾了蜘蛛的店?”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参与的学生中,对其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基础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演绎故事,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与体验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体验中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同时教师可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引导学生感受蜘蛛在面对不同顾客时的心情,进一步了解蜘蛛三次开店的过程,明白做事要坚持不懈,否则会一事无成。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处于被动迎合教师的状况,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并不有利。对此教师应注重转变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性教学并不是指单纯的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此教师在使用共情技术开展教学时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例如: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课文题目有什么想法,初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出问题,预设学生回答为“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错误观点,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如“胡萝卜先生是否非常喜欢自己的胡子,不允许自己的胡子掉一根?”,设置错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敢于质疑错误观点,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究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要采用鼓励、表扬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促进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与自我信心。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共情技术时,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对学生学习动态的关注度,善于换位思考合理应用共情技术。同时在使用共情技术时教师要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传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共情”[J]. 新课程.小学, 2019, 000(010):13-13.
[2]彭小清.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共情力”的培养[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