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围绕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写作方法这一问题,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思考与认识:一是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三是督促学生多积累、勤练笔,将写作方法及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技巧 练笔实践
作文教學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提倡学生自由表达,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又要讲究方法、技巧的训练。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自觉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加大学生练笔实践的力度,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写作这种自我倾诉的活动,虽然离不开灵感的迸发,离不开生活的感悟,但要将灵感与感悟诉诸文字,就不能不依赖一定的写作技巧。再好的感悟与思想,倘若离开了好的语言载体及恰当的表达形式,内容就会大为逊色。
据笔者调查了解,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道(倒)不出”,之所以“倒不出”,是因为缺少技巧的支撑。学生要想写得出来,首先要过语言关,如少写或不写错别字;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情达意清楚,不存在语病;语句通顺、生动,能准确描摹事物、表达观点,等等。同样的道理,初学写作的学生没有掌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布局谋篇等写作基本功,也会产生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这样的困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获得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以在写作前讲授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用以指导写作。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作文要素,如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六要素;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诗歌要注重语言的含蓄、凝练及意境的创设,等等。其次,要根据每一单元习作训练的文体要求,有针对性地传授相关写作知识,以便学生对该次习作在方法上有清楚的认识。面对话题作文,教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加以点化。另外,关于场面描写,怎样做到点面结合,记叙文如何开头能够引人入胜,如何巧妙地穿针引线过渡,如何画龙点睛地写好结尾,等等,这些写作的方法、技巧,都可以借助一些经典范文的阅读生动讲述。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应克服避免单纯地传授写作知识的做法,密切联系具体的文本,向学生讲解相关写作技巧,这样可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使学生便于理解,容易接受。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
写作方法的知识容易获得,关键在于学会运用。学生了解写作方法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学生从书本或老师那里获得的写作方法,总是要一次次地在具体的文本里验证,才能融会贯通,再把它一次次地运用于写作实践,才能内化为熟练的技巧,进而形成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学生由阅读进入写作,在语言技巧和方法运用上通常感觉驾轻就熟,写起来容易得多。阅读借鉴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课外读物、报纸杂志,甚至是同学的佳作。笔者常常指导学生运用“仿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还着重向学生指出仿写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跟抄袭是绝对不能画等号的。抄袭是机械地剽窃别人的文章,而仿写是阅读、借鉴别人的语言文字,可以模仿文章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可以模仿修辞手法,也可以模仿语言风格;可以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抒情、议论的技巧……总之,值得模仿的东西很多。世界文坛上很多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步入文学创作之旅并取得丰硕成就的。由此可见,学生作文离不开模仿,也必须走模仿之路。这种做法目的就在于解决从阅读到写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引导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自觉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该说是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
三、督促学生多积累、勤练笔,将写作方法及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技能技巧的习得离不开亲身实践,诚如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获得亦是如此。叶圣陶在《写作漫谈》中强调:“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可见,懂得再多再好的方法,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练习,就不能形成和巩固技能,只能等于零。因此,教师要注重督促学生多积累素材,多动动笔杆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感而发,不无病呻吟。只要学生乐意写、天天写,就会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就会不断取得进步。此外,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每当看到一些美文佳句,就要及时摘录,丰富积累,借以提高写作技巧。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有的学生读的书不少,但还是感觉不会写、写不好,问题在于实践次数太少。就好像学骑自行车,光记住骑车的技术要领不行,光看别人骑车也不行,必须自己骑上去,经过多次摔打,才能学会。学习写作文,何尝不是这样呢?
此外,作文实践要培养学生的纯真感情,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使学生作文不受约束,自由抒发真情实感。在训练方式上应该体现多样化,克服单一性,追求五花八门的写作内容和不拘一格的训练项目。片段练习、观察日记、看图作文、读书笔记、观后感、演讲稿、生活随笔,等等,都可以穿插练习。作文批阅活动要提倡真诚的交流,如学生写作,教师面批,生生互评,就是一个真诚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如果仅仅是教师独自坐在办公室桌前写上“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之类的缺少情感的套话,如何要求学生写作时说真话、吐真情呢?
总之,只有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不循规蹈矩,勇于创新,沿着由读到练再到写的路径一路前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瑛.语文学习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学校管理,2012(5).
[2]江少川.一部特色鲜明的写作教材——评《实用文书写作》[J].职大学报,2009(5)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技巧 练笔实践
作文教學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提倡学生自由表达,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又要讲究方法、技巧的训练。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自觉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加大学生练笔实践的力度,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写作这种自我倾诉的活动,虽然离不开灵感的迸发,离不开生活的感悟,但要将灵感与感悟诉诸文字,就不能不依赖一定的写作技巧。再好的感悟与思想,倘若离开了好的语言载体及恰当的表达形式,内容就会大为逊色。
据笔者调查了解,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道(倒)不出”,之所以“倒不出”,是因为缺少技巧的支撑。学生要想写得出来,首先要过语言关,如少写或不写错别字;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情达意清楚,不存在语病;语句通顺、生动,能准确描摹事物、表达观点,等等。同样的道理,初学写作的学生没有掌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布局谋篇等写作基本功,也会产生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这样的困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获得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以在写作前讲授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用以指导写作。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作文要素,如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六要素;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诗歌要注重语言的含蓄、凝练及意境的创设,等等。其次,要根据每一单元习作训练的文体要求,有针对性地传授相关写作知识,以便学生对该次习作在方法上有清楚的认识。面对话题作文,教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加以点化。另外,关于场面描写,怎样做到点面结合,记叙文如何开头能够引人入胜,如何巧妙地穿针引线过渡,如何画龙点睛地写好结尾,等等,这些写作的方法、技巧,都可以借助一些经典范文的阅读生动讲述。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应克服避免单纯地传授写作知识的做法,密切联系具体的文本,向学生讲解相关写作技巧,这样可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使学生便于理解,容易接受。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
写作方法的知识容易获得,关键在于学会运用。学生了解写作方法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学生从书本或老师那里获得的写作方法,总是要一次次地在具体的文本里验证,才能融会贯通,再把它一次次地运用于写作实践,才能内化为熟练的技巧,进而形成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学生由阅读进入写作,在语言技巧和方法运用上通常感觉驾轻就熟,写起来容易得多。阅读借鉴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课外读物、报纸杂志,甚至是同学的佳作。笔者常常指导学生运用“仿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还着重向学生指出仿写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跟抄袭是绝对不能画等号的。抄袭是机械地剽窃别人的文章,而仿写是阅读、借鉴别人的语言文字,可以模仿文章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可以模仿修辞手法,也可以模仿语言风格;可以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抒情、议论的技巧……总之,值得模仿的东西很多。世界文坛上很多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步入文学创作之旅并取得丰硕成就的。由此可见,学生作文离不开模仿,也必须走模仿之路。这种做法目的就在于解决从阅读到写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引导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自觉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该说是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
三、督促学生多积累、勤练笔,将写作方法及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技能技巧的习得离不开亲身实践,诚如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获得亦是如此。叶圣陶在《写作漫谈》中强调:“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可见,懂得再多再好的方法,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练习,就不能形成和巩固技能,只能等于零。因此,教师要注重督促学生多积累素材,多动动笔杆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感而发,不无病呻吟。只要学生乐意写、天天写,就会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就会不断取得进步。此外,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每当看到一些美文佳句,就要及时摘录,丰富积累,借以提高写作技巧。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有的学生读的书不少,但还是感觉不会写、写不好,问题在于实践次数太少。就好像学骑自行车,光记住骑车的技术要领不行,光看别人骑车也不行,必须自己骑上去,经过多次摔打,才能学会。学习写作文,何尝不是这样呢?
此外,作文实践要培养学生的纯真感情,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使学生作文不受约束,自由抒发真情实感。在训练方式上应该体现多样化,克服单一性,追求五花八门的写作内容和不拘一格的训练项目。片段练习、观察日记、看图作文、读书笔记、观后感、演讲稿、生活随笔,等等,都可以穿插练习。作文批阅活动要提倡真诚的交流,如学生写作,教师面批,生生互评,就是一个真诚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如果仅仅是教师独自坐在办公室桌前写上“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之类的缺少情感的套话,如何要求学生写作时说真话、吐真情呢?
总之,只有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不循规蹈矩,勇于创新,沿着由读到练再到写的路径一路前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瑛.语文学习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学校管理,2012(5).
[2]江少川.一部特色鲜明的写作教材——评《实用文书写作》[J].职大学报,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