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融合路径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现实脱离,几乎阻断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思想和政治交流。目前,经过修饰创建的“人造思政环境”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探索社会的要求,在相对弱化和矛盾的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深度解析了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及两者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社会实践 重要性 融合路径
  高校思政教育在选择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方面,显示出了很多管理漏洞。无论是思政教学内容,还是思政教育的实践工作,教学工作的深刻性和实践价值都非常低。因此,笔者尝试把社会实践活动引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1.主导价值
  思政教育工作是承担党教、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教学科目,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手段。而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主要媒介,教师只有利用这一媒介,才能清晰、准确地把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流发展趋势。
  2.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社会
  在社会环境下,学生会对固有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产生具有冲击效应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十分不利,它会使学生沦为“理想主义”“破坏主义”的宣传者。因此,把社会实践引入思政教育,不仅能纠正学生错误的道德倾向,而且能使学生在信息更替、理念转变的基础上获取更有价值的资讯。由此可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紧密相连的重要纽带。
  二、社会实践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路径
  1.引入社会热点问题
  单一的思想政治知识抽象、枯燥,学生一时很难理解和掌握,而社会热点问题的说明性强,能将伦理社会浓缩到一个点。将它引入思政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这样一来,学生愿意参与到思政教学中,积极响应教学工作。
  2.营造社会实践大环境
  学校应将社会实践引入思政教育体系,让学生自主选择社会议题、自主创建社会活动,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如此一来,即使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学到“入世”经验,树立正确、完善、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获得社会行为经验。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创办社团,让学生以组织的形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服务类活动。学生会自觉养成团结协作、共同配合的习惯,在活动中认识到“爱国主义”“公益服务”“政治思想”等抽象性概念的深层含义。如教师可以设置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围绕它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然后教师选择议题中有深层次价值的内容进入思政教育,这样不仅能填补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不足,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信息的价值。
  3.强调“学校即社会生活”的教育理念
  要想通过思政教育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社会生存经验,教师必须从社会实践入手,拉近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作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中转站,学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疏导意义。
  首先,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应适当地引入社会生活情节,如围绕社会热点话题编辑剧本,排练话剧,演练学生眼中的“社会问题”。学生在剧本交流、问题探讨的过程中,会自然引入所学的思政知识。
  其次,教师应选择能够代表社会现实、实践能力的内容作为教学理论,再配以教学案例,解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连接点和关联性,拓宽学生认识社会、获取社会经验的途径。
  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适度放宽思政教育对外界社会信息的引入标准。另一方面,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辨析社会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以内化理论为基础,外化实践为框架,树立内容丰富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只有把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重心放到实践活动上,才能有效落实“实践育人”的思政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志坚,王晓.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 (1).
  [2]柴延艳.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机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17).
  [3]孙亚潇.关于社会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J].华章,2013,(17).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1989年,刘峰出生在安徽省一个收废品的家庭。父母把他送进学校,只想让他好好读书,将来能有出息。但他却迷恋起了家中的废品堆,一个小电池、一个小喇叭、一个音乐发声片,这三样从废品堆中拣出来的东西拼在一起,就能组装成一个简易的电子门铃,一按就响,比买来的正宗产品还地道。爸爸告诉他,这个组装的过程,就叫发明。  进入中学后,刘峰搞发明的劲头更足了。几年时间里,他就获得过四五项发明专利,成了远近有名的“小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美术正逐步从“写实主义”走向“意境追求”。本文从观众与舞台空间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舞台空间艺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客观存在的物体来表达富有内涵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舞台设计 观众 舞台空间  在舞台空间设计的发展初期,专业人员把戏剧舞台设计的重点放在“重塑原貌”上,追求“相似度”是当时的重要标杆。但通过不断的实践,这种表现方式的单一性也逐渐显现,展现戏剧内涵、表达戏剧精神
摘要: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把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方针落到了实处。本文概述了“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并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谈了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几个注意事项,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信息技术应用 注意事项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
现在高考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近几年先后多次考查。我们不妨先解读一下考纲,考纲内容: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能力层级:B级(运用)。考纲阐释:文言断句其实考查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因此,将断句考点单列,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考点分布:①“句”,指句末的停顿;②“读”,指句中的停顿。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
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进入情境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能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学也随之进入最佳境界。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下面结合具体课例,笔者介绍了几种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一、类
20世纪70年代,韩国一个小女孩,某日忽发奇想,跟爸爸说:我想学中国话。  爸爸问为什么?女孩回答:感觉好玩!  爸爸开明:感觉好玩就学呗。  于是,这个女孩就四处找人学中国话。左邻右舍议论纷纷:中国跟韩国连外交关系都没有,学中文有什么用呢?父母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  世事难料。谁也想不到,进入21世纪,中国忽然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在家做全职太太。金融危机爆发,丈夫突然失去工作。
2019年7月7日,清华大学教育扶贫“中外师生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再次走进霍邱县,开展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这也是霍邱县作为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自2015年以来第4次迎来支教团队。  本次清华大学暑期教育扶贫支教活动由王丰年教授带队,成员主要是清华大学各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另有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北師大附中的学生。此次支教活动有完备的课程与活动方案,内容涉及学习方法、法律知识、
摘要:民办高校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很短,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民办高校对公共关系理念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本文主要分析了民办高校运用公共关系理论的现状,并从建立SIS系统和树立CS战略、创新和完善民办高校的育人模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三个方面,提出民办高校充分运用公共关系理论的举措,以实现民办高校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公共关系 民办高校 管理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
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大力进步、扬弃应试教育的今天,怎样投身教育改革,成为新时代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的现实。多年教学实践,使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供大家商榷。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孔子把治学分为三个境界:知学、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教师只有淡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陶醉于语文学习之中,逐渐达到“学中乐”的境界。当前语文教学目标单一、不重语言实践、学习枯燥乏味等现象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并进行了“快乐语文”的教学尝试。  一、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