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约热《人间消息》虚构的八桂大地上的野马镇标志着其艺术世界的形成,创造出的兼具地方性和普遍性的美学空间标示出其卓异的艺术个性。一篇篇作品互构成野马镇的复调,由此带来的人间消息汇成语言的浊流,弥漫着独有的南方气质。多声部的野马镇以其对抗荒芜的野性、野气为中国文学地图绘上奇异的一笔。
关键词:文学桂军 李约热 野马镇 文学故乡
独创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因为“文学作品作为独特的精神生产,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现象”a。因此,作家个性的形成对于他在文学地图中的独特存在至关重要。而作家个性不是抽象空洞的,文学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呈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作家的成熟或者说艺术个性的形成往往有着展现其独特存在的艺术形象,而这种艺术形象最为瞩目之处在于其独特艺术世界的构建,正如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的红高粱世界。李约热历时五年创作的小说集《人间消息》,从世俗功利角度看其瞩目之处在于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但是其艺术上的成功才是之于李约热最大的价值所在,因为获奖的光环在时间的淘洗中可能褪色,而艺术的价值却会在时间的磨洗中越加闪亮。这部作品虚构的八桂大地上的野马镇标志着他的艺术世界的形成,创造出的兼具地方性和普遍性的美学空间标示出其卓异的艺术个性。
一、安顿荒芜的野马镇
野马镇文学故乡的构建最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地方在于李约热是出于乡土的怀念。因为这一野气横生的世界的确寄寓了作者的温情与悲悯。如果我们因此就确定李约热构建这一世界的动因,很容易过滤掉《人间消息》中的情感与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大的方面看,《人间消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近乎野马镇独特的风俗志,一类反映社会转型阶段知识分子身心的安放。只有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野马镇构建的动因。回到创作主体本身,不要忘了李约热的身份本位——寄寓都市的知识分子。从大的创作脉络看,他的创作动机与新文学之初的乡土文学创作遥相呼应。对于现代乡土文学的诞生,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b侨寓都市的李约热有着怎样的生命感呢?
细读《人间消息》中的《南山寺香客》《美人风暴》《人间消息》《二婚》等城市人生小说,我们会对他何以将其中《人间消息》作为小说总集名称的原因有着会心,由此领悟其创作的现实意味。这些作品骨子里透出寄寓城市的生命荒芜感,而与之相对的是只有野马镇才能带来安顿内心的烟火气。
作者将视角對准城市底层生命。面对刚出生、身患先天性脑积水的儿子,初为人父的男人痛苦而迷惘,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乞求医生把他的孩子处理掉。和他同样痛苦的妻子打算把孩子扔给远在几里外的宣城福利院。“深夜两点,女人给孩子喂最后一回牛奶。男人下车,狗跳了起来,在他脚边嗅来嗅去。男人打开汽车的后备厢,取出装孩子的竹篮提到车门边,铺上毛毯。男人打开车门,从女人手中接过孩子,放在篮子里,再盖上小棉被。男人提着篮子往福利院方向走,那条狗在后面一瘸一拐地跟着”。在都市空间里,道德与生存的拉锯战尤为激烈。高强度的生活压力带来的是浓重的生命荒芜感。于是,那个与生俱来的乡土在这一刻便具有返本的意味。
从整体结构看,野马镇是针对都市的荒芜感生存而建构的。在这一点上,它与沈从文的湘西有着类似的原理,只是沈从文的重心在于开掘新鲜透明的生命泉水,而李约热则是于荒芜中寻求身心的安顿。
二、留在记忆的野马镇
如果作品仅停留于这一层面,那么《人间消息》带给我们的生命气息还不够丰沛。乡村真的能安顿身心的荒芜吗?真的是与都市对立的家园吗?李约热开篇就把我们带进另一个荒芜的世界。乡土逼人的真实,与“我”记忆中的野马镇大相径庭。更为巧妙的是,作者采用“扶贫”这一视角展开叙事。而扶贫实则是城市对乡村的观照。乡村在扶贫者的视野里,展现出另一种荒芜:一种“生老病死都过于波澜不惊”、平庸循环近乎荒诞的自闭圆环。这一视角《人间消息》讲述的是在封闭的环境里人性与命运苦苦纠缠的故事。
《村庄,绍永和我》中的“我”是单位派去扶贫的干部,村庄是驻扎点。村庄远看清新迷人,近观肮脏混乱,不仅野性不足,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沉麻木。十几年前的一起群体中毒事件像一把尖刀,层层剥开村庄的真面目。老实巴交的海民农药中毒,老婆美雪深夜送他去医院,庆幸捡回一条命,请朋友们到家中喝酒吃饭庆贺。谁知道这一顿酒饭又把七个朋友直接送进了医院,冠远的儿子忠发还因此送命。后来才发现,海民的酒是罪魁祸首,他不小心把断肠草的根当成八角树的根泡在酒里。更为深刻的是,悲剧并非偶然,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其必然性在于村庄的孤独,以连环死结的方式锁住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
作品道出了内在的悲凉:“这个村庄的每一家每一户,所有的苦难都自己消化。每个苦难都有来路和归途,像雨融于土地……这个孤独的人间。我以为自己已经怀揣这个村庄的心事。如果把这个村庄当成一个人,那这个人也可以是我。”正如李约热自述亲身扶贫的感受:“驻村两年时间里,我切实挑起担子,扑下身子,真正进入到第一书记的角色中去,和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一道亲身参与了脱贫攻坚全过程。驻村让我看到了脱贫攻坚的真实场景,也看到了精准扶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贫困户尚未确定时,我在村里见到的是一种眼神;贫困户确定后,我看到了两种甚至是三种以上的眼神,这些眼神常常令我彻夜难眠。”
而记忆中的那个野马镇在哪里呢?那个美丽迷人而又野性十足的野马镇在哪里呢?伴随着又一重荒芜感,作品进一步敞开了另一个维度。
三、坚韧顽强的野马镇
面对双重荒芜,李约热更深入地走进爱恨生死,最终感受到一个伤残但依然葆有傲气的野马镇,一种热烈而坚韧的民间精神依然顽强。这是野马镇的底层灵魂,于此他体验到超越荒芜的精神维度。 《人间消息》推出的《龟龄老人邱一声》《情种阿廖沙》《幸运的武松》《你要长寿,你要还钱》等作品将我们带进烟火人生的野马镇。从乡情、爱情、友情、亲情的角度,重返野马镇的精神源头。
《情种阿廖沙》以“我”的回忆呈现出野马镇人奇特的情感逻辑。和“我”同一天入职的年轻同事阿廖沙跟如春米粉店老板娘夏如春相爱,而夏如春丈夫刘铁和警察冲突,失手杀死对方,正坐牢等待判决。夏如春为丈夫的案子四处奔波,拖着她和刘铁所生的三岁儿子艰难度日。阿廖沙与夏如春此时相爱,阿廖沙的父母强烈反对。身为妇联工作人员的阿廖沙的母亲以同为人母的名义跪在地上求夏如春放过她的儿子。夏如春经不住求饶,答应与阿廖沙分手。然而,意外出现了,阿廖沙喝了事先准备好的农药,经过抢救才死而复生。阿廖沙的母亲在儿子以死相拼之下让步,夏如春也收回对阿廖沙母亲的承诺。阿廖沙之所以爱上夏如春是因为配合公安抓捕刘铁时,看见夏如春在刘铁被抓后声嘶力竭哭喊的场面。他被她对丈夫的爱感动,进而爱上她。夏如春既要对刘铁尽一个妻子的责任,也不放弃和阿廖沙的爱情。由于死者家属不肯饶恕,夏如春和阿廖沙所有的努力白费,刘铁还是被判死刑。一年后,阿廖沙和夏如春结婚生子。多年后刘铁的儿子也结婚生子,阿廖沙顺利当上爷爷。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表面上看似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内里作者所要展现的却超出情爱本身。在民间底层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的野草般的生存里,一切回到了源头:据说祖辈是石达开部队伤兵的野马镇人坚韧的生,勇敢的死,决绝的恨,热烈的爱,尤其那种在重压之下宁折不弯的生命力。
《龟龄老人邱一声》中的孤寡老人邱一聲,因为长寿和失忆,竟然活成野马镇的骄傲。“邱一声是我们野马镇年纪最长的老人,70岁的时候,他的儿子阿牛跌河死了,从那时起他开始失忆。野马镇的人喜欢跟他对话,他们问他今年高寿,他永远都这么回答:今年70。”此时的邱一声以“上帝”的形象将野马镇每一个人的苦难尽收眼底,却不做任何评论,以冷静的旁观视角,将众人的苦难层层叠加,最终烘托出虽受尽凌辱但仍坚韧顽强的野马镇。
于此,《人间消息》有了新文学史的一种贯通,相类于沈从文湘西世界里的水手、莫言红高粱地里的土匪的原始生命力凸现出来。高度的现代文明固然精雅,但也失去了丰沛元气,底层民间固然粗粝,但野马般的野性闪动着生命本能的强力,正是这种本能才护佑着人类绵延不息。如果说沿此还有艺术发展空间,那么便是将这种野性升入一种形上的生命体验,正如沈从文于湘西世界构建后进入“超越言说,超越时间与空间,带着天启般的顿悟与迷狂”c,但那也许是未来的李约热。
总体来看,《人间消息》中的一篇篇作品互构成野马镇的复调,由此带来的人间消息汇成语言的浊流,弥漫着独有的南方气质。这八桂大地上的多声部的野马镇以其对抗荒芜的野性、野气为中国文学地图绘上奇异的一笔。
a 钱中文:《文学原理——发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b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刘运蜂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
c 唐东堰:《论沈从文的思维特质及其对创作与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时期以来广西乡土作家群创作实践多维研究”(17BZW001)阶段性成果
作 者: 宋辉,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关键词:文学桂军 李约热 野马镇 文学故乡
独创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因为“文学作品作为独特的精神生产,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现象”a。因此,作家个性的形成对于他在文学地图中的独特存在至关重要。而作家个性不是抽象空洞的,文学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呈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作家的成熟或者说艺术个性的形成往往有着展现其独特存在的艺术形象,而这种艺术形象最为瞩目之处在于其独特艺术世界的构建,正如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的红高粱世界。李约热历时五年创作的小说集《人间消息》,从世俗功利角度看其瞩目之处在于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但是其艺术上的成功才是之于李约热最大的价值所在,因为获奖的光环在时间的淘洗中可能褪色,而艺术的价值却会在时间的磨洗中越加闪亮。这部作品虚构的八桂大地上的野马镇标志着他的艺术世界的形成,创造出的兼具地方性和普遍性的美学空间标示出其卓异的艺术个性。
一、安顿荒芜的野马镇
野马镇文学故乡的构建最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地方在于李约热是出于乡土的怀念。因为这一野气横生的世界的确寄寓了作者的温情与悲悯。如果我们因此就确定李约热构建这一世界的动因,很容易过滤掉《人间消息》中的情感与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大的方面看,《人间消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近乎野马镇独特的风俗志,一类反映社会转型阶段知识分子身心的安放。只有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野马镇构建的动因。回到创作主体本身,不要忘了李约热的身份本位——寄寓都市的知识分子。从大的创作脉络看,他的创作动机与新文学之初的乡土文学创作遥相呼应。对于现代乡土文学的诞生,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b侨寓都市的李约热有着怎样的生命感呢?
细读《人间消息》中的《南山寺香客》《美人风暴》《人间消息》《二婚》等城市人生小说,我们会对他何以将其中《人间消息》作为小说总集名称的原因有着会心,由此领悟其创作的现实意味。这些作品骨子里透出寄寓城市的生命荒芜感,而与之相对的是只有野马镇才能带来安顿内心的烟火气。
作者将视角對准城市底层生命。面对刚出生、身患先天性脑积水的儿子,初为人父的男人痛苦而迷惘,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乞求医生把他的孩子处理掉。和他同样痛苦的妻子打算把孩子扔给远在几里外的宣城福利院。“深夜两点,女人给孩子喂最后一回牛奶。男人下车,狗跳了起来,在他脚边嗅来嗅去。男人打开汽车的后备厢,取出装孩子的竹篮提到车门边,铺上毛毯。男人打开车门,从女人手中接过孩子,放在篮子里,再盖上小棉被。男人提着篮子往福利院方向走,那条狗在后面一瘸一拐地跟着”。在都市空间里,道德与生存的拉锯战尤为激烈。高强度的生活压力带来的是浓重的生命荒芜感。于是,那个与生俱来的乡土在这一刻便具有返本的意味。
从整体结构看,野马镇是针对都市的荒芜感生存而建构的。在这一点上,它与沈从文的湘西有着类似的原理,只是沈从文的重心在于开掘新鲜透明的生命泉水,而李约热则是于荒芜中寻求身心的安顿。
二、留在记忆的野马镇
如果作品仅停留于这一层面,那么《人间消息》带给我们的生命气息还不够丰沛。乡村真的能安顿身心的荒芜吗?真的是与都市对立的家园吗?李约热开篇就把我们带进另一个荒芜的世界。乡土逼人的真实,与“我”记忆中的野马镇大相径庭。更为巧妙的是,作者采用“扶贫”这一视角展开叙事。而扶贫实则是城市对乡村的观照。乡村在扶贫者的视野里,展现出另一种荒芜:一种“生老病死都过于波澜不惊”、平庸循环近乎荒诞的自闭圆环。这一视角《人间消息》讲述的是在封闭的环境里人性与命运苦苦纠缠的故事。
《村庄,绍永和我》中的“我”是单位派去扶贫的干部,村庄是驻扎点。村庄远看清新迷人,近观肮脏混乱,不仅野性不足,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沉麻木。十几年前的一起群体中毒事件像一把尖刀,层层剥开村庄的真面目。老实巴交的海民农药中毒,老婆美雪深夜送他去医院,庆幸捡回一条命,请朋友们到家中喝酒吃饭庆贺。谁知道这一顿酒饭又把七个朋友直接送进了医院,冠远的儿子忠发还因此送命。后来才发现,海民的酒是罪魁祸首,他不小心把断肠草的根当成八角树的根泡在酒里。更为深刻的是,悲剧并非偶然,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其必然性在于村庄的孤独,以连环死结的方式锁住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
作品道出了内在的悲凉:“这个村庄的每一家每一户,所有的苦难都自己消化。每个苦难都有来路和归途,像雨融于土地……这个孤独的人间。我以为自己已经怀揣这个村庄的心事。如果把这个村庄当成一个人,那这个人也可以是我。”正如李约热自述亲身扶贫的感受:“驻村两年时间里,我切实挑起担子,扑下身子,真正进入到第一书记的角色中去,和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一道亲身参与了脱贫攻坚全过程。驻村让我看到了脱贫攻坚的真实场景,也看到了精准扶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贫困户尚未确定时,我在村里见到的是一种眼神;贫困户确定后,我看到了两种甚至是三种以上的眼神,这些眼神常常令我彻夜难眠。”
而记忆中的那个野马镇在哪里呢?那个美丽迷人而又野性十足的野马镇在哪里呢?伴随着又一重荒芜感,作品进一步敞开了另一个维度。
三、坚韧顽强的野马镇
面对双重荒芜,李约热更深入地走进爱恨生死,最终感受到一个伤残但依然葆有傲气的野马镇,一种热烈而坚韧的民间精神依然顽强。这是野马镇的底层灵魂,于此他体验到超越荒芜的精神维度。 《人间消息》推出的《龟龄老人邱一声》《情种阿廖沙》《幸运的武松》《你要长寿,你要还钱》等作品将我们带进烟火人生的野马镇。从乡情、爱情、友情、亲情的角度,重返野马镇的精神源头。
《情种阿廖沙》以“我”的回忆呈现出野马镇人奇特的情感逻辑。和“我”同一天入职的年轻同事阿廖沙跟如春米粉店老板娘夏如春相爱,而夏如春丈夫刘铁和警察冲突,失手杀死对方,正坐牢等待判决。夏如春为丈夫的案子四处奔波,拖着她和刘铁所生的三岁儿子艰难度日。阿廖沙与夏如春此时相爱,阿廖沙的父母强烈反对。身为妇联工作人员的阿廖沙的母亲以同为人母的名义跪在地上求夏如春放过她的儿子。夏如春经不住求饶,答应与阿廖沙分手。然而,意外出现了,阿廖沙喝了事先准备好的农药,经过抢救才死而复生。阿廖沙的母亲在儿子以死相拼之下让步,夏如春也收回对阿廖沙母亲的承诺。阿廖沙之所以爱上夏如春是因为配合公安抓捕刘铁时,看见夏如春在刘铁被抓后声嘶力竭哭喊的场面。他被她对丈夫的爱感动,进而爱上她。夏如春既要对刘铁尽一个妻子的责任,也不放弃和阿廖沙的爱情。由于死者家属不肯饶恕,夏如春和阿廖沙所有的努力白费,刘铁还是被判死刑。一年后,阿廖沙和夏如春结婚生子。多年后刘铁的儿子也结婚生子,阿廖沙顺利当上爷爷。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表面上看似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内里作者所要展现的却超出情爱本身。在民间底层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的野草般的生存里,一切回到了源头:据说祖辈是石达开部队伤兵的野马镇人坚韧的生,勇敢的死,决绝的恨,热烈的爱,尤其那种在重压之下宁折不弯的生命力。
《龟龄老人邱一声》中的孤寡老人邱一聲,因为长寿和失忆,竟然活成野马镇的骄傲。“邱一声是我们野马镇年纪最长的老人,70岁的时候,他的儿子阿牛跌河死了,从那时起他开始失忆。野马镇的人喜欢跟他对话,他们问他今年高寿,他永远都这么回答:今年70。”此时的邱一声以“上帝”的形象将野马镇每一个人的苦难尽收眼底,却不做任何评论,以冷静的旁观视角,将众人的苦难层层叠加,最终烘托出虽受尽凌辱但仍坚韧顽强的野马镇。
于此,《人间消息》有了新文学史的一种贯通,相类于沈从文湘西世界里的水手、莫言红高粱地里的土匪的原始生命力凸现出来。高度的现代文明固然精雅,但也失去了丰沛元气,底层民间固然粗粝,但野马般的野性闪动着生命本能的强力,正是这种本能才护佑着人类绵延不息。如果说沿此还有艺术发展空间,那么便是将这种野性升入一种形上的生命体验,正如沈从文于湘西世界构建后进入“超越言说,超越时间与空间,带着天启般的顿悟与迷狂”c,但那也许是未来的李约热。
总体来看,《人间消息》中的一篇篇作品互构成野马镇的复调,由此带来的人间消息汇成语言的浊流,弥漫着独有的南方气质。这八桂大地上的多声部的野马镇以其对抗荒芜的野性、野气为中国文学地图绘上奇异的一笔。
a 钱中文:《文学原理——发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b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刘运蜂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
c 唐东堰:《论沈从文的思维特质及其对创作与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时期以来广西乡土作家群创作实践多维研究”(17BZW001)阶段性成果
作 者: 宋辉,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