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确实很重要。笔者于2013年9月开始选择了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丰富的阅读形式,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采用了“听书会”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用别具一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些感受,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小学课外语文;指导方法;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兴趣入手,别具一格的听书会
书选好了,每人一本也开始看了,样子看上去有模有样,可是问题又来了。喜欢看的,你不说也会看得入迷;不喜欢看的,再精彩的故事,一看那白纸黑字,那叫个头晕犯困啊。怎么把这群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呢?听书会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下面是当初我给听书会设计的一段广告词,相信可以很好地诠释听书会的理念。
“世界上最美的午后一定有陽光,世界上最香的气味一定有书香……书香四溢就在这个温暖的午后。也许你对看书没兴趣,那么每周我们就花半个小时时间,去听两位同学分享两本好书,相信你一定不会拒绝。用耳朵听、用心听、慢慢地,你也会喜欢书。”
听书会每周三中午如期举行,这半小时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希望把自己阅读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要想在台前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地向大家介绍一本好书,自己首先得把书认真读完,然后自己动手收集材料,做PPT。短短半小时,讲课的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勇气,语言表达、电脑制作、临场应变能力提高了;台下的学生更是在午后的美好时光了解了一本新书,有兴趣的,也会尝试去看看。这个活动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日益高涨,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二、“五官开放”,使学生“会读”
(一)眼看
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读物的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前所未有。因此,学生首先应“眼看”,以便能迅速识别和筛选读物,获取所需信息。“眼看”是以略读、跳读、浏览为主的。我们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训练他们通过看书的开头和结尾几段掌握书的大概内容,还教学生学会看书的目录,从中发现精彩的地方或自己急需的内容进行阅读。总之,这种“眼看”在质量上只求总体感悟、大体把握、抓住重点、获得信息,看重培养学生的识别筛选能力。
(二)手记
课外阅读需要储存记忆,尤其是那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彩的精美语言,更应该烂熟于心。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在学生“眼看”的基础上,教师要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会学生“手记”。在低年级,可以让孩子们试着用符号勾画出读物中的主要人物、部分词语,以帮助他们记住故事,丰富词语。中年级时可以教学生用含义不同的符号标出读物的重要内容,对优美句段进行摘抄,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疑问与看法。到了高段,我们还让学生学做读物的内容摘要,将书读“薄”,写出心得体会,将书读“厚”。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读物的精彩之笔终能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生长点。
(三)心悟
新课标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有对学生主体情感投入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外阅读中不仅要求学生“眼看手记”,还要学生有对文本形象的感受、语言的领悟、情感的体验,并从中得到有益启示。这种感受、领悟、体验、启迪就是“心悟”。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教师应该成为他们“心悟”的向导和促进者。我们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在课内巧妙渗透给学生,再利用课内与课外读本的共同因素,引导学生提取和应用课内已知经验,在课外阅读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为学生架起通往“心悟”的桥梁。再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进行点拨,让学生悟到“抓住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三、整合阅读环境,让学生“多读”
当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活动,成为学生个性化体验的时候,学生一定是愿意阅读、主动多读的。要满足学生的这种个性化需求,课外阅读的形式就应该是多样的整合。我们以书籍为中心,以组织读书活动为依托,除让学生看一看,还让学生听一听、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让他们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又一舞台。老师让学生把阅读的过程填在课外阅读记录卡上,还把画的画、收集的图片、朗读的磁带都装在自己准备的课外阅读记录袋中。读书活动结束之时,老师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记录袋摆在教室里,请来家长,开一个读书交流报告会,会上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读书袋前为家长、同学做出介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阅读的内容是宽泛的,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阅读的体验表达是灵活而富有个性的,活动还同时满足了学生的交际性情感需求。对于那些还没有课外阅读兴趣的孩子,活动也会使他们得到感染,受到影响,激发起他们参与课外阅读的意愿。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本意是以外促内,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做这方面的有心人,相信读书终将成为学生的习惯和他们生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莲清.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Z1).
(编辑:张晓婧)
【关键词】小学课外语文;指导方法;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兴趣入手,别具一格的听书会
书选好了,每人一本也开始看了,样子看上去有模有样,可是问题又来了。喜欢看的,你不说也会看得入迷;不喜欢看的,再精彩的故事,一看那白纸黑字,那叫个头晕犯困啊。怎么把这群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呢?听书会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下面是当初我给听书会设计的一段广告词,相信可以很好地诠释听书会的理念。
“世界上最美的午后一定有陽光,世界上最香的气味一定有书香……书香四溢就在这个温暖的午后。也许你对看书没兴趣,那么每周我们就花半个小时时间,去听两位同学分享两本好书,相信你一定不会拒绝。用耳朵听、用心听、慢慢地,你也会喜欢书。”
听书会每周三中午如期举行,这半小时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希望把自己阅读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要想在台前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地向大家介绍一本好书,自己首先得把书认真读完,然后自己动手收集材料,做PPT。短短半小时,讲课的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勇气,语言表达、电脑制作、临场应变能力提高了;台下的学生更是在午后的美好时光了解了一本新书,有兴趣的,也会尝试去看看。这个活动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日益高涨,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二、“五官开放”,使学生“会读”
(一)眼看
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读物的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前所未有。因此,学生首先应“眼看”,以便能迅速识别和筛选读物,获取所需信息。“眼看”是以略读、跳读、浏览为主的。我们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训练他们通过看书的开头和结尾几段掌握书的大概内容,还教学生学会看书的目录,从中发现精彩的地方或自己急需的内容进行阅读。总之,这种“眼看”在质量上只求总体感悟、大体把握、抓住重点、获得信息,看重培养学生的识别筛选能力。
(二)手记
课外阅读需要储存记忆,尤其是那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彩的精美语言,更应该烂熟于心。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在学生“眼看”的基础上,教师要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会学生“手记”。在低年级,可以让孩子们试着用符号勾画出读物中的主要人物、部分词语,以帮助他们记住故事,丰富词语。中年级时可以教学生用含义不同的符号标出读物的重要内容,对优美句段进行摘抄,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疑问与看法。到了高段,我们还让学生学做读物的内容摘要,将书读“薄”,写出心得体会,将书读“厚”。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读物的精彩之笔终能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生长点。
(三)心悟
新课标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有对学生主体情感投入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外阅读中不仅要求学生“眼看手记”,还要学生有对文本形象的感受、语言的领悟、情感的体验,并从中得到有益启示。这种感受、领悟、体验、启迪就是“心悟”。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教师应该成为他们“心悟”的向导和促进者。我们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在课内巧妙渗透给学生,再利用课内与课外读本的共同因素,引导学生提取和应用课内已知经验,在课外阅读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为学生架起通往“心悟”的桥梁。再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进行点拨,让学生悟到“抓住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三、整合阅读环境,让学生“多读”
当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活动,成为学生个性化体验的时候,学生一定是愿意阅读、主动多读的。要满足学生的这种个性化需求,课外阅读的形式就应该是多样的整合。我们以书籍为中心,以组织读书活动为依托,除让学生看一看,还让学生听一听、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让他们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又一舞台。老师让学生把阅读的过程填在课外阅读记录卡上,还把画的画、收集的图片、朗读的磁带都装在自己准备的课外阅读记录袋中。读书活动结束之时,老师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记录袋摆在教室里,请来家长,开一个读书交流报告会,会上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读书袋前为家长、同学做出介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阅读的内容是宽泛的,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阅读的体验表达是灵活而富有个性的,活动还同时满足了学生的交际性情感需求。对于那些还没有课外阅读兴趣的孩子,活动也会使他们得到感染,受到影响,激发起他们参与课外阅读的意愿。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本意是以外促内,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做这方面的有心人,相信读书终将成为学生的习惯和他们生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莲清.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Z1).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