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言语生长下的复述训练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火之谜》是苏教版五(上)的一篇科学故事,讲述了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晓暴雷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学生学习这一类科学性故事就应该利用故事独特的叙述视角,扎根于读、立足于说,展望于写,借助复述的方式深入文本、超越文本,达成体悟语言、内化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教学境界。
  借助资源,让学生聚焦复述
  学生对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都不是从零起点,他们在原本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已经积淀了丰富的认知经验。只有借助与原始经验相匹配的资源,将这些沉寂在学生思维意识中的经验认知激活起来,才能形成新旧经验的碰撞,让更深入、更有效地学习成为可能。
  教学伊始,直接呈现两则故事的概括版:其一,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特别爱臭美……其二,有一个木偶,它有一个巨大的特点,一说谎鼻子就会……让学生猜测这是大家熟悉的哪两个故事,并反思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很快就猜出这两则故事分别是《皇帝的新装》《木偶奇遇记》,也反思了猜测内容的方法:紧扣故事情节最为显著的特征和最与众不同的情节。
  对于学生来说,这只是一个短暂的思维预热,但关注的内容与学习的教材形成了气韵相连的效应,唤醒了存储在他们内在思维中的基本知识和原始经验,同时也在教师“描述情节、猜测故事”的方式下,再次强化了讲述不能脱离情节的认知。如此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同时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状态,更明确了课堂学习的基本方向,即掌握课文复述的基本方法,起到了一举三得的教学效果。
  感知基本方法,让学生经历复述
  复述课文要以学生的感知与理解为基础,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学生理解了文本,就可以直接进行复述。这其中关涉到复述什么、怎么复述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学生如何在复述中遴选内容、分清主次、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这些都是个体言语智能的积极体现。过于直接的方法呈现,学生不但不易于理解,甚至还会引发适得其反的恶果,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让学生置身于扎扎实实的复述过程中,才能掌握复述方法,形成复述能力。
  如复述《天火之谜》一文中关于起因部分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雷暴“次数多”“力量大”“外号可怕”三个维度感知了富兰克林进行“风筝实验”的起因,并紧扣“每年、几十亿次”“劈”“上帝的怒火”“雷神”等核心詞语,让学生意识到“紧扣关键词”这一复述方法的重要性。随后,学生可以借助于教师出示的这些不同指向的关键性词语,尝试运用一段话将词语进行有机串联,进行常规复述;紧接着,教师调整了这些词语的顺序,将雷暴“外号可怕”的词语置前,表示“次数多”的关键词放在了最后,打乱了词语的原本布局,要求学生重新调整顺序进行复述,学生则借助于“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关联词,突破原有的节奏和逻辑,对起因语段进行了重组性复述;最后,学生在播放的雷电视频中,纷纷罗列出描述雷电天气的词语,如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雷声大作等,并运用词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如胆战心惊、大惊失色、提心吊胆、心惊肉跳等,丰富了言语表达范畴和质感,再次进行创生复述,将原本的起因复述得绘声绘色。
  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获得了丰富可感的画面资源,进行了词语元素的重新组块,在循序渐进地序列化实践活动中,不断达成复述的一个小任务,并逐步向着最终的目标迈进,在实实在在的过程中掌握了复述技巧,提升了复述能力。
  实践拓展延伸,让学生延伸复述
  真正地复述,绝不是强行记忆课文语言而机械地背诵出来,而是在基于理解的状态,以自身的意识进行二度创作,达成活用性复述的目标。为此,教师需要创设多种路径和契机,让学生学会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艺术化地再处理、再创生。
  如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富兰克林的资料,最终形成以下要素:①出生于贫困家庭;②仅仅读书两年;③12岁时就开始做学徒工。如果要进行复述,怎样在现有的资料下不断丰富、拓展复述的内容呢?学生开展了热烈地研讨,并由此加入了以下生发出来的复述内容:家境贫寒、辍学回家、与我们的生活相比、想象学徒工的场景……有了这样的延展复述,学生则以课文第三自然段为范例,并抓住课文中“大胆推测”“不足为奇”“难以置信”“冷嘲热讽”等核心词语,复述当时人们的反应。紧接着,聚焦于“冷嘲热讽”这些词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真实而形象地复述再现,不仅还原了课文内容,同时更展现了丰富的人物认知。
  从故事的复述开始,以故事的创编为结束,对于学生来说才是经历了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复述。在这样丰富、创编状态的复述下,思考与表述的空间完全交还给学生,在贴近文本情境的氛围中进行读说练习,形成了感官思维与之前储存记忆的激活与碰撞,在新旧认知的重新匹配与重组中,达成了融会贯通之效应。
  对于本文的学习,学生就深入关注了文本中的言语形式和材料,在复述这一训练重点的关注下进行了深入的阅读与研讨,促进了外显活动与内隐思考之间的结合,引发了自身言语能力和意识的高度生长,在潜移默化的历练中发展了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其他文献
1秸秆饲料的营养特点秸秆是农作物籽实收获以后的茎秆、枯叶部分,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具有以下特点。①粗纤维含量高,玉米秸秆木质素一般为6.5%-12.0%;②蛋白质含量少,禾本科秸
为了加快肉羊良种化进程,龙江县从2003年筹建了齐齐哈尔肉羊胚胎移植中心,开始进行肉羊胚胎移植工作。利用纯种德国肉用美利奴种羊作为供体采鲜胚胎,当地东北细毛羊改良羊作移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尤为关注的话题。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不断探索良好的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构建。本文着重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合理运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以及系统性等偏强的学科,许多数学知
2016年是全国开展全民阅读十周年。自2006年开始,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倡导推动全民阅读,十年来,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  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日益浓厚,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的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的阅读理念在神州大地方兴未艾。十年来,全民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就是社会
选用4种不同配方组成的耐热保护剂与鸡新城疫病毒原液制成的冻干疫苗在2-8℃条件下放置两年,其中分别于第6、12、18和24个月检测疫苗的病毒含量,选择病毒含量最高组在18个月和2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途径。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自然离不开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各种关系的总和:从微观角度看,学校里的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宏观角度看有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等。那么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办好教育,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北京市通州区教工
20世纪初,当选美国最杰出12名女性之一的波兹芙德 (1854~1930)有句名言:“很多科学家的一生,就是去挖凿一个比别人挖得更深的水井,卻忘了小孩子们所需要的只是用汤匙舀起来的一匙水。”波兹芙德的教育理念造就了美国一代科学巨人。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科研部主任洪飞用教育的心贴近学生,燃起学生希望与梦想,鼓励学生培养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人称他是“听三月早晨红肚腹的知更鸟在草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学校管理层面、教师行为层面、学生行为层面上的一些实际问题,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开设“阳光心语”心理校本课程,并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培训实效性不强。培训内容上——重视对教育理想世界的构建而欠缺对教育现实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