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学科以来,在该学科的教学中我根据它实践性很强的特点,着重运用了演示法、操作练习法、交流法、探索法等教学方法。但是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发现,学生的兴趣、学习主动性等并没有真正地被调动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不应在课堂中机械地使用这些方法,在课堂上学生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使用,等到要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会。
(2)信息技术课在我校一般每周只安排二节课,这周学习的知识到了下一周可能就会被遗忘。
近两年,我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逐步改变了教学方法,课前首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般来说,“任务驱动”的教学实现主要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几个环节组成。
教师任务的设计对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呢?我的总结是:
使任务切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初中年级的电脑硬件系统及各种部件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一方面由于电脑进入家庭及社会各个领域,使得学生很想了解电脑及各种组件,许多学生甚至很想自己购置或组装一台电脑,但同时又觉得对电脑硬件的认识和学习很难、又没有机会动手试一试。
考虑到目前让学生每人实际安装一台电脑有困难,最后我特意安排了让学生2-3课时个模拟装机实验,让学生到网上“太平洋电脑城”的电脑市场“逛一逛”,实际了解电脑配件的市场行情及报价,在规定的总金额内,写出自己的装机方案(清单)和评价,这个实验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所有学生都是十分认真地去做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经历”了装机的过程,也体验了“装机成功”的喜悦,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起到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让任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我在进行教学时,又针对学生喜欢发送贺卡给朋友的特点,在新年或圣诞节来临时,及时为学生设计了发送电子贺卡的学习任务。
(3)任务要有长、短结合。又如在PowerPoint模块的学习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介绍我的母校”的长期任务。配合课堂教学,又可以分解为如何让您的幻灯片“活”起来一“文本框、正文、图片以及背景设置”在幻灯片的应用;如何让您的幻灯片“响”起来一“影视片段和音乐”、“插入对象”在幻灯片中的应用;如何让您的幻灯片“动”起来——“幻灯片切换”、“自定义动画”和“预设动画”在幻灯片中的应用;如何让您的幻灯“靓”起来——“设置背景颜色”、“图片作背景”、“应用设计模块”和“幻灯片配色方案”在“幻灯片中的应用;如何让您的幻灯“连起来”——“超级链接”、“动作设置”和“幻灯片顺序调整”在幻灯片中的应用等几个期任务。
(4)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任务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原则。
最新的“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依法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在信息技术学科实施素质教学的要求。
事实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最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归纳起来,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因为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同进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解决的方法。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件任务,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从中我们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目前我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差异非常大,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练已经非常熟练了,甚至有的学生的电脑水平比老师还高,而有的学生却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从来没有碰过计算机。面对如此大的差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任务中既包含有基本任务,又包含有任务的引申和可扩展点。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量力而行了,接触计算机较少的学生就可从基本任务入手,完成任务中最基本部分,而对于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他们可以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基本任务,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任务的引申部分和可扩展点,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点粗略的体会,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中学)
(1)不应在课堂中机械地使用这些方法,在课堂上学生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使用,等到要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会。
(2)信息技术课在我校一般每周只安排二节课,这周学习的知识到了下一周可能就会被遗忘。
近两年,我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逐步改变了教学方法,课前首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般来说,“任务驱动”的教学实现主要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几个环节组成。
教师任务的设计对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呢?我的总结是:
使任务切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初中年级的电脑硬件系统及各种部件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一方面由于电脑进入家庭及社会各个领域,使得学生很想了解电脑及各种组件,许多学生甚至很想自己购置或组装一台电脑,但同时又觉得对电脑硬件的认识和学习很难、又没有机会动手试一试。
考虑到目前让学生每人实际安装一台电脑有困难,最后我特意安排了让学生2-3课时个模拟装机实验,让学生到网上“太平洋电脑城”的电脑市场“逛一逛”,实际了解电脑配件的市场行情及报价,在规定的总金额内,写出自己的装机方案(清单)和评价,这个实验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所有学生都是十分认真地去做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经历”了装机的过程,也体验了“装机成功”的喜悦,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起到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让任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我在进行教学时,又针对学生喜欢发送贺卡给朋友的特点,在新年或圣诞节来临时,及时为学生设计了发送电子贺卡的学习任务。
(3)任务要有长、短结合。又如在PowerPoint模块的学习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介绍我的母校”的长期任务。配合课堂教学,又可以分解为如何让您的幻灯片“活”起来一“文本框、正文、图片以及背景设置”在幻灯片的应用;如何让您的幻灯片“响”起来一“影视片段和音乐”、“插入对象”在幻灯片中的应用;如何让您的幻灯片“动”起来——“幻灯片切换”、“自定义动画”和“预设动画”在幻灯片中的应用;如何让您的幻灯“靓”起来——“设置背景颜色”、“图片作背景”、“应用设计模块”和“幻灯片配色方案”在“幻灯片中的应用;如何让您的幻灯“连起来”——“超级链接”、“动作设置”和“幻灯片顺序调整”在幻灯片中的应用等几个期任务。
(4)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任务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原则。
最新的“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依法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在信息技术学科实施素质教学的要求。
事实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最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归纳起来,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因为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同进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解决的方法。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件任务,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从中我们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目前我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差异非常大,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练已经非常熟练了,甚至有的学生的电脑水平比老师还高,而有的学生却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从来没有碰过计算机。面对如此大的差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任务中既包含有基本任务,又包含有任务的引申和可扩展点。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量力而行了,接触计算机较少的学生就可从基本任务入手,完成任务中最基本部分,而对于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他们可以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基本任务,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任务的引申部分和可扩展点,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点粗略的体会,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