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关于教师和学生谁是课堂教学主体的问题,许多人認为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种认识虽有一定道理,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但这种表述方式有些含糊其辞,让人难以把握,同时也给不少中小学教师带来一些困惑。事实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如果仅仅体现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平台上相对独立的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足以体现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要素的基本关系的,也就必然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和约束,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通过实施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教学相融,让教师和学生对各自角色的定位和协调,加强心理与行为的沟通和理解,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有机的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更新过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个新的世纪,教育必定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而课堂教学正是开展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渠道之一,只有明确了新课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新课程。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展示舞台,只有了解了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是,在新课改中既要改变过去的强制灌输模式,又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却成了教师最大的难题。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
一、由教学的纯组织者变为课堂情景的创设者、参与者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现今学生的知识面宽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纯组织者的弊端已不可避免的凸现出来,学生成了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工具。想要上好课,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把课堂活动的场景设置在学生的兴趣点并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是以“我”为中心,而是更多地站在学生那一边,创设适当的生活情景,在实施中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老师也将渐渐由组织者变为参与者,也应由组织者变为参与者。
二、由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变为促进者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中要把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完成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转化为学生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本质转变,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探讨如何达到所制定的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发学生积极的兴趣,让学生自发投入到课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分享学生活动的体验与感受,教师要实现转化、超越提升自己。
三、由单纯的教学者变为科研者
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中,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应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易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针对这一点,每个学校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都布置了不同的课题,客观上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经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或通过与同事的合作,形成了解决的方案并运用于教学中,完成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因此,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参与到教学中,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时总结,形成规律。
四、由传道授业者变为学习者
课程改革之后,课程之间的融合变得非常普遍,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有一定的广度,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平时多学习,注意知识的积累。
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希望表现自己,希望交流,渴望成功。其实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同桌也在暗暗的较劲,他们既是伙伴又是对手,这种关系有效的延长了他们学习时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让出了部分讲台,更多的是在当导演,学生成了演员,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感觉自然就多了起来。
当然,这么多的地方需要改变,对于任何一个教师而言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修正,在实践中完善。刚开始,学生很不适应,他们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习惯了老师做、学生看的套路,习惯了老师指到哪、学生做到哪的程序,没有主动性。起初,我们应该把进度变慢一点,调动他们交流,对交流较好的学生大力表扬,对研究内容给予适当引导,慢慢让他们形成发言、交流、研讨的习惯。后来,学生尝到甜头,上新课就会自觉按这种程序进行。他们觉得一节课不交流、不研讨就好像有什么事没有完成一样。很快,教学进度就上来了,甚至超过了平行班,效果也较好,学生对这种模式就更有信心了,也配合的更好了。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在新课程改革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初步尝试,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补充的方面。但是,不管怎样,这种积极尝试和探索,将在更多的教育创新实践中展露出她的强劲生命力,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但是,在新课改中既要改变过去的强制灌输模式,又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却成了教师最大的难题。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
一、由教学的纯组织者变为课堂情景的创设者、参与者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现今学生的知识面宽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纯组织者的弊端已不可避免的凸现出来,学生成了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工具。想要上好课,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把课堂活动的场景设置在学生的兴趣点并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是以“我”为中心,而是更多地站在学生那一边,创设适当的生活情景,在实施中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老师也将渐渐由组织者变为参与者,也应由组织者变为参与者。
二、由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变为促进者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中要把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完成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转化为学生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本质转变,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探讨如何达到所制定的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发学生积极的兴趣,让学生自发投入到课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分享学生活动的体验与感受,教师要实现转化、超越提升自己。
三、由单纯的教学者变为科研者
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中,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应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易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针对这一点,每个学校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都布置了不同的课题,客观上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经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或通过与同事的合作,形成了解决的方案并运用于教学中,完成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因此,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参与到教学中,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时总结,形成规律。
四、由传道授业者变为学习者
课程改革之后,课程之间的融合变得非常普遍,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有一定的广度,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平时多学习,注意知识的积累。
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希望表现自己,希望交流,渴望成功。其实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同桌也在暗暗的较劲,他们既是伙伴又是对手,这种关系有效的延长了他们学习时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让出了部分讲台,更多的是在当导演,学生成了演员,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感觉自然就多了起来。
当然,这么多的地方需要改变,对于任何一个教师而言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修正,在实践中完善。刚开始,学生很不适应,他们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习惯了老师做、学生看的套路,习惯了老师指到哪、学生做到哪的程序,没有主动性。起初,我们应该把进度变慢一点,调动他们交流,对交流较好的学生大力表扬,对研究内容给予适当引导,慢慢让他们形成发言、交流、研讨的习惯。后来,学生尝到甜头,上新课就会自觉按这种程序进行。他们觉得一节课不交流、不研讨就好像有什么事没有完成一样。很快,教学进度就上来了,甚至超过了平行班,效果也较好,学生对这种模式就更有信心了,也配合的更好了。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在新课程改革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初步尝试,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补充的方面。但是,不管怎样,这种积极尝试和探索,将在更多的教育创新实践中展露出她的强劲生命力,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