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境脉学习中涵育核心素养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B-0016-07
  【课例导读】
  境脉学习,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在我们的视域中,它是由徐燕萍副校长在2016年第14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上以主题报告的形式首次提出来的,当时便引发了与会专家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与好评。
  这里的境脉学习,指的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跨界运用知识、涵育元认知素养的学习行为,主要采取“用中学”的新型综合性学习方式,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在任务情境下,为用而听,因用而做,以用激思,以用促探,用而跨界,用而迁移,以激发学习者的综合性学习行为,建构独特而有效的自我调控学习机制。其设计与指导的基本要素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是任务情境力求真实(生活),二是学习要素场域聚合(跨界),三是互动对话经验生成(体验),四是思维脉络结构呈现(策略),五是心智模型日渐优化(建模)。近年来,徐燕萍秉持“履职教师、创生课程、引领境脉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探究并不断完善境脉学习的理论框架及操作模式。在这里,我们推出她七年级《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实录及自我评析,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借鉴与思考的例子。事实上,只要有心,只要付诸行动,每个人都是开拓者与收获者。
  课程释义:综合实践(跨界·思维)
  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列入课表内,每周1节。学校全面推行课程改革探索,注重“跨界·思维”,追求“以术致道”。开设此课,意在组织境脉学习,通过真实或高仿真的境脉性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由体验向探究过渡,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良好的思维品质引领下,运用适切的方法和适配的资源,尝试解决现实的劣构问题。所谓“跨界”,就是交叉、融合、迁移,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境脉,扩展学生的行动(含认知、思维、交往、内省等)领域,引领学生在宏观开阔而图像远大的环境脉络中自如行动;所谓“思维”,主要包括关联、层级、结构,建立概念體系、认知结构、行动图谱,涵育学生思维品质的发散性、逻辑性、敏锐性、灵活性、批判性,提升学习力。
  基本学情
  1.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随堂课。初一新生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新课程全然不知,好奇心强。他们对初中学习生活充满期待,但所获得的基本信息是“初中任务重,压力大,要全力以赴”,尚无亲身感受。
  2.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关键期,思维具有基本的守恒性和可逆性,群体结构初步形成,但更多的还是利用具体的事物、物体或过程来进行思维或运算。
  3.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他们还缺乏对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有机关联,思维尚处于线性联结状态,不太能做到知识的迁移,更不懂得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下调用先前深度学习而形成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来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
  核心素养涵育目标
  1.思维力——要素关联与概念分类。
  2.交往力——能在异质社群中互动。
  3.技术力——学用图谱工具梳理思路。
  教学目标
  1.境脉学习总任务:初小衔接。以人人参与任务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实现“人际破冰”,了解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熟知共同学习的同学和老师,喜爱并向往初中学习生活,同时,发展人际交往智能。
  2.概念理解任务:行动化理解课程。以潜移默化的自然活动代替教师讲解,初步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经验图式。有序引导学生活动,帮助学生体悟经验课程的特质——做活动 练思维 学方法 用知识 组资源 找伙伴 解难题 ……
  3.技能操作任务:初识图谱。学习使用适配的工具和技术,将思维活动可视化。把握图谱的“结构”本质,初步了解图谱的基本样式。尝试结合需求将范式演化成不同变式,并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关联。
  4.实践探究任务:借助“教师徐燕萍”这个既具体又抽象的概念,强化群体结构意识,进行类群集运算和系列化群集运算,提升分类和理解概念的能力。强化思维的守恒性(如数目守恒和物质守恒等)和可逆性(前后比较反思变化过程)。发展思维力,初步学习形式运算。学习运用基本运算方法,如考虑一切可能性,排除一切无关因素,将有关原理组织成有机整体等等。学习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
  5.社会交往任务:认识老师,初识同学。明白老师即良师益友,真切感受到来自初中教师的友善和诚意。书写姓名、制作简易名牌、积极参与任务行动并自豪亮相等等,引导学生突破陌生环境下的心理防御,主动健康地融入宽松有效的共同学习氛围,同时,也为第2课时“认识同学”做好铺垫。
  6.自我成长任务:体验感悟。感悟课程,自主融入各种认知、交往、反思的任务境脉。内省自我,尝试寻找自己的独特之处及个性化表达方式,开始学习“做自己”。
  1.境脉任务(1) 课程理解(概念理解)
  师:小伙伴们,大家好!铃声响了,新的一课开始了,这个课表课时呢,就由我和大家来共同享受。
  师:哎!我看大家脸上有点疑惑,都对着我笑,是不是有好多问号?——这个老师是谁呀?座位为什么要这样排?(小组团坐)我们上的是什么课呢?好的,让我们想想看,这几个问题中哪一个是关键的问题?
  生:(小声嘀咕)什么课。
  师:是的。“什么课”是一个关键信息,老师的一些特殊安排都是和这个“课”密切相关的。那么,知道我们这一节是什么课吗?
  生:(高高举手)综合(跨界)课。
  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得意地)因为课表上是这么写的。
  师:这个小伙伴的思维很敏捷,声音特别响亮,并且有依据,因为课表上是这么安排的。(轻柔地引导学生转身面向大家)来,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   生:王天浩。
  师:(真诚地)你好!王天浩。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小伙伴。(学生喜悦。)
  【境脉学习评析】新学期,新同学,新课程,新老师。顺应学生的好奇心,谈话式展开教学活动,减弱学生对新环境的心理防御,初步建立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暗示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话题研讨,基于思考并言之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帮助王天浩同学确立在新团队中的积极形象,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展示自我。
  师:大家都有课表吧?请仔细观察课表,告诉我课表能告诉你哪些信息?
  生:(纷纷回答)课表上有各种课程,如历史、数学、英语等等,还有横线、竖线。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课表吧。(板书示范,画出课表基本结构),横线上写了些什么呢?
  生:星期一、二……
  师:对,课表横线上分别标注了“周日”,有——(学生抢着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也有学生继续说“周六、周日”,大家笑了。)
  师:有没有周六、周日啊?(学生摇头)是啊!总要给我们时间休息呀!(学生纷纷点头。)
  师:那,课表的竖线上分别标注了什么呢?
  生:时间;顺序;第1节、第2节、第3节……
  师:请告诉我,刚刚王天浩同学是怎样检索到我们这节“综合(跨界)”课的呢?
  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应答)先查到“周三”,再查到第3节课,就看到“综合(跨界)”了。(在板书的图谱1“课表”结构上,教师书空示范检索的思维过程,先横轴,再纵轴,最后确定点位。)
  师:我们1班的小伙伴好棒!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说出依据,运用“课表”这样的工具,梳理出思维的过程,说清自己思考问题的策略。知道吗?这,就是我们的综合(跨界)课要干的事情。
  【境脉学习评析】课表分析,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浓缩型体悟活动,有助于课程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度体验熟悉的课表,看到其“结构”,为下一环节“初识图谱”做好铺垫。同时,引领学生逆向回顾解答问题的过程,初步训练逆向思维。言谈中触及到“思维、工具、策略”,为今后的智慧学习引入基本术语。
  师:小伙伴们,综合(跨界)课,就是你们和我一起“玩儿”的课程(学生眼睛发亮)。我们一起做活动(边说边出示关键词板),同时训练思维,学习使用恰当的方法、策略和工具,找到各类知识的内在关联,用好知识,组配有效的资源,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协同合作,智慧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相信我,还能帮助大家解答各学科的习题,提高考试成绩呢。我们要真正学习“带得走的本领”。
  【境脉学习评析】此环节为集体任务,教师与全体同学自然聊话,自然引导集体思考,反思检索课表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激疑激趣,导入课程理解。同时,教师将黑板上纵序排列的关键词板贴,自然调整并有序连线,形成关于“跨界·思维”课程理解的基础型图谱。
  2.境脉任务(2) 初识同学(社会交往)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每个同學都会得到一块小小的黑板磁贴,课堂上我们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大家想想,怎样才能在10秒之内分发到每一个人?
  师:(生小声嘀咕)有想法就来做吧!动起来,看看你的办法是否可行。
  (有学生离开座位,走上前来领取材料,挨个分发。)
  师:请注意,是有限的10秒哦!怎样能够更有序呢?
  生:(学生调整策略,每组派出2名同学上前集中领取材料,分别向组员分发板贴和粉笔)老师,我没拿到板贴;老师,这是多的板贴;老师,粉笔不够。
  师:(得意,作袖手旁观状)这些问题,你们自己想办法。
  (学生开始自主调剂资源,传递多余的板贴,并纷纷将较长的粉笔折断分发。)
  【境脉学习评析】有限的资源,无限的策略。分发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从拘谨到自如,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他们的来回走动、互助分发、调剂资源等自然交往,为突破彼此陌生的人际关系创设了特定的任务式学习“场”。
  师:好,让我们开始下一个10秒——每人在板贴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做一些个性化的修饰。倒计时开始!
  (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各自的板贴上书写姓名。学生专注书写,力求完美。个别开始添加图案、符号等修饰。)
  师:好,我数“3-2-1”,我们一起把自己的名牌高高举起来。Are you ready ? 3-2-1!(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高举“徐燕萍”名牌,学生姿态不一 ——有的名牌向内,有的浅浅微举,有的羞涩低头……)
  师:来吧,小伙伴们,让我看看你们都是谁!我们要勇敢地亮出自我,胸挺起来,手举高,名牌向外。对呀!我们要让新老师和新同学认识自己,未来三年,我们可是要在一起做好朋友的。(学生应声调整,整体精气神大增。)
  师:今天,我们一下子认不过来那么多的同学。这样吧,我们高举名牌,对着同组成员挨个转一圈,让你的组员记住你的名字。一会儿要来个小组竞赛哦!(学生挨个认真记忆同组同学的名字,出现与姓名文字有关的自然询问和应答。)
  (教师组织组际竞赛,各组抽查1人,挨个指认组员,量多且准确的小组获胜。)
  【境脉学习评析】教师引导学生从基本符号——姓名开始彼此认识。指认同学的小组任务,有效帮助他们突破心理防御和心理自缚,大方、自豪地亮出自己,同时,认真辨认同组同学,也为后续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3.境脉任务(3) 初识图谱(技能操作)
  师:(高举名牌)小伙伴们,我是谁?Who am I ?
  生:(小声嘀咕)徐老师,徐燕萍。
  师:我听到了,“徐燕萍”。几十年来,我一直是“徐老师”(陆续贴上不同的称呼板),但去年开始有人叫我“徐校长”,真是不适应呢!我是教研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上还有人叫我“徐教研”,私下里不少人叫我“燕子”。此外,好些之前的学生和好朋友叫我“徐姐姐”“徐妈妈”……   生:(突然大声插话)徐奶奶!(全体学生及听课老师瞬间爆发大笑,气氛自然轻松。)
  师:(走到抢话学生跟前)你还别说,我真是可以做奶奶了呢!你们看,坐在后面的教务处孙莉老师就是我的学生,她女儿就在我们学校初三年级,是你们学姐!你们说,我是不是“徐奶奶”啊?!(学生会意大笑。)
  师:(手指黑板上的称呼板贴)这里没有“徐奶奶”,怎么办?
  生:写一个。
  师:那,还有人可能叫我“徐外婆”呢!写不尽的呀!(作焦急状)这可怎么办呢?
  生:加个省略号。
  师:对呀!省略号的六个点可以弥补这个缺憾,我们的综合(跨界)课上也会经常用到的,能帮助我们填补空白。它的作用,相当于语文中的哪个词?
  生:(纷纷议论)其他。
  师:对的。在数学概念上,关于“我”的称呼,理论上应该有一个集合,完整无缺的集合叫做“全集”,其中的部分叫做“子集”,而这个省略号就相当于“补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我们马上就会学到。
  师:我们一下子关联了很多概念,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内在联系呢?我们可以这样简炼表达。(板书图谱3)
  【境脉学习评析】结合自然境脉,渗透“跨界”思维,巧妙运用类比图谱(桥梁图)呈现跨领域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认识事物之间的内隐关系。
  (略:借助户口簿上的基本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抽取关于“我”这个生命个体最基本的代码——徐燕萍,并建立其他称呼与“徐燕萍”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形成图谱4)
  师:大家看,现在黑板上已经有了4幅图表。我要把这个学习工具介绍给大家——图谱。图谱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主题、要素、关系。比如“关于徐燕萍的称呼”是主题,所有称呼包括“……”,都是与主题相关的要素,这些要素(概念)之间的连线表明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板书“图谱”公式,帮助理解“图谱”概念。)
  【境脉学习评析】自然呈现4种各不相同的图谱样式,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图谱的基本性状,并以公式形式呈现,便于训练学生的结构性理解和记忆。此环节,力求帮助学生达成思维水平1:思维进入“多点结构”层级,基本能做到相关概念的全集呈示。
  4.境脉任务(4) 图谱变式1——单层结构(实践探究)
  师:大家看,黑板上4幅图谱各不相同。图谱1“课表”是表格,通常表示特定序列中的点位。(在对应位置贴上“表格”板贴。)图谱2和图谱4在形状上,似乎有共同点?都是从一个主题概念出发,分解出一组概念,在表达上就像大树一样向同一方向扩展。当然,可以是横向的往左或往右,如图谱2。也可以是纵向的向上或向下,如图谱4。这种样式,我们一般称为“轴状图”或“树状图”,通常表示概念的集合。(在对应位置贴上“轴状图”板贴。)图谱3则明显不同,外形像一座桥梁,一般用来表达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作类比之用。(在对应位置贴上“桥梁图”板贴。)
  【境脈学习评析】结合现有资源,分类介绍图谱的不同表达样式及其主要用途,活化学生对“图谱”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是不是真正理解图谱了呢?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了。记住,是小组竞赛!(贴上课前准备好的另一套“徐燕萍”称呼板贴,自然围成圈儿。)小组商议,看看怎样来连线成一幅图谱。
  (小组成员紧张讨论,全然没有了课前的陌生。教师邀请最先举手的小组选派代表演示构造图谱,适时用简明的语言“直播”学生代表的操作,并不时地与示范者进行交流,帮助其缓解紧张。同时,捕捉教育契机,将问题抛给全体学生,激发思考,学以致用。协同完成图谱6。)
  师:好,这个小伙伴把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后来的补充意见用行动表达出来了!祝贺你,也祝贺第4小组!请告诉大家你的姓名。(学生拿出自己的名牌板贴“何大龙”,高高举起,介绍自己)哦!大龙,真棒!我记住你了。
  【境脉学习评析】为表现突出的同学创设推介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团队中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
  师:同样的概念集合,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围绕一个中心概念(主题),向四周扩散,在不同视角延展的方向上看到不同的要素,这种“发散图”突出考验的是人们思考问题的维度,也就是要多种角度去全面思考问题。
  【境脉学习评析】就学生业已熟悉的同一主题,呈现不同样式的图谱,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集体任务,团队竞演,创设任务型组内交往机会,增进彼此了解。师导生练,学生板演并口头说明操作思路,跨界活用“口头小报告”能力。教师指导小组代表板演,同组成员补充,学生共同思考,师生多边对话,深层次理解“图谱”概念的核心内涵。教师客观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平,学教评结合,即时反馈,鼓励为主。此环节,力求帮助学生达成思维水平2:结合问题情境,运用限定条件,范式迁移,形成变式。
  5境脉任务(5) 图谱变式2——多层结构(实践探究)
  师:现在,我们来个难度大的。(教师在黑板上画新的图谱,手写主题“徐燕萍”,此外,只呈现多层结构,不出现任何要素)请借用图谱4的信息资源,将板贴一一挪移过来,要求找到对应的位置。
  (各组紧张商议,不时出现小小的争论,完全沉浸在当前的任务境脉之中。)
  师:我在部分连线上添加文字,帮助你们进一步锁定信息位置。(参见图谱7,“()”中标注的信息是由学生在后继活动中移动或添加的,其余信息为教师提供。)
  (5个小组协同完成境脉任务——挪移要素板贴,添加文字说明,口头报告思维过程。)
  师:思维指挥行动,合作中,我们共同完成了图谱7。这一幅图谱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结构,更清晰地表达了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异。假若我们称之为“多层图”的话,那么,原先的图谱2、4、5就是“单层图”了。(在副黑板区域贴上“多层图”“单层图”板贴,分别在对应位置标注多层、单层结构图谱的序号,形成对应关系。)再想想,图谱1和图谱3应该算是单层还是多层?   生:多层。
  师:对于图谱,我们也可以像“关于徐燕萍的称呼”那样分类。大体可以按照哪些维度分类?
  生:形状、基本用途、层级……
  (师在副板书区域自然形成新的简易图谱,以整理思路。)
  【境脉学习评析】借用图谱4的资源,用“挪移”来强化“变式基于范式”的思想。提高任务难度,要求增补图谱的“连线说明”,用精准的说明语简练表达,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把握概念内涵,更细致地辨析概念差异,更精准地表达概念关系,形成图谱7,出现第二类图谱变式——多层结构图。从第一步“教师确定概念分解路径,学生挪移概念名牌到相应位置”,到第二步“学生根据概念的分布格局填补说明语,将思维过程显性化”,强化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此环节,着力帮助学生达成思维水平3:思维结构进入“关联结构”层级。学生能整合多种资料元素,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解决较为复雜的具体问题。
  6.境脉任务(6) 回看入境(概念理解)
  师:现在,我有个疑问:图谱有表也有图,那么,图谱到底是图还是表?
  (生紧张思考。)
  师:其实,图谱没有明确的样式与类别,图谱的本质是“结构”。只要是能够表达事物关系的“结构”,就是图谱。(教师顺势介绍“进程图”“意象图”等,进一步丰富图谱的样式和功用,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更加精准地把握核心概念内涵。)
  【境脉学习评析】教师结合现有活动资源(板书图谱1-6),概括“图谱”概念的核心本质——结构,带领学生经历一段由具体到抽象、由范式到变式的思维过程。
  7.境脉任务(7) 名牌上板(社会交往)
  师:今天,我们积极思考,借助图谱这个学习工具,深度地认识了老师。现在,我们要“认识同学”了。(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矩形区域,顶部中心位置标注班级。)请把我们的名牌都贴上来!
  (气氛异常热烈,所有学生都走上讲台,将写有自己姓名的名牌贴上黑板。教师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行动速度、谦让程度、贴牌位置、助人行为等等。贴牌过程中,一名学生将“燕子”名牌也一并拉入。)
  师:谢谢大家!把燕子也作为一名家人邀请进入初一(1)班的团队。我发现,当黑板上空位有限时,史旭波同学热心帮助个矮的同学将名牌贴上高处空白的地方,而钱丽同学看到拥挤就默默地闪到一边静静等着。这两个同学都能够为他人着想,燕子老师想邀请他们上台,握握手成为好朋友。(两个学生稍稍犹豫后,在热烈的氛围中大方地上台握手。)
  【境脉学习评析】学生将自己的名牌自由贴到板书指定的区域,便于师生全局察看全班同学的姓名,为今后广泛交往提供线索。同时,也留下了可贵的原始活动痕迹,方便课后分析学生的性格等心理面貌。有同学自觉将教师名牌“燕子”拉入本班范畴,由此看出,师生经历了第一个课时的活动,学生已经在情感上接纳并喜欢上了教师。学生上课之初书写的名牌,此时已成为自己的符号代表。将符号聚拢,积极暗示了班级团队的家庭氛围。同时,粘贴名牌时必然的身体接触,也有助于帮助新生打破人际交往的身体距离和心理壁垒,有效地从物理上进而心理上建立亲密感。
  8.境脉任务(8) 图谱辨析(实践探究)
  师:(手指集体名牌区域)小伙伴们,请告诉我,这个是不是“图谱”?
  (生意见不一致。)
  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图谱”的定义和本质。图谱=主题 要素 关系。这个区域,有主题“初一(1)班”,有要素“初一(1)班同学”而且还一个都不少,有没有“关系”?这里是无序堆叠的名字,没有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因此,目前来说,这还不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图谱。
  师:今天第一课,我们只是知晓了同学的姓名,还算不上彼此认识。下一节课,我们要通过相互之间的深度交往,学用一定的分类方法,将全班同学的名牌有序组成一定的“结构”,共同来完成一张真正的图谱。课后,请大家思考,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用最简洁的话语介绍自己?
  【境脉学习评析】班级名牌群是不是真正的“图谱”?再次强调图谱“结构”的“有序性”,由此引出第二课时多元、细致“认识同学”的活动主题和课前要求。此环节,着力帮助学生达成思维水平4:能够精准理解并科学运用核心概念,对事物进行真伪判断,发展批判性思维。
  9.境脉任务(9) 学习反思(自我成长)
  师:小伙伴们,我们综合(跨界)的开学第一课,你有怎样的感受和领悟?
  生1:我认识了燕子姐姐。
  生2:我在小组里找到了好朋友。
  生3:图谱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生4:学习离不开思考。
  生5:看问题要全面,分析问题要细致。
  生6:我胆子有点小,怕出错,错过了好几次活动机会,今后我要更勇敢更积极。
  生7:我喜欢综合(跨界)课,原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他们之间也会有关联。
  生8:之前,我从没想过“我是谁”,现在开始,我要做“自己”。
  ……
  师:在综合(跨界)课上,和燕子这样一起玩儿,愿意吗?
  生:(大声齐齐回应)愿意!
  师:好!让我们共同期待开学第二课“认识同学”。
  【境脉学习评析】这是一个自我成长的环节。要求学生用语言梳理感性体验和认识,分享活动感悟,必然经历一个思维整理的过程,训练学生将懵懂的感觉(感性经验)提升到高阶的理性层面,形成能提炼出核心并能境脉迁移的“理性经验”(经验图式),逐步引导学生在“向外观”的同时,关注自己,“向内求”。
  责任编辑:宣丽华
  【执教者简介】
  徐燕萍,苏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苏州市平江中学校副校长。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被聘为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首届教研先进个人,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综合实践“国培”专家,江苏省教育学会综合实践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独立申报并研究的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区域课程建设”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出版专著《学会学习 学会认知 学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近几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2篇(含核心期刊5篇)。本人多次在国家、省级专业活动中进行示范观摩教学,指导20多位青年教师获国家、省级优质课和基本功等业务大赛一等奖。
其他文献
摘要:儿童美学启蒙教育是从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具体的故事情景中,分享不同视角的直觉感受,通过分析、比较、辩论等方式,达成美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审美化认知活动,学习有关基本常识,确立美的价值判断。儿童美学启蒙教育基于经验的积累,即美感经验是由生活经验引发的;强调情景式的对话互动,是一种非灌输式的自然渗透;强调以图文思维为主,是用儿童的语言表达美的诉求;重在直觉认知、价值判断、美感经验等方
教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命题。席勒曾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1]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人文教育,它囊括了席勒所说的各种教育的精髓,映照着历史长河中激荡澎湃的文化之旅。这种语文教育的文化旅程如何才能坦坦荡荡?如何才能异彩纷呈?如何才能提高效率以培养经国治世的栋梁
摘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教育部针对中职教学质量提高和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中职教育在新时期自身加强内涵建设的新使命与新挑战。在推进教学诊改工作的过程中,指导思想要一以贯之、诊改目标要逐步明确、诊改方案要不断落地、保障条件要持续跟进、对问题困惑要深入进行反思。  关键词:教学诊改;教学质量;诊改行动;江都中专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
首选水墨  出神的时候,我在宏村。  湖畔支一张画板,凝视许久。构思,落笔。  首选水墨。以浓墨表达古老的传承,厚重的匾额、家训;以淡墨勾勒眼前的小小村落,云淡风轻。  像四月。  像汪氏祠堂守护的安稳岁月,像村口的古树,不惧时间。愿恰好的年华与诗酒恰好出现。愿长得有你的余生,只待蹉跎。  至于墨色几何,浓淡深浅,你说了算。  画纸有边,而风月无边。  其中笔触,风流婉转。像时间倏忽而去。时间信步
花岗岩垒砌的围墙,严密遮挡了外面的喧闹,蔷薇从铁栅栏冒出头来,墙里墙外,两个世界。   抓住这人生最为美好的时刻,沙滩逐浪,观象山看日出,泼茶赌书春宵短,尽情地爱,潇洒地飞,满心欢喜书写永恒的年华——黄金时代。   五月的青岛,天空碧蓝如洗,院内的樱花面朝大海,谁处春暖花开繁盛之境,凝眸另一个世界的起起落落?   夜深了,城市远了,乡村近了……   那是深夜的灯光,温暖着故土寒冷的冬天。你
在我的散文诗创作已届尾声的近期,选编了两本带有“总结性”的选本,《落日也辉煌》和《耿林莽四十年精美散文诗选》,分别在河南大学出版社与青岛出版社出版,算是了却了一件心事。近日翻阅过去的那些集子,发现还有一些可选的作品“落选”,不免感到一点遗憾,但已无可补救,只好由之了。譬如,楼肇明先生主编的《世界散文诗宝典》中选入的《夜的失策》《没有名字的风》,王光明、孙玉石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经典散文诗选》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杨九俊老师引用林徽因的诗句来比喻幸福的教师,在他的著作《幸福教育的样子》中的第三辑,就以此为标题记录了江苏的15位名师,有李吉林、于永正、李庾南老师等等。我静静地把这句“你是人间四月天”在唇齿与心胸间反复触碰,吟诵。这是一种喜悦,欣喜而若狂;这是一种心潮,澎湃而汹涌;这更是一份向往,明媚而美好!透过喻体看本体,细读文章析主旨,这15位名师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也是
灵魂只能孕育在水中,像河流只能孕育在水中,阔大的洋面和无尽的冰川孕育在水中。灵魂是无意识的诞生,虚妄之水被逐日去除。当然,我所指的灵魂的不存在已经形成,它们被逐日、逐月、逐年消融。我们何必奢求每一日、每一时刻都有灵魂。我们所持守的,必将是最终被我们所丢弃的无穷的水流、万物,河川和影子之舞。思无邪  人生毫无例外,它总是被通俗地写到纸上的。那些铁青色的栅栏记录了摩肩接踵中的虚无人群。当然,正是在我们
轮回之链  蛛丝衔着一座昆虫的坟冢。这枚来自寒鸦腹中的残留,在冷风中荡悠。  悬葬的日子:上不巴天,下不着地。须弥诸山,芥子与针锋,全部淹没在空气中。枯萎之声,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游丝:吊着一枚轮回的宇宙。  诡异的空廓  在白雪中,只能保持凝固的瞬间:静谧的诡异黑点,寂寞得让人心存不安。  寒鸦年少时,深埋在雪地里的愤怒,此时已经步人暮年。时光悄悄开始泛白,慢慢悠闲……仿佛一杯白开水,淡得有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不能只局限于掌握不同的算法和求出正确答案,而应该着眼于发展学生思维,在多种样态的计算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阶思维;运算能力;小学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1B-0054-05  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