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复杂句型教学的难度控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ppa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输出处理的难度要大于语言输入。学习某一语言点时,应使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口头输出达到熟练的程度。但是,口头训练的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复杂句型。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控制语言点的难度,首先抓出句型主干,口头练习,然后将主干切分为若干项,逐项复杂化,保证每一阶段的练习只有一个复杂项,直到最后将所有的复杂项合成为一个复杂句。
  一.相关问题
  近些年教师在课堂上比较重视朗读或者背诵。朗读与背诵确实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尤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这种潮流看似抓住了语言输出的要点,实际上对语言口头输出练习的成效要打很大的折扣,因为本质上它是一种输入方式。
  本文试图在重视语言输出的理念下,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复杂句型的教学过程。综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点除了语法讲解,更重要的是语言点的口头应用:即保证在课堂时间内的大量口头操练,要使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口头输出达到熟练的程度,到了这个程度,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学生只要抓住了关键词就能够很轻易地识别成功。反过来说,由于再认难度比较低,学生在语言输入过程中表现出的成功易使教师认为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实际上仅仅接受了输入训练的学生在语言输出中的表现很难如人意。
  但是,口头训练的难度相对教大,特别是复杂句型。学生在接触过程中对长句子有很强的畏难情绪,即使在朗读中,也常常体现出这一点。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控制语言点的难度,对语言点进行适当处理,由简单形式入手,操练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步加入复杂成分,最后操练完全的复杂句型直到完全掌握。
  二.对复杂句型的逐项替换处理
  下面我们以“比”字句为例子,看一看处理复杂句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操练方法。
  (一)基本原则
  1、使用度原则
  具有同一表达功能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不只一种,在认知难度不高的情况下,选择使用频率高的一种,相比使用频率低的那种更加典型。
  “比”字句是比较句中表示差比的一种,并且表示“程度差别”,与表示“异同、近似”的“和、跟、同”的用法不同。这类比较句还有“……不如……”、“……没有……那么……”等句式。①后几类的使用频率远远小于“比”字句,而且其认知难度也大于“比”字句。所以在教学中教授表达程度差别的句子时,我们应该主要练习“比”字句。
  2、最简原则
  同一表达功能的句子句型如果有若干延伸形式,最简单最基本的优先操练。
  周小兵在《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②一文中选定了13个表示差比的“比”字句:
  ①A比B 形容词
  ②A比B 心理动词/能愿动词 宾语
  ③A比B 动词 程度补语
  ④A比B 动宾 动 程度补语
  ⑤A比B 形容词 精确数量补语
  ⑥A比B 形容词 模糊数量补语
  ⑦A比B 提高类动词 数量补语
  ⑧A比B 多、少、早、晚 动词 数量补语
  ⑨A比B 更(还、再) 形容词/动词
  10没有比……更……的
  11“不比”句
  12 量词 比 —— 量词
  13不如/比不上 形容词
  从上面的的句子中看出,句式①最为简单,也最为典型,掌握了这个句型就可以对“比”字句的基本单位——比较项和结论项及其位置有基本认识。其他类型“比”字句的掌握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熟巧练习。
  而如果句型本身比较复杂,那么教师就有必要进行简化处理,抓出句型主干先行练习,使学生对句型有整体认知。有一定熟巧度后再逐步还原,避免学生对句子的错误肢解,特别是生成完全无法理解的句子,以保证语言学习的基本交流效果。
  (二)基本方法
  1、根据课文例子,对语言点进行基本讲解,使学生形成对该语言点的基本认识:比如“比”字句表示两个事物的比较,是不同性质的比较,包含所比较的事物、比较结论等等。
  2、选择最简基本句型,板书出来,如:A比B
  再给出一些可以构成句子的词汇,如:哥哥爸爸高
  这本书 那本书 贵
  引导学生依照这个句型进行一些造句练习,造成基本合乎语法的句子。
  然后给出大量不同的组成成分词汇(或词组),每一组都要求全体学生进行由慢到快的口头练习,一个句子熟练后,练习下一个句子。直到学生能无须模型提示,自行造出句子。
  3、逐项进行复杂化替换。
  “比”字句的比较项和结论项情况都比较复杂:
  如李临定考察了形谓“比”字句比较项的类别:(1)名1 比 名2 形,如“他写的字比你的好”;(2)主谓/动 比 动 形,如“砸你的茶馆比砸个沙锅还容易”;(3)主谓 比 名 形,如“他办事比我认真”;(4)名1 比 名2 名3 形,如“他比我书多”;(5)名1 比 名2 形 名数,如“钱比人更厉害一些”;(6)名 名数 比 名数 行,如“我们讨论了四次,一次比一次深入”。③
  而任海波提出“比”字句结论项有AP(谓词只有形容词)、VP(谓词只有动词)、AV(谓词既有形容词又有动词)、NP(以名词短语为结论项)等四大类④。如果学生一开始就面对比较项和结论项都很复杂的句子,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对这类句子进行技术处理,由简到难逐步推进。
  首先进行比较项替换,而仍然控制结论项的难度。
  这个过程也可以根据与最简模型的相似程度进行难度逐渐加大的练习:
  如①带修饰语名词作比较项,如:
  比较项 结论项
  他的哥哥比爸爸 高
  他的汉语比我好
  他写的汉字比我 好
  她现在比以前漂亮
  ②主谓结构作比较项:如:
  比较项 结论项
  他写字比我 快。
  (2)然后进行结论项的复杂化,而控制比较项的难度,尽量使之维持在一个词上,避免影响学生对复杂结论项的掌握。这部分也依照与最简模型的相似度进行难度排序。
  如:在复习形容词作为比较项的基本句型后,练习带形容词带附加成分的复杂结论项,这种扩展方式从认知角度来说更容易被接受:
  ①形容词谓语 补语作结论项,如:
  比较项 结论项
  他比我 高一点儿
  他比我 大一岁
  在另一个教学周期,先复习基本句型,然后将比较项替换为动词性成分,使学生意识到,动作也可以进行比较。只要在结论项位置出现就可以。首先可以使用心理动词,因为心理动词与形容词有更多相似性。动词宾语也可以逐步复杂化,②组的两个句子即以这种方式排列。
  ②动词 宾语作结论项,如:
  比较项 结论项
  他比我 喜欢汉语
  他比我 喜欢看电影
  接受了结论项可以是动词性成分这个事实后,就可以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的动补结构作为结论项,当然也必须是在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动补结构的前提下。
  ③动词 补语作结论项,如:
  比较项 结论项
  他比我 洗得干净
  他比我 洗衣服洗得干净
  (此句型不常用,常用的是“他洗衣服比我洗得干净”,比较项和结论项都比较复杂)
  ④主谓结构作结论项
  比较项 结论项
  他比我 书多
  他比我 年纪大
  他比我 个子高
  其他加副词的句型在此从略。
  最后,当每一个单项的复杂化练习都达到了足够的熟巧后,就可以练习比较项和结论项都比较复杂的句子,比如:
  主谓比较项 动补结论项
  他洗衣服 比 我 洗得干净
  我爸爸踢球 比 我 踢得好多了
  这样的句子虽然比较难以掌握,但是在训练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领读过程中把三个项分开,使学生能够对每个部分有明确的意识。
  有了上述训练的铺垫,学生的恐惧感会减小,掌握起来也会比直接开始练习更快。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语言点和语法项目排序的总体框架完成之后,我们还应该继续细化处理语言点内部各项目的安排,使之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注释:
  ①参见《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②详见《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第23-33页。
  ③详见《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
  ④详见《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4期,第91-103页。
  
  陈晶,三峡大学文学院讲师,从事语言学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唱歌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音乐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唱歌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中学阶段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从仪器与装置上分析,不难发现都是由一些“瓶”、“管”、“杯”组装而成的.同学们了解这些“瓶”、“管”、“杯”在实验中的使用方法、作用,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初中阶段,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因此,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即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一
古人云:修辞立其诚。这是修辞的基本原则。“修辞”这个词从字面上讲,可以理解为“修饰言辞”或者“调整言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以收到完美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诚”,是作家诚实与率真的艺术品质的呈现,是主体对客体做出的心灵回响与呼应。当然,这种“诚”必须婉曲地呈现,这便是修辞艺术本身的真谛,是修辞的美学价值与美学尺度所在。  堪称美文作家的朱自清先生在其《荷塘月色》一文中丝丝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