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它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法律专业更是如此,所以学校的法律教学要不断随市场的变化调整法律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的设置,要做到灵活、专而且精的教学,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有序而且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职中 法律 教学质量提高
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既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更需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法律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作为将走上社会,成为社会劳动者的中专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而作为学校法制教育重要的途径就是法律基础课。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庞大复杂的,仅仅是我们所学习的法律基础课程也是内容较多、范围较广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也比较大,而且比较枯燥,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法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呢?通过对教学工作的总结,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
1、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應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认识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是学好法律课的关键。从中专生受教育的情况看,当代中专生的对法律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媒体也接触到一些法律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法律意识就很强。所以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开课前,可以对相应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与学生实际比较接近问题让学生讨论,比如:当你借钱、借物给别人时,是否要求对方写借条?学校保卫科是否有权利拘传学生?当你买到伪劣商品时候怎么办?嫁入毕业后工作单位不允许女生结婚生孩子怎么保护自己?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法律知识的关键使对法条的理解和记忆。法律教学中,如果使单纯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法条,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教学中若能把法律规范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讲课内容提出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则会使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讲刑法的时候,针对个别学生大家斗殴、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分析是违法还是犯罪以及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地掌握违法和犯罪的概念。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者家人、朋友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在讲解相关内容时进行相应的分析。由于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心理需求,增强了课堂感召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形式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多、细、散、杂的特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法条,只能导致“纸上谈兵”,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使用法律。在教学过程中,除尽可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力。
4.1案例教学
根据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础教材。在教师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简介,做出判断,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说理的能力。是学到的诸多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2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实践中强化法条记忆,,培养和展现学生应用法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同时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组织模拟法庭。以综合检验和巩固所学法律知识,在模拟法庭的多种角色变换中体验发的规范与社会作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学生切身体会到法律的公正性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又可以看到法律的尊严和效果,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逐步培养起法律至上的意识,从而产生对法治的渴求。
5、多证式”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多证制”适应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至少一种技能。手握一技之长毕业离校,是“多证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见,“多证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这也是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实行“多证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证制”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社会发展需要全方面素质的人才,提高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搞好法律教学是重要的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乐学,会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彩红.中职法律基础课中案例教学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04)
[2]中职院校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10(08)
【关键词】职中 法律 教学质量提高
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既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更需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法律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作为将走上社会,成为社会劳动者的中专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而作为学校法制教育重要的途径就是法律基础课。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庞大复杂的,仅仅是我们所学习的法律基础课程也是内容较多、范围较广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也比较大,而且比较枯燥,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法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呢?通过对教学工作的总结,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
1、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應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认识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是学好法律课的关键。从中专生受教育的情况看,当代中专生的对法律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媒体也接触到一些法律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法律意识就很强。所以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开课前,可以对相应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与学生实际比较接近问题让学生讨论,比如:当你借钱、借物给别人时,是否要求对方写借条?学校保卫科是否有权利拘传学生?当你买到伪劣商品时候怎么办?嫁入毕业后工作单位不允许女生结婚生孩子怎么保护自己?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法律知识的关键使对法条的理解和记忆。法律教学中,如果使单纯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法条,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教学中若能把法律规范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讲课内容提出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则会使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讲刑法的时候,针对个别学生大家斗殴、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分析是违法还是犯罪以及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地掌握违法和犯罪的概念。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者家人、朋友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在讲解相关内容时进行相应的分析。由于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心理需求,增强了课堂感召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形式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多、细、散、杂的特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法条,只能导致“纸上谈兵”,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使用法律。在教学过程中,除尽可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力。
4.1案例教学
根据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础教材。在教师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简介,做出判断,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说理的能力。是学到的诸多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2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实践中强化法条记忆,,培养和展现学生应用法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同时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组织模拟法庭。以综合检验和巩固所学法律知识,在模拟法庭的多种角色变换中体验发的规范与社会作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学生切身体会到法律的公正性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又可以看到法律的尊严和效果,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逐步培养起法律至上的意识,从而产生对法治的渴求。
5、多证式”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多证制”适应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至少一种技能。手握一技之长毕业离校,是“多证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见,“多证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这也是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实行“多证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证制”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社会发展需要全方面素质的人才,提高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搞好法律教学是重要的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乐学,会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彩红.中职法律基础课中案例教学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04)
[2]中职院校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