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曹文轩先生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儿童小说家,他所创造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尤其是由《草房子》《红瓦》和《根鸟》组成的长篇三部曲,在国内外收获了极高的赞誉。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更关注儿童成长的精神内核,并且其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以及细腻的心理刻画,都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了极高的阅读享受,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曹文轩先生儿童文学的创作进行浅要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曹文轩 儿童文学 悲悯情怀 创作
为青少年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青少年的成长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内涵深刻的文学作品,虽然在文学审美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但大多数青少年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完全参透其中的法门。因此儿童文学往往由于内容和语言更符合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特点,更适合青少年进行阅读。曹文轩先生的文学作品由于大多取材儿童生活,立意儿童成长,因此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鸣。在曹文轩先生的文学作品中熟练应用的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手法以及鲜明的语言特点,都为青少年文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a所以对曹文轩先生儿童文学的创作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更深刻地了解其独特的儿童文学创作手法,更有利于为青少年阅读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为此本文主要从曹文轩先生儿童文学中的题材与主题选择以及审美艺术风格等创作方面,对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创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与主题选择
(一) 源于亲身经历的取材 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很多情感和故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将其原貌变成文字,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曹文轩先生文学作品的故事发生背景,大多被设定在江南的乡村之中,这是因为曹文轩先生本人就出生于苏北的乡村之中。他曾在多次采访中提到一些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创作就是依托于童年时期真实存在的人物或真实发生的事件。故乡和童年是许多文学家一生创作的艺术源泉,例如路遥笔下的粗犷辽阔的陕北大地和沈从文笔下的静谧祥和的凤凰小镇,再例如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和少年闰土。这些例子都可以印证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依托于作者童年时在故乡的一些经历。所以在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苏北乡村的民俗风貌,也能随之回忆起童年时期一些感同身受的故事场景。例如在《草房子》中主人公桑桑将父母的蚊帐扯下做渔网去网鱼虾;再比如某一日突发奇想,想要在最炎热的夏季穿上最厚实的棉衣站在火辣的骄阳之下。b儿童读之能够引起深刻的共鸣,成人读之初觉幽默好笑,却又不禁被带入到童年时期生动的回忆之中。同时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还描绘了一些朦胧又美好的纯美情感,这正是青少年时期许多少年的青春烦恼,是一种难以名状却又十分渴望的情感,也是不被家长和老师所认可的一种情感。而曹文轩先生用他文字里的主人公为我们把这种朦胧的美好展现出来,让人读之回味无穷。正是由于这种取自生活的真实素材,才让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丰富的遐想,带给读者更多的阅读享受。
(二) 尊严的捍卫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对于自我的认知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往往对很多特质有着格外执念的追求,比如他们的尊严。青少年因为大多数时期都是在校园中度过,所以很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从众行为,也因此更加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最无法容忍的就是外界对自己尊严和人格的质疑。但是因为一些生理缺陷、不够优秀或者其他原因,青少年恰恰在这一时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质疑和诽谤,很多青少年在这种质疑中陷入深深自卑和抑郁之中。有些青年因为无法面对这种压力甚至会选择毁灭自己,也有一些青年会奋起反抗,力图推翻外界对自己尊严的伤害。在许多儿童文学之中都不难发现这样的青少年形象,他们追求个性和叛逆,但却又充满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惧。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尊严,却往往在捍卫尊严的过程中沦为别人更大的笑柄。在曹文轩先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这样努力捍卫青春尊严的形象。例如在《秃鹤》 之中,主人公秃鹤因为天生的生理缺陷——秃头而遭到耻笑,因此在一次体操汇演上,秃鹤不惜暴露自己的秃头从而引发骚乱,导致他所在的小学失去了十拿九稳的比赛冠军。然而这次捍卫尊严的报复却更加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痛恨,他遭到了更严重的孤立,甚至被恶狗咬得流了很多鲜血都没人关心。直到后来学校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反派角色,他才拼命努力,获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原谅。在这一故事之中的秃鹤并没有任何过错,甚至起初他并没有觉得秃头是一种缺陷,在周围人一次次异样的眼光与嘲笑中,给他带来伤害,但最后还是需要他自己拼命努力,才能挣得别人的和解。因此曹文轩先生在成长中尊严捍卫的这一题材创作里,不仅绘声绘色塑造了秃鹤这一完整又动人的文学形象,也借文中老师、校长和同学的形象引發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对自身的反思。所以这类题材的创作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核,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与艺术风格
(一) 苦难磨砺促进成长的悲悯情怀 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成长的过程也不会一直平顺。与成年之后所遇到的挫折不同,青少年时期即使是再小的烦恼都会被迷茫的孩子们无限放大。和好朋友吵架之后,会觉得此生再也无法与人真心相待;父母离异之后,会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老师不喜欢自己,会陷入无限的自我否定里;家境的骤变,会认识到原来世人有不同的面孔。然而这些苦难的磨砺也成了成长的契机。在一次次的眼泪中,对这世界的了解渐渐清晰,完整的自我逐渐形成,就这样在苦难的磨砺中获得了涅槃,逐步向成熟的成年迈进。c而在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中大多通过主人公经历的变化,为我们展现了不同青少年在历经生活的苦难之后实现了成长的故事。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对这些苦难予以了温柔的刻画,融入对青少年经受苦难、促进成长的悲悯情怀。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会痛恨这些生活的艰难,而是更在意儿童获得成长变化的这一过程。这种主题的塑造能够对青少年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也会给青少年彷徨的内心点亮一盏温暖的灯。例如被选入初中课本的《孤独之旅》,主人公杜小康本来出生于家境殷实的富贵人家,从小在物质上杜小康就有着十足的优越感,也赚足了其他同学艳羡的目光。然而忽然之间家道中落,杜小康被迫辍学,要跟父亲去未知的地方放鸭子。起初他抵触抗拒,但还是和父亲一起踏上了旅途。面对完全陌生的“新家”,杜小康觉得有些恐惧,后来又和父亲一起陷入巨大的孤独之中。直到一次暴风雨的到来,赖以为生的鸭群被吓得四处逃窜,杜小康顾不得危险和害怕,努力追回了鸭子,脚被芦苇划伤也没有阻挡他追逐鸭子的脚步。当暴风雨渐渐过去,杜小康仿佛也在这场磨难中获得了成长。而广大读者也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感受了一次成长的历程,对生活的苦难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理解。
关键词:曹文轩 儿童文学 悲悯情怀 创作
为青少年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青少年的成长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内涵深刻的文学作品,虽然在文学审美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但大多数青少年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完全参透其中的法门。因此儿童文学往往由于内容和语言更符合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特点,更适合青少年进行阅读。曹文轩先生的文学作品由于大多取材儿童生活,立意儿童成长,因此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鸣。在曹文轩先生的文学作品中熟练应用的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手法以及鲜明的语言特点,都为青少年文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a所以对曹文轩先生儿童文学的创作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更深刻地了解其独特的儿童文学创作手法,更有利于为青少年阅读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为此本文主要从曹文轩先生儿童文学中的题材与主题选择以及审美艺术风格等创作方面,对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创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与主题选择
(一) 源于亲身经历的取材 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很多情感和故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将其原貌变成文字,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曹文轩先生文学作品的故事发生背景,大多被设定在江南的乡村之中,这是因为曹文轩先生本人就出生于苏北的乡村之中。他曾在多次采访中提到一些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创作就是依托于童年时期真实存在的人物或真实发生的事件。故乡和童年是许多文学家一生创作的艺术源泉,例如路遥笔下的粗犷辽阔的陕北大地和沈从文笔下的静谧祥和的凤凰小镇,再例如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和少年闰土。这些例子都可以印证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依托于作者童年时在故乡的一些经历。所以在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苏北乡村的民俗风貌,也能随之回忆起童年时期一些感同身受的故事场景。例如在《草房子》中主人公桑桑将父母的蚊帐扯下做渔网去网鱼虾;再比如某一日突发奇想,想要在最炎热的夏季穿上最厚实的棉衣站在火辣的骄阳之下。b儿童读之能够引起深刻的共鸣,成人读之初觉幽默好笑,却又不禁被带入到童年时期生动的回忆之中。同时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还描绘了一些朦胧又美好的纯美情感,这正是青少年时期许多少年的青春烦恼,是一种难以名状却又十分渴望的情感,也是不被家长和老师所认可的一种情感。而曹文轩先生用他文字里的主人公为我们把这种朦胧的美好展现出来,让人读之回味无穷。正是由于这种取自生活的真实素材,才让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丰富的遐想,带给读者更多的阅读享受。
(二) 尊严的捍卫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对于自我的认知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往往对很多特质有着格外执念的追求,比如他们的尊严。青少年因为大多数时期都是在校园中度过,所以很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从众行为,也因此更加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最无法容忍的就是外界对自己尊严和人格的质疑。但是因为一些生理缺陷、不够优秀或者其他原因,青少年恰恰在这一时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质疑和诽谤,很多青少年在这种质疑中陷入深深自卑和抑郁之中。有些青年因为无法面对这种压力甚至会选择毁灭自己,也有一些青年会奋起反抗,力图推翻外界对自己尊严的伤害。在许多儿童文学之中都不难发现这样的青少年形象,他们追求个性和叛逆,但却又充满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惧。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尊严,却往往在捍卫尊严的过程中沦为别人更大的笑柄。在曹文轩先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这样努力捍卫青春尊严的形象。例如在《秃鹤》 之中,主人公秃鹤因为天生的生理缺陷——秃头而遭到耻笑,因此在一次体操汇演上,秃鹤不惜暴露自己的秃头从而引发骚乱,导致他所在的小学失去了十拿九稳的比赛冠军。然而这次捍卫尊严的报复却更加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痛恨,他遭到了更严重的孤立,甚至被恶狗咬得流了很多鲜血都没人关心。直到后来学校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反派角色,他才拼命努力,获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原谅。在这一故事之中的秃鹤并没有任何过错,甚至起初他并没有觉得秃头是一种缺陷,在周围人一次次异样的眼光与嘲笑中,给他带来伤害,但最后还是需要他自己拼命努力,才能挣得别人的和解。因此曹文轩先生在成长中尊严捍卫的这一题材创作里,不仅绘声绘色塑造了秃鹤这一完整又动人的文学形象,也借文中老师、校长和同学的形象引發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对自身的反思。所以这类题材的创作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核,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与艺术风格
(一) 苦难磨砺促进成长的悲悯情怀 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成长的过程也不会一直平顺。与成年之后所遇到的挫折不同,青少年时期即使是再小的烦恼都会被迷茫的孩子们无限放大。和好朋友吵架之后,会觉得此生再也无法与人真心相待;父母离异之后,会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老师不喜欢自己,会陷入无限的自我否定里;家境的骤变,会认识到原来世人有不同的面孔。然而这些苦难的磨砺也成了成长的契机。在一次次的眼泪中,对这世界的了解渐渐清晰,完整的自我逐渐形成,就这样在苦难的磨砺中获得了涅槃,逐步向成熟的成年迈进。c而在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中大多通过主人公经历的变化,为我们展现了不同青少年在历经生活的苦难之后实现了成长的故事。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对这些苦难予以了温柔的刻画,融入对青少年经受苦难、促进成长的悲悯情怀。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会痛恨这些生活的艰难,而是更在意儿童获得成长变化的这一过程。这种主题的塑造能够对青少年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也会给青少年彷徨的内心点亮一盏温暖的灯。例如被选入初中课本的《孤独之旅》,主人公杜小康本来出生于家境殷实的富贵人家,从小在物质上杜小康就有着十足的优越感,也赚足了其他同学艳羡的目光。然而忽然之间家道中落,杜小康被迫辍学,要跟父亲去未知的地方放鸭子。起初他抵触抗拒,但还是和父亲一起踏上了旅途。面对完全陌生的“新家”,杜小康觉得有些恐惧,后来又和父亲一起陷入巨大的孤独之中。直到一次暴风雨的到来,赖以为生的鸭群被吓得四处逃窜,杜小康顾不得危险和害怕,努力追回了鸭子,脚被芦苇划伤也没有阻挡他追逐鸭子的脚步。当暴风雨渐渐过去,杜小康仿佛也在这场磨难中获得了成长。而广大读者也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感受了一次成长的历程,对生活的苦难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