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综述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我军就取得了“八一四”空战大捷,防空部队在南京防空战中有效地阻击了日军侵略步伐,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在抗战中有力地配合其他兵种和盟国空军奋勇抗敌,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史学的发展和对民国史研究的深入,涉及南京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大量涌现出来,文章通过对这一问题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总结,以利于我们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和研究抗日战争防空史和民国史。
  关键词:国民政府;积极防空;消极防空;防空情报
  
  日本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中对我国东北的锦州和上海的闸北地区的工厂、机关和居民区进行了无区别狂轰滥炸,根据当时上海社会局调查统计,仅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事变期间,上海市的7所高校、12所中学及24所小学被毁,闸北、彭浦、江湾等地被日军炸死1208人、伤531人、失踪763人,其他18217人,仅江湾地区房屋被烧被炸7593间,闸北地区无家可归居民达五六十万人之多。血的教训和惨痛经历使国人真正体验到了“无空防即无国防”的痛苦。为了迅速缩小与日本的空中力量差距和保卫领空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南京国民政府展开防空建设。
  
  一、南京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1931年的庐山军事会议参谋本部拟定了《空军作战防空计划》、《南京防空计划》和《上海防空计划》等文件起,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了防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防空部队的组建,展开防空教育和宣传并先后举办了几次大规模的防空演习和防空巡展,建立起了较为周密的防空情报网等,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国民政府防空建设已初具规模,奠定了防空抗战的基础。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面对战机数量质量装备远优于自己的日本陆海军航空队英勇作战,如淞沪会战中首场空战就取得了“八·一四”空战大捷,长达4个月的南京防空战中地面防空部队联合空军和其他部队奋勇杀敌,在一定程度上阻击了日军对当时政治中心——首都南京的战略轰炸,粉碎了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意图。防空建设是南京国民政府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防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国民政府防空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全面客观地研究民国抗战史和总结防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国防建设也会有所启示和裨益。在研究之前,对其历史研究状况作以全面考察,进而对其了解和整体把握是十分必要的。
  
  二、早期防空研究期刊与著作
  
  防空专业期刊相继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2年由杭州防空学校编辑出版的《防空》、《空军》;1934年航空署情报科编写发行的《航空杂志·防空专号》上下册、《防空军人》期刊及复刊;1935由防空月刊社出版发行的《防空月刊》;1936年由防空画刊出版的《防空画刊》、国民周刊社出版的《民国防空须知》;1937由广东省防空协会宣传组编写的《广东省防空月刊》;1940年出版的有《空军抗战三周年纪念专册》、《防空节特刊》等等,以上这些期刊对防空知识进行宣传或者研究。《防空》和《航空杂志·防空专号》上、下册及《防空军人》期刊及复刊等是有关防空的专业期刊,有关防空专业的学术论文和介绍中外防空动态的文章对促进当时的防空建设和对民众的防空宣传都起了极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防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有关防空的专业书籍也相继出现。1936年8月出版的汪仁候的《童子军小丛书—防空》以通俗的文字从积极防空、消极防空和民间防空的训练和组织进行着手编写。1936年11月,军事委员会出版了由赵炳坤和刘炳炎编写的《民国二十四年度京杭镇联合防空演习记事讲评》内部机密文件,对1935年11月进行的南京、杭州、镇江三地联合防空大演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资对当时防空工作的完善。1938年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张裕良所著的《抗战与防空》一书主要介绍防空在抗战中作用。1940年由贵阳防空学校编印的《抗战中地上防空部队之战绩》一书对抗战三年半来的地面防空部队的战绩进行总结,是了解地面防空部队在抗战初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抗日战争结束后,时任南京国民政府防空总监的黄镇球在1945年4月出版的《中国之防空》一书中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抗日战争快结束十五年国民政府的防空工作进行了总结,该书从防空决策、防空人才的培养、抗战前的防空演习和训练、淞沪空战、南京防空战、武汉防空战、防空战役等几方面进行阐述,虽然其内容有对国民党政府的夸大说词,如把防空的功绩归于南京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的英明决策上等,但它对国民政府十五年对日防空工作进行比较完整系统总结,是研究南京国民政府防空建设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有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1945年11月,中国空军出版社编印的《防空的过去与展望》一书中有许多文章是国民政府防空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所撰写的经验总结,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黄镇球的《防空在今后国防上的新估计》一文对全面抗战八年来的南京国民政府防空战斗从军防、情报、民防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三、新中国成立后相关研究的深入与展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南京国民政府防空进行回顾的文章散见于国民党空军或防空业务相关将领的回忆录或整理的空军建设有关的书籍中,台湾方面出版的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3年由中国台北出版的空军高射炮兵司令部编印的《防空抗日战史》一书,全书共分为五篇,把防空抗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编写,最后有“作战检讨”并附作战地图50幅,该书内容比较详细丰富,但对战前南京国民政府防空建设与战前准备十分安排得比较简略而且只作为绪论。这是一部对日防空抗战总结性的著作,虽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它的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关于防空抗战的论文和回忆性的文章主要有《四十年前话防空》、《抗战时期的地面防空》(张明凯,《抗战建国史研讨会论文集》下册,1985年)和《抗战中的防空》(赵冠球,《抗战胜利四十周年论文集》上册,1986年)等,对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日防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后史学研究的繁荣和民国史研究的兴起及军事发展新趋势,中国大陆史学界对民国时期的防空研究逐渐兴盛起来。
  1991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陈鸿猷主编的《现代防空论》是一部关于现代防空理论的专著。强调现代防空的重要性,对防空防天理论进行界定分类,为研究民国时期的防空有理论指导作用。《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防空》(《云南文史业刊》1993年4期)、《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唐守荣。重庆出版社出版,1995年)和《抗战初期的贵州防空》(邓孔德,《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5期)等是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防空的文章。《南京沦陷前的防空准备》(赵华能,《民国春秋》2000年第6期)通过对1937年8~12月长达4个月的日军对南京发起的空袭情况和国民政府的防空准备进行分析,认为战前国民政府防空事业准备比较充分,南京凭着“情报传达之迅确,阵地予设之完善”以及防空人员的良好表现,空袭造成的损失远较其他城市为小,对南京战前的防空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从无到有的“首都南京”防空网》(程开俊,《钟山风雨》2000年第1期)从1932年南京开始创办防空学校培养防空人才着手对南京国民政府对首都防空建设措施进行分析,对其作用评价欠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写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军事中有防空机关组织及相关资料,为研究民国时期的防空建设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史学更加繁荣,有关民国对日防空问题的研究性论文开始多起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较以前有所发展。《重庆较场口防空大隧道惨案》(白木、周洁,《海内与海外》2003年第10期)对发生在1941年6月5日震惊中外的“重庆较场口大隧道惨案”个案进行分析,对造成惨案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和探讨。《民国(抗战)时期的中国民众防空袭》(肖玉山,《理论观察》2005年第6期)对抗战期间的民众防空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但对民众防空在抗战中的作用及效果较少涉及。《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袭与中国反空袭斗争》(古琳晖,《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对日军空袭计划和演变、民众反空袭方面进行探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防空大演习》(王作化,《文史博览》2005年第5期)对1934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首场防空演习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土防空实地演习”、“成功的大规模城市防空演练”,河南大学2005届硕士谭备战的《南京国民政府国防军备建设研(1931~1937)》中涉及到这一时期的空军建设和防空建设,是按国防建设的陆、海、空防整体进行论述的,对防空只是综述,没有深入下去。
  以上这些文章和著作对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防空问题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随着民国史研究的深入和军事史学的发展,这一课题会进一步深入下去。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农民工形象频繁地出现在中国油画中,他们受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关注,徐唯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用手中的画笔饱含热情地表这了对这一处在社会底层人群命运的关怀。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画家的社会责任,看到了一位画家切入社会的艺术实践和他所宣扬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责任;人文情怀    在2004年第十届美展中,一幅《工棚》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人们在这幅巨作前静静地仰望,
期刊
摘要:为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我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其核心就是要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我军的威慑和作战能力。与之相适应,必须进一步完善国防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完善;国防经济;体系    为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我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其核心就是要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我军的威慑和作战能力。与之相适应,必须进一步完善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视觉化的三种表现形式,即突出文字语符可感性、键盘“表情”符号和图像符号。并分析了网络语言视觉化的原因,即弥补网络屏面交流的不足、视觉化符号自身的优越性的必然体现、网民追求个性的体现。  关键词:网络语言;视觉化;语符可感性;键盘表情符号    米尔佐夫在其《视觉文化导论》一书中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
期刊
摘要:公民参与是现代政府绩效评估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促进公民参与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发展有其必要性。本文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的现状出发,针对现实中影响公民参与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扩大我国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建议。  关键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美为首的发达国家为解决政府面临的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进而提出在政府部门实施绩效评估。随后这
期刊
摘 要: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尽二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十分成熟,其中突出表现为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现象明显,新兴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的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如我们08年股市跌幅达70%,成熟市场在40%左右)投资者心理在近年来我国股市剧烈波动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意在介绍中国广大股民、特别是散户者的市场参与心态,使投资者能从客观角度审视现在
期刊
摘要:明清两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边疆、加强管理,在民族教育上对云南地区实施了推行儒学,兴办官学等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儒学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人才,有力地巩固了两朝的封建统治。当然,明清对云南地区的民族教育政策并不是雷同化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继承性。  关键词:明清;云南地区;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是指中央王朝在民族地区所实施的以官学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其初兴始于西汉,
期刊
摘要:本文以对电影《梅兰芳》的剧作分析为例,介绍暨南大学导演专业编剧课程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之余,强调编剧的工作必须服从于影视制作的全局,适应市场化运作,了解投资、发行对剧作的限制。因此编剧必须寻找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编剧;教学模式;《梅兰芳》    2006年,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增设导演本科专业,并于次年开始招生。本专业虽名“导演”,但强调的是培养编导合一的原创型
期刊
摘要:《诗经》国风收集了周代各诸侯国民歌,民歌真实反映当时社会习俗。《国风》婚恋诗表现各地不同婚姻礼俗,也反映出周朝礼仪教化作用在各诸侯国影响范围和程度并不一致,表现出地域的差异性。  关键词:诗经;国风;婚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采集自各地民歌,其诗歌来源为各地献诗及采诗官去往各地采集。“劳
期刊
摘要:个性化绘画语言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产生和定型的。艺术家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开发挖掘各自特有的个性化绘画语言,是艺术作品充满感染力、表现力、生命力的根基,也是激发和还原艺术家创造思维的源泉。对个性化绘画语言的追求,已成为艺术家绘画创作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绘画语言;个性绘画语言;创作个性    一般认为,最能代表人类创造性领域有两个,那就是艺术和科学。科学围着客观事实转,强调“非主观化”,而绘
期刊
摘要:卢梭的《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书探讨了一个非常原始而古老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是否是平等的?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本书中,卢梭通过对自然状态的假设,描绘了野蛮人在原始状态中的幸福生活,并指出私有财产出现之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经历的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介绍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书的政治思想,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平等;不平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