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师讲生听、师示生摹。这样的教学模式虽能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美术技法,但长期使用此教学方法,会造成学生依赖别人已有的东西,对美术失去兴趣,缺乏创造力。那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在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法,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这应该是执教者追求的创新教学模式,也是我一直思索探究的问题。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适当地引入“本地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研究表明,一个学生如果对某种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本地特色又是长期、固定的依附于人们生活习惯,根据这一特性,适当引入本地特色,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这样能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积极主动的“我要学”。我的室友喜欢拉二胡,经常有学生听到看到,有学生就仔细观察了二胡的结构,用易拉罐做了一个二胡。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我们的学校》,有的同学就想到了在楼顶上种上花草树木,有的围墙用的是植物,还有的画的坐滑滑梯来上学等等。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风景写生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学生美术能力的重要方法。大自然是一个缤纷的世界,你要从中选定一个美丽的景色来写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学风景写生的小学生,更加的困难。甘草附近除了山还是山,只有附近的农家小院才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小树,那如何才能让学生完成风景写生呢?这就要要求学生平日多多观察、认识自然,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激情和感受力,要多欣赏风景画,多写生实践。通过让学生发现、述说、感受家乡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之后我改变以往在教室作画的方式,而是将课堂延伸到了室外,当我宣布我们将到室外完成本次作业时,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我组织学生根据学过的透视知识和构图知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取绘画的角度,描绘我们学校周围的美丽风景。同学们三五成群,有的指点范围,有的用教给他们的取景方法试着选景,有的则在画纸上描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积极性也被调动出来了,都认真地投入了绘画中。
二、适当的引入“生活经验”激发课堂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是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将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方法。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来再现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以此加深感受。例如,在上五年级上册《彩云衣》这一课时,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让每个组选出三位代表上台走时装表演,看一看谁的衣服最好看,学生觉得有趣极了,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我引导学生们从平时选购衣服入手,问他们会注意哪些方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价格、合身、舒服、美观……。然后我紧扣“美观”这个话题引出服装设计的三要素,再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服装的式样、设计方法。熟悉的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有言可发、有物可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作画时更得心应手。可见,把“生活经验”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还可以激发课堂的趣味性。
三、适当的引入“建筑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新课标指出:“美术是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想象、涂色……”。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景一物,捕捉其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一景一物,感受身边的建筑环境。例如百盛商城、东方红广场、黄河母亲、中山桥等等,这些建筑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我从不同角度将这些建筑资源拍成图片,制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走出教室,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述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楼进行写生,引导学生构图要注意视觉的画法,画好一幅建筑画,先要学会观察,从观察获取某种感受和体验,在构图时要注意低宽高窄、近大远小,平视的视平线在画面中部,仰视以表面视平线以上的景物为主。通过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从学生的作品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将主题表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并有自己大胆独特的创作风格。虽然学生对身边的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建筑资源,不仅突出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更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实践,努力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加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把美术课上“新”、上“活”!让美术教学更加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
一、适当地引入“本地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研究表明,一个学生如果对某种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本地特色又是长期、固定的依附于人们生活习惯,根据这一特性,适当引入本地特色,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这样能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积极主动的“我要学”。我的室友喜欢拉二胡,经常有学生听到看到,有学生就仔细观察了二胡的结构,用易拉罐做了一个二胡。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我们的学校》,有的同学就想到了在楼顶上种上花草树木,有的围墙用的是植物,还有的画的坐滑滑梯来上学等等。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风景写生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学生美术能力的重要方法。大自然是一个缤纷的世界,你要从中选定一个美丽的景色来写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学风景写生的小学生,更加的困难。甘草附近除了山还是山,只有附近的农家小院才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小树,那如何才能让学生完成风景写生呢?这就要要求学生平日多多观察、认识自然,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激情和感受力,要多欣赏风景画,多写生实践。通过让学生发现、述说、感受家乡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之后我改变以往在教室作画的方式,而是将课堂延伸到了室外,当我宣布我们将到室外完成本次作业时,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我组织学生根据学过的透视知识和构图知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取绘画的角度,描绘我们学校周围的美丽风景。同学们三五成群,有的指点范围,有的用教给他们的取景方法试着选景,有的则在画纸上描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积极性也被调动出来了,都认真地投入了绘画中。
二、适当的引入“生活经验”激发课堂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是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将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方法。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来再现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以此加深感受。例如,在上五年级上册《彩云衣》这一课时,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让每个组选出三位代表上台走时装表演,看一看谁的衣服最好看,学生觉得有趣极了,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我引导学生们从平时选购衣服入手,问他们会注意哪些方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价格、合身、舒服、美观……。然后我紧扣“美观”这个话题引出服装设计的三要素,再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服装的式样、设计方法。熟悉的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有言可发、有物可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作画时更得心应手。可见,把“生活经验”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还可以激发课堂的趣味性。
三、适当的引入“建筑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新课标指出:“美术是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想象、涂色……”。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景一物,捕捉其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一景一物,感受身边的建筑环境。例如百盛商城、东方红广场、黄河母亲、中山桥等等,这些建筑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我从不同角度将这些建筑资源拍成图片,制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走出教室,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述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楼进行写生,引导学生构图要注意视觉的画法,画好一幅建筑画,先要学会观察,从观察获取某种感受和体验,在构图时要注意低宽高窄、近大远小,平视的视平线在画面中部,仰视以表面视平线以上的景物为主。通过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从学生的作品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将主题表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并有自己大胆独特的创作风格。虽然学生对身边的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建筑资源,不仅突出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更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实践,努力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加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把美术课上“新”、上“活”!让美术教学更加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