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阅读的大道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orkFl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传奇的规矩:当孩子还在哺乳期时,父母就会把书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尝,自此孩子幼小的心灵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书是甜的,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和智慧的信仰,一个多么纯粹而高尚的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怎样帮助孩子树立“书是甜的”的理念,怎样让孩子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2011年5月,我校《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对一般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小学生有效阅读方法的培养研究》被正式列为市级语文阅读课题。两年多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阅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下面我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精心经营课堂,得法于课内
  小学语文教材里不乏名家名作,质兼美,风格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然而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用多少时间、以什么方式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呢?我们尝试突破以往繁冗的分析讲解,减少机械重复训练,在处理教材内容时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只提出“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只提出“索溪峪的什么‘野’?‘野’在哪里?”两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该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文,品味体会到桂林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索溪峪的“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采用这种直奔中心提出问题、点击难点释疑解惑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明白了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有舍”才能“有得”,只有摒弃繁琐的课文分析,才能解放时间,让阅读真正走进课堂。通过在课堂上精读语文教材,着重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这样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体现,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二、学习《同步阅读》,得益于课外
  我们为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订了一本《同步阅读》,拓展阅读。主要是利用在精读教材中学得的方法进行迁移巩固,开阔眼界,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即“得益于课外”。在使用《同步阅读》时,为节省时间,教师主要为学生“导学”、“导航”,布置阅读,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将在课内学会的画、注、批的方法在课外实际运用,提高阅读实效。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中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时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摘抄优美句段,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在学习内容上,课内课外围绕同一主题,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受到启迪、熏陶;在学习方法上,由课内习得到课外运用,使学生形成能力。实践证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包括阅读兴趣,都是读书读出来的,读得多了,感受就深了,积累也就丰富了,素养自然就高了,慢慢地就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随着我们对两个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时效,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灵活性,在《同步阅读》的使用上,我们更多地采用了单元整合的方式。即以一个阅读主题为一个学习单元,按照“阅读概括—精彩片段分享—重点品读—归纳提升”的步骤完成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1.阅读概括。引导学生分析各篇的不同写作方法及特点。2.片段分享。交流品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段落、句子。3.重点品读。选择一篇重点朗读和感悟,品味语言的魅力。4.归纳提升。主题总结,情感升华。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级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和读书有关的,我们在进行课文教学的同时,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我的小书橱》《别了,语文课》《一本〈辞海〉的故事》《再寄小读者》等文章。在完成了第一单元课文的教学后,通过对课本内容和同步阅读材料的进一步对比阅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文章主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书、爱读书的情感。
  三、师生共读,构建“书香”校园
  阅读,让我们走进经典,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让我们那荒芜的心灵得到滋润,重新找回了自我;让我们学会思考,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为人生奠基;更快乐的是,以书会友,让我们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拥有了一个精神的乐园。
  (一)阅读的内容
  阅读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应读些什么书呢?现在各类书籍良莠并存,要想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实在是一件难事。为了让阅读效果更显著,我们总是慎重选择书籍,有选择地开展阅读。
  一是儿童文学类。针对教学任务的需要,针对学生的需要,以及时下大力倡导的班级读书会,师生都要多读童书,比如课本里的“课外书屋”中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少年文艺》等书目,都提倡师生读一读。
  二是经典名著类。“厚积薄发”,那些经典名著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闻名于世,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这些经典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为了提高素养,学生要多读。充分考虑诵读材料的经典性,既包含了课标中规定的70首必背古诗,又将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经典作了精选,然后根据教材的相关性及难易程度,在数量上逐年增加,有序地诵读积累。到高年级还增加了一部分古文名篇,为的是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在内容上,尽可能相关,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学习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我们就要求学生阅读《忆江南二》《忆江南三》。
  三是教育教学类(此类为教师阅读)。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学校里、课堂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站在课程理论的角度审视教学,正视存在的问题,优秀的教学思想,能指导优化课堂,砥砺教学技艺。因此,教育实践类的书也是我们着重阅读的一类书。比如: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周成平主编的《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等。同时,还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要求教师阅读。
  当然,阅读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此,流行的,不流行的,教育的,非教育的,语文的,非语文的,中国的,西方的……只要好的,喜欢的,我们就鼓励教师坚持阅读,积淀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阅读的实施
  书海浩瀚,有人提倡博览群书,如果囫囵吞枣只求数量地博览群书,则不如不读,那么如何开展读书呢?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们提倡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博览群书。怎么读?
  1.制度保障养习惯
  刚开始不少学生和老师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家深入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并爱上阅读,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师生更主动地阅读。比如对阅读时间的保证方面:按照学校课程安排,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早读前安排十分钟“晨诵”;每星期,每个班都要开设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将学生带到学校图书阅览室进行自主阅读。再比如,要求每个班级在每一学期都开展一次以“读书活动”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编辑优秀文集、编演情景剧、“说书”、诵读经典等)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2.氛围营造淀底蕴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借学校创建市校园文化示范学校的契机,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我们颇下了一番心思。比如“唐诗墙”、“诗歌柱”、“读书亭”、走廊文化等的建设,目的都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读书。学校不断补充图书,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目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一般说来,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儿歌、童谣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年级增加儿童小说和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成语故事、科普读物等,重在逐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高年级适当增加现代、当代文学作品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和一些程度适合的名著。
  3.方法引领促阅读
  (1)细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坐下来写就是审判自己。因此,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反思”的自主阅读方式。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阅读,开展批注式阅读。
  (2)反思促读。为了更好地推进自主阅读,为师生搭建阅读展示的平台,我们专门创办了“远航”文学社,利用“远航”报这个平台,点面结合,有效推进自主阅读。首先是“面”上推进:每次读书活动,我们都会布置学生撰写读后感、读书故事,督促以写促读;其次是“点”上提升,由报纸的编辑对交上来的文章进行筛选,挑选优秀的文章刊登,集中上课时,组织共同学习,互相交流,以点带面,完成再次引领。
  (3)亲子阅读。长期以来,在家长的头脑中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很少涉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家庭藏书的严重不足和狭隘性,影响学生的阅读。我们定期召开专题家长会讲座,使每一位家长都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为了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向家长发出《大手牵小手,书海共畅游》倡议书,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同读一本书,同议一本书。让“书香校园”延伸到了“书香家庭”,一个“校园—家庭读书联合体”渐渐形成。
  (4)活动促读。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开展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评比“阅读星”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享受读书的快乐的同时喜欢阅读。有效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吸引更多学生投身阅读活动。
  实施课题研究,我们在广泛阅读中,学会了与书中人物对话,学会了书写自己的读书体会,积累了大量的优美句段,提高了赏析和独立分析理解能力。更值得欣喜的是,学生已经爱上了阅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大大增加。我们将继续带领学生在快乐的读书活动中,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放飞梦想,为人生奠基。
其他文献
摘 要: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因面对大量的读写任务忽视了口语训练,造成许多小学生只会当聆听者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说话者,不愿表达交流。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训练策略  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面窄并且生活单调,教学方式未能创新,教育思想还没转变等原因,口语交际训练存在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协调,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不仅体现出了工具性,而且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制定以掌握学科知识及基础技能为中心取向教学目标比比皆是。教师较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偏离了正确的语文教学根本目的与任务,忽略了
会议
摘 要: 教和学的互动作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活动类型。教和学的互动作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通过多年的课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教学既要有一定水准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然而目前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尽心尽力地讲解,学生在下面却听得头昏脑涨,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象。  一、重视备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  教师备课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语文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学生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个体差异,尤其
摘 要: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以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信息时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原本略显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机,从
作者于1992~1994年分别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西藏亚东县、错那县和隆子县采集到蚤类46种共1805只,对该地区蚤类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和群性相似性分析,并对蚤类的常见种和优势种进行聚类
摘 要: 追求有效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有效教学”的提出是针对许多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作为学习母语的课堂,语文学科的意义非同于自然学科,它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