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很多学校除了注重课堂教学,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外,还通过种种尝试,延伸课堂,开展课外实践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中学地理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思维,注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注重努力拓宽、延伸课堂,开展丰富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以此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开展课外实践课。
一、明确目标
中学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课时要有明确的目标,以便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指明方向,确保实践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实践活动的意义。目标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知识目标。教师要确保目标契合学生的知识层次,难度适中,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完成实践任务,得出结论。第二,能力目标。在地理课外实践课中,教师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和点拨。此外,教师还要明确思想教育目标,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环保等思想和意识。
二、制订计划
课外实践课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准备和精心备课。教师要对课外实践课制订具体计划,如实践内容、日期、路线、地点等。一般来说,在制订时间方面的计划时,教师要联系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外实践课的效果。例如,若要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教师就应该选择在正午12时进行,否则就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若要观察星座,教师就应该选择在月暗时进行;若要观察瀑布,教师就应选择在丰水期进行;若要观察大潮,教师就应选择在农历初一或十五时进行。
在制订地点方面的计划时,教师可以依据实践内容来选择,以免因地点选择不合适而使得实践活动的效果不明显。例如,对山脉走向等野外观察的实践应选择可以统揽全局的地点;对地转偏向力的验证不能选在低纬度;对交通、商业网点等的考察要多选几处地点,以进行比较分析。在选择地点的时候,教师要考虑乘车、出行线路等实际问题。在选取线路的过程中,教师要周密计划,尽量缩短路程,这样能节省路途时间,减少学生的疲劳,保证学生的活动精力、体力等。
在制订课外实践内容的计划时,教师要注重实践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取材及实际操作,确保实践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状况,从而使学生在地理实践课中获取地理知识,提升地理技能。教师要注重实践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效果。此外,地理课外实践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以方便学生的观察和测量,保证实践的进行。例如,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察出结果,所以这些即使和生活联系密切的热点现象也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因此,在制订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时,教师要立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三、科学组织
一般来讲,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核心是组织与操作,因此在开展实践课前,教师还应考虑实践课的组织方式和过程。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方式有: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组织方式的选择应该符合实践内容的特点,只有这样,实践活动才能顺利进行。集体活动能吸引大部分学生参加,有利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参观地理景观、调查乡土民情、旅行考察等实践活动都较适合采用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小组活动也有其特点:机动灵活,小型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对于小组成员来说,小组活动能扩大他们的视野,发挥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才干,提升他们的合作和协作意识,增强他们的团结意识。小组活动由于在实践活动中机动灵活、可操作性强,因而是中学地理课外实践的主要组织方式。
在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如安全问题、时间分配问题、人员分配问题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交通安全和活动安全。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地理教师要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向课外,拓宽、延伸课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丰富而多样的课外实践课,做到计划周密,保证效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發挥中学地理实践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中学地理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思维,注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注重努力拓宽、延伸课堂,开展丰富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以此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开展课外实践课。
一、明确目标
中学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课时要有明确的目标,以便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指明方向,确保实践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实践活动的意义。目标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知识目标。教师要确保目标契合学生的知识层次,难度适中,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完成实践任务,得出结论。第二,能力目标。在地理课外实践课中,教师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和点拨。此外,教师还要明确思想教育目标,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环保等思想和意识。
二、制订计划
课外实践课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准备和精心备课。教师要对课外实践课制订具体计划,如实践内容、日期、路线、地点等。一般来说,在制订时间方面的计划时,教师要联系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外实践课的效果。例如,若要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教师就应该选择在正午12时进行,否则就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若要观察星座,教师就应该选择在月暗时进行;若要观察瀑布,教师就应选择在丰水期进行;若要观察大潮,教师就应选择在农历初一或十五时进行。
在制订地点方面的计划时,教师可以依据实践内容来选择,以免因地点选择不合适而使得实践活动的效果不明显。例如,对山脉走向等野外观察的实践应选择可以统揽全局的地点;对地转偏向力的验证不能选在低纬度;对交通、商业网点等的考察要多选几处地点,以进行比较分析。在选择地点的时候,教师要考虑乘车、出行线路等实际问题。在选取线路的过程中,教师要周密计划,尽量缩短路程,这样能节省路途时间,减少学生的疲劳,保证学生的活动精力、体力等。
在制订课外实践内容的计划时,教师要注重实践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取材及实际操作,确保实践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状况,从而使学生在地理实践课中获取地理知识,提升地理技能。教师要注重实践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效果。此外,地理课外实践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以方便学生的观察和测量,保证实践的进行。例如,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察出结果,所以这些即使和生活联系密切的热点现象也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因此,在制订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时,教师要立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三、科学组织
一般来讲,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核心是组织与操作,因此在开展实践课前,教师还应考虑实践课的组织方式和过程。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方式有: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组织方式的选择应该符合实践内容的特点,只有这样,实践活动才能顺利进行。集体活动能吸引大部分学生参加,有利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参观地理景观、调查乡土民情、旅行考察等实践活动都较适合采用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小组活动也有其特点:机动灵活,小型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对于小组成员来说,小组活动能扩大他们的视野,发挥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才干,提升他们的合作和协作意识,增强他们的团结意识。小组活动由于在实践活动中机动灵活、可操作性强,因而是中学地理课外实践的主要组织方式。
在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如安全问题、时间分配问题、人员分配问题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交通安全和活动安全。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地理教师要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向课外,拓宽、延伸课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丰富而多样的课外实践课,做到计划周密,保证效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發挥中学地理实践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