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非洲有这样一则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说得多有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个人走得不仅不快,简直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成长就像剥洋葱,剥掉一层就会流一次眼泪。”确实,在我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有导师引领、伙伴相随、团队互助,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还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专业成长路。、
芥子读书会:厚实底蕴学养
2007年,一群年轻人,因为喜欢阅读,所以聚在一起;因为热爱阅读,所以手捧诗书。于是,在巫新秋老师的一声轻轻召唤下,一杯清茶,一声问候,一群语文人手捧诗书,潜心阅读,自由生长。于是,诞生了一个民间组织——“芥子教师读书会”。“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三千世界,每个人都是芥子。”芥子虽小,但只要充实营养,一定会茁壮成长。
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季,我们一帮成员定期夜读《红楼梦》。清茶一杯,伴着淡淡的书香,屋外白雪皑皑,屋内暖意融融,交流读后感受,畅谈教学趣事,那真是惬意至极。每周都有阅读任务,每人都要定期宣讲。虽然学习辛苦,工作紧张,但一群人乐此不疲,积极向上。第二年,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我们做了一次读书汇报,每个学员都做专题汇报。专家学者给予了我们肯定和指导。我们也分享了快乐,收获了喜悦。
读书会就像一个种植园,成就了一片岁月的芬芳;读书会就像个孵化器,孕育出一批有理想、有思想、有境界的教师。其中,培养了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3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4人,镇江市骨干教师2人。如今,虽然我们解散了,分开了,但是,每每想来,总是那么回味无穷,意味深长。因为,我们知道:阅读是一种积累,可以让我们厚积薄发;阅读是一种分享,分享中可以获取前进的力量;阅读也是一种影响,影响一群人携手共同成长。
聘请高林生:名师引领成长
2010年,真是机缘巧合,有幸邀请到高林生老师来校讲学。高老师鹤发童颜,妙语连珠,笑声爽朗,中气十足。看不出他胸中居然安装着“起搏器”,更不知道他曾经号称“万人迷”。他年近七旬却思维清晰,表达流畅,抑扬顿挫,生动风趣。我深信:遇到了高人。高人,果然名不虚传。只可惜,我们相见恨晚。事实证明,他对于我们的影响甚远。
首先,高老师让我们对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是2011版之前的“试验稿”还是之后的“修订版”,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为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解读,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阅读还是习作,他让我们一定要清楚各年段要求,注意各年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还要注意螺旋上升、交替反复的特点。讲座中,他各种例子信手拈来,因此,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闲谈时,他历史典故谙熟于心,因此,总是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只要是高老师来,报告厅总是座无虚席。他不来的时候,课堂上,老师们看不到他的身影,却记住了高老师的声音:“即使是教学一个生字,也要关注‘五笔’,请记住:关注笔架(结构)、笔画、笔位、笔数,还有笔顺。”
其次,高老师的古文功底了得,我们深深为之折服。《诗经》《楚辞》张口就来,唐诗宋词滚瓜烂熟。我猜想:他的眼界、思维以及演讲,哪一样不是缘于他深厚的古文功底。相信他对传统文化也颇为熟悉:相声、快板、京剧……哪一样都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近朱者赤,我们学校也成立了国学班,从《诗经》《楚辞》到《古文观止》。自然而然地,他当仁不让,成了我们的国学导师。一开始,总是他说我们听,然后我们去消化吸收,再背诵、讲述给他听。再后来,大家一个个也要上台,我们说,他点评。我们一个个生怕出错,战战兢兢,但又想听听他的精彩点评。“送子涉淇”,他说淇水在当今河南,那里有个淇县,古称朝歌。淇水应该在淇县以东……听得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仿佛他老人家就是百度搜索引擎。虽然我们背得辛苦,但是一点都不后悔,直到如今。
高老师一来三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在进步;悄然无声里,我们都在成长。不由得,我就想起了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一句话:“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高老師是一棵参天大树,为我们遮挡绿荫;高老师是一朵洁白的祥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宽敞明亮的门;高老师用智慧和热情,唤醒我们成长,激励我们进步,希望我们传承。
成立工作室:形成教学主张
2014年,居然,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还做了工作室的导师。和高老师相比,我哪能做导师?充其量,也就是和大家摸爬滚打在一起。一开始,哪有什么方向,更没有什么主张。如果说有,也是受到高老师的影响。因为他每次来,接触最多的是我,受他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还是我。
“识文先辨体,解文先理序”,这是高老师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看到老师们不管什么课文都采用一样的教法,他比我们还要急。而老师们还“只缘身在此山中”呢!为此,我先后执教《夹竹桃》《广玉兰》,探寻该类课文独特的表达技巧。很快,我的一篇文章:《比较·聚焦·发现——以〈广玉兰〉教学为例谈“关注文体”教学》发表了。由此,掀开了“文体教学”研究的崭新一页。很快,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研究中,工作室成员先后执教《音乐之都维也纳》《莫高窟》《麋鹿》等课文,依据课标,紧紧抓住“阅读说明性文章,一要抓住要点,二要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两点展开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因此变得简洁明了,反响效果也很好。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句话工作室成员个个耳熟能详。因为,导师高林生指导我们教学时常常挂在嘴边。他提醒我们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更要有浓厚的篇章意识,进行篇章教学。他时常告诫我们:“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从低年级就要渗透,中年级要逐步训练,到了高年级就要熟练把握,形成能力。”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启示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寻找不同,但更要寻找相同之处——内在规律。这一篇和那一篇,这一类和那一类,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需要我们静心思考,潜心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们边实践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请教,边请教边反思。和工作室成员一起,我们提出了“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阅读教学主张,还总结归纳出六大教学策略和步骤:判定文体—指向表达—整体把握—比较教学—聚焦核心—以读促思。事实证明,我们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实在,不仅贴近一线教学实际,而且还能解决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因此,2016年,先后引起了《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等杂志的关注。工作室成员也因此受益颇多,得以迅速成长。多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实录、设计纷纷发表在各类杂志上;工作室成员从此再也不怕上公开课、研究课,一个个争着把工作室主张向周边推广,向外界辐射。
我们更加坚信:专业成长,离不开导师引领;团队发展,离不开伙伴相帮。2016年,“宁镇扬”巫新秋、孟纪军、张宏军工作室联盟应运而生。2017年,围绕“文体与表达”主题,我们将和全国同类研究方向的工作室结成联盟,携手共进,向着明亮那方,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芥子读书会:厚实底蕴学养
2007年,一群年轻人,因为喜欢阅读,所以聚在一起;因为热爱阅读,所以手捧诗书。于是,在巫新秋老师的一声轻轻召唤下,一杯清茶,一声问候,一群语文人手捧诗书,潜心阅读,自由生长。于是,诞生了一个民间组织——“芥子教师读书会”。“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三千世界,每个人都是芥子。”芥子虽小,但只要充实营养,一定会茁壮成长。
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季,我们一帮成员定期夜读《红楼梦》。清茶一杯,伴着淡淡的书香,屋外白雪皑皑,屋内暖意融融,交流读后感受,畅谈教学趣事,那真是惬意至极。每周都有阅读任务,每人都要定期宣讲。虽然学习辛苦,工作紧张,但一群人乐此不疲,积极向上。第二年,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我们做了一次读书汇报,每个学员都做专题汇报。专家学者给予了我们肯定和指导。我们也分享了快乐,收获了喜悦。
读书会就像一个种植园,成就了一片岁月的芬芳;读书会就像个孵化器,孕育出一批有理想、有思想、有境界的教师。其中,培养了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3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4人,镇江市骨干教师2人。如今,虽然我们解散了,分开了,但是,每每想来,总是那么回味无穷,意味深长。因为,我们知道:阅读是一种积累,可以让我们厚积薄发;阅读是一种分享,分享中可以获取前进的力量;阅读也是一种影响,影响一群人携手共同成长。
聘请高林生:名师引领成长
2010年,真是机缘巧合,有幸邀请到高林生老师来校讲学。高老师鹤发童颜,妙语连珠,笑声爽朗,中气十足。看不出他胸中居然安装着“起搏器”,更不知道他曾经号称“万人迷”。他年近七旬却思维清晰,表达流畅,抑扬顿挫,生动风趣。我深信:遇到了高人。高人,果然名不虚传。只可惜,我们相见恨晚。事实证明,他对于我们的影响甚远。
首先,高老师让我们对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是2011版之前的“试验稿”还是之后的“修订版”,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为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解读,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阅读还是习作,他让我们一定要清楚各年段要求,注意各年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还要注意螺旋上升、交替反复的特点。讲座中,他各种例子信手拈来,因此,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闲谈时,他历史典故谙熟于心,因此,总是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只要是高老师来,报告厅总是座无虚席。他不来的时候,课堂上,老师们看不到他的身影,却记住了高老师的声音:“即使是教学一个生字,也要关注‘五笔’,请记住:关注笔架(结构)、笔画、笔位、笔数,还有笔顺。”
其次,高老师的古文功底了得,我们深深为之折服。《诗经》《楚辞》张口就来,唐诗宋词滚瓜烂熟。我猜想:他的眼界、思维以及演讲,哪一样不是缘于他深厚的古文功底。相信他对传统文化也颇为熟悉:相声、快板、京剧……哪一样都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近朱者赤,我们学校也成立了国学班,从《诗经》《楚辞》到《古文观止》。自然而然地,他当仁不让,成了我们的国学导师。一开始,总是他说我们听,然后我们去消化吸收,再背诵、讲述给他听。再后来,大家一个个也要上台,我们说,他点评。我们一个个生怕出错,战战兢兢,但又想听听他的精彩点评。“送子涉淇”,他说淇水在当今河南,那里有个淇县,古称朝歌。淇水应该在淇县以东……听得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仿佛他老人家就是百度搜索引擎。虽然我们背得辛苦,但是一点都不后悔,直到如今。
高老师一来三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在进步;悄然无声里,我们都在成长。不由得,我就想起了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一句话:“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高老師是一棵参天大树,为我们遮挡绿荫;高老师是一朵洁白的祥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宽敞明亮的门;高老师用智慧和热情,唤醒我们成长,激励我们进步,希望我们传承。
成立工作室:形成教学主张
2014年,居然,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还做了工作室的导师。和高老师相比,我哪能做导师?充其量,也就是和大家摸爬滚打在一起。一开始,哪有什么方向,更没有什么主张。如果说有,也是受到高老师的影响。因为他每次来,接触最多的是我,受他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还是我。
“识文先辨体,解文先理序”,这是高老师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看到老师们不管什么课文都采用一样的教法,他比我们还要急。而老师们还“只缘身在此山中”呢!为此,我先后执教《夹竹桃》《广玉兰》,探寻该类课文独特的表达技巧。很快,我的一篇文章:《比较·聚焦·发现——以〈广玉兰〉教学为例谈“关注文体”教学》发表了。由此,掀开了“文体教学”研究的崭新一页。很快,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研究中,工作室成员先后执教《音乐之都维也纳》《莫高窟》《麋鹿》等课文,依据课标,紧紧抓住“阅读说明性文章,一要抓住要点,二要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两点展开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因此变得简洁明了,反响效果也很好。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句话工作室成员个个耳熟能详。因为,导师高林生指导我们教学时常常挂在嘴边。他提醒我们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更要有浓厚的篇章意识,进行篇章教学。他时常告诫我们:“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从低年级就要渗透,中年级要逐步训练,到了高年级就要熟练把握,形成能力。”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启示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寻找不同,但更要寻找相同之处——内在规律。这一篇和那一篇,这一类和那一类,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需要我们静心思考,潜心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们边实践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请教,边请教边反思。和工作室成员一起,我们提出了“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阅读教学主张,还总结归纳出六大教学策略和步骤:判定文体—指向表达—整体把握—比较教学—聚焦核心—以读促思。事实证明,我们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实在,不仅贴近一线教学实际,而且还能解决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因此,2016年,先后引起了《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等杂志的关注。工作室成员也因此受益颇多,得以迅速成长。多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实录、设计纷纷发表在各类杂志上;工作室成员从此再也不怕上公开课、研究课,一个个争着把工作室主张向周边推广,向外界辐射。
我们更加坚信:专业成长,离不开导师引领;团队发展,离不开伙伴相帮。2016年,“宁镇扬”巫新秋、孟纪军、张宏军工作室联盟应运而生。2017年,围绕“文体与表达”主题,我们将和全国同类研究方向的工作室结成联盟,携手共进,向着明亮那方,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