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的梦想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非洲有这样一则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说得多有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个人走得不仅不快,简直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成长就像剥洋葱,剥掉一层就会流一次眼泪。”确实,在我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有导师引领、伙伴相随、团队互助,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还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专业成长路。、
  芥子读书会:厚实底蕴学养
  2007年,一群年轻人,因为喜欢阅读,所以聚在一起;因为热爱阅读,所以手捧诗书。于是,在巫新秋老师的一声轻轻召唤下,一杯清茶,一声问候,一群语文人手捧诗书,潜心阅读,自由生长。于是,诞生了一个民间组织——“芥子教师读书会”。“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三千世界,每个人都是芥子。”芥子虽小,但只要充实营养,一定会茁壮成长。
  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季,我们一帮成员定期夜读《红楼梦》。清茶一杯,伴着淡淡的书香,屋外白雪皑皑,屋内暖意融融,交流读后感受,畅谈教学趣事,那真是惬意至极。每周都有阅读任务,每人都要定期宣讲。虽然学习辛苦,工作紧张,但一群人乐此不疲,积极向上。第二年,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我们做了一次读书汇报,每个学员都做专题汇报。专家学者给予了我们肯定和指导。我们也分享了快乐,收获了喜悦。
  读书会就像一个种植园,成就了一片岁月的芬芳;读书会就像个孵化器,孕育出一批有理想、有思想、有境界的教师。其中,培养了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3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4人,镇江市骨干教师2人。如今,虽然我们解散了,分开了,但是,每每想来,总是那么回味无穷,意味深长。因为,我们知道:阅读是一种积累,可以让我们厚积薄发;阅读是一种分享,分享中可以获取前进的力量;阅读也是一种影响,影响一群人携手共同成长。
  聘请高林生:名师引领成长
  2010年,真是机缘巧合,有幸邀请到高林生老师来校讲学。高老师鹤发童颜,妙语连珠,笑声爽朗,中气十足。看不出他胸中居然安装着“起搏器”,更不知道他曾经号称“万人迷”。他年近七旬却思维清晰,表达流畅,抑扬顿挫,生动风趣。我深信:遇到了高人。高人,果然名不虚传。只可惜,我们相见恨晚。事实证明,他对于我们的影响甚远。
  首先,高老师让我们对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是2011版之前的“试验稿”还是之后的“修订版”,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为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解读,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阅读还是习作,他让我们一定要清楚各年段要求,注意各年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还要注意螺旋上升、交替反复的特点。讲座中,他各种例子信手拈来,因此,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闲谈时,他历史典故谙熟于心,因此,总是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只要是高老师来,报告厅总是座无虚席。他不来的时候,课堂上,老师们看不到他的身影,却记住了高老师的声音:“即使是教学一个生字,也要关注‘五笔’,请记住:关注笔架(结构)、笔画、笔位、笔数,还有笔顺。”
  其次,高老师的古文功底了得,我们深深为之折服。《诗经》《楚辞》张口就来,唐诗宋词滚瓜烂熟。我猜想:他的眼界、思维以及演讲,哪一样不是缘于他深厚的古文功底。相信他对传统文化也颇为熟悉:相声、快板、京剧……哪一样都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近朱者赤,我们学校也成立了国学班,从《诗经》《楚辞》到《古文观止》。自然而然地,他当仁不让,成了我们的国学导师。一开始,总是他说我们听,然后我们去消化吸收,再背诵、讲述给他听。再后来,大家一个个也要上台,我们说,他点评。我们一个个生怕出错,战战兢兢,但又想听听他的精彩点评。“送子涉淇”,他说淇水在当今河南,那里有个淇县,古称朝歌。淇水应该在淇县以东……听得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仿佛他老人家就是百度搜索引擎。虽然我们背得辛苦,但是一点都不后悔,直到如今。
  高老师一来三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在进步;悄然无声里,我们都在成长。不由得,我就想起了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一句话:“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高老師是一棵参天大树,为我们遮挡绿荫;高老师是一朵洁白的祥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宽敞明亮的门;高老师用智慧和热情,唤醒我们成长,激励我们进步,希望我们传承。
  成立工作室:形成教学主张
  2014年,居然,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还做了工作室的导师。和高老师相比,我哪能做导师?充其量,也就是和大家摸爬滚打在一起。一开始,哪有什么方向,更没有什么主张。如果说有,也是受到高老师的影响。因为他每次来,接触最多的是我,受他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还是我。
  “识文先辨体,解文先理序”,这是高老师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看到老师们不管什么课文都采用一样的教法,他比我们还要急。而老师们还“只缘身在此山中”呢!为此,我先后执教《夹竹桃》《广玉兰》,探寻该类课文独特的表达技巧。很快,我的一篇文章:《比较·聚焦·发现——以〈广玉兰〉教学为例谈“关注文体”教学》发表了。由此,掀开了“文体教学”研究的崭新一页。很快,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研究中,工作室成员先后执教《音乐之都维也纳》《莫高窟》《麋鹿》等课文,依据课标,紧紧抓住“阅读说明性文章,一要抓住要点,二要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两点展开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因此变得简洁明了,反响效果也很好。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句话工作室成员个个耳熟能详。因为,导师高林生指导我们教学时常常挂在嘴边。他提醒我们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更要有浓厚的篇章意识,进行篇章教学。他时常告诫我们:“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从低年级就要渗透,中年级要逐步训练,到了高年级就要熟练把握,形成能力。”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启示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寻找不同,但更要寻找相同之处——内在规律。这一篇和那一篇,这一类和那一类,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需要我们静心思考,潜心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们边实践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请教,边请教边反思。和工作室成员一起,我们提出了“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阅读教学主张,还总结归纳出六大教学策略和步骤:判定文体—指向表达—整体把握—比较教学—聚焦核心—以读促思。事实证明,我们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实在,不仅贴近一线教学实际,而且还能解决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因此,2016年,先后引起了《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等杂志的关注。工作室成员也因此受益颇多,得以迅速成长。多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实录、设计纷纷发表在各类杂志上;工作室成员从此再也不怕上公开课、研究课,一个个争着把工作室主张向周边推广,向外界辐射。
  我们更加坚信:专业成长,离不开导师引领;团队发展,离不开伙伴相帮。2016年,“宁镇扬”巫新秋、孟纪军、张宏军工作室联盟应运而生。2017年,围绕“文体与表达”主题,我们将和全国同类研究方向的工作室结成联盟,携手共进,向着明亮那方,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现象:作文背后的故事——千树万树梨花开  故事1:失落的酸楚  有一次,老师把作文本发了下来,同学们争着互相看评语,我也急忙打开本子。“啊!”老师的评语像针一样刺着我:“事情不够真实,重写!”我哭了,这是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写成的,怎么……我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老师,请不要在我的本子上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痕!  故事2:心惊胆战  我对作文“情有独钟”,写一篇作文,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文学可以塑造人,改变人。“文以载道”,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但语文课不是德育课,语文教师不同于班主任专业德育的包罗万象和大水漫灌,语文学科的德育是抓住契机、有的放矢的,有时候只是寥寥数语,就能起到育人、育心的作用。  教做学问——滴灌的力量  语文学科之所以天然就和德育有紧密联系,是因为育人理念早就写在了语文课本里。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课文,无不
在绍兴柯岩风景区的鲁镇景区内,每逢节日长假都会出现一个特殊的人物——“祥林嫂”,以吸引游客的眼球。这一鲁迅笔下人物形象的设计根据,就是《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有人分析这句话的语用现象后认为:作者用逗号把“空的”二字与前面隔开,使语言节奏变得短促。“内中一个破碗”停顿一下才说出“空的”,表明叙述者不忍睹、不忍说祥林嫂连饭也要不来的孤苦惨境,流露出对祥林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美妙画面。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回顾三幅画面  1.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爷爷写的《草原》,请大家把课题读一遍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它还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也说过:“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因此,从本质上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
在哲学家那里,“微”是朴素的行为智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科学家那里,“微”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达尔文);在文学家那里,“微”是恰到好处的风景:“微雨燕双飞”“微微风簇浪”……而在我的眼中,“微”对“真语文”却有着别样的意蕴。  入乎“微”,才能推动语文教育真变革。在我国学者查有梁看来,教育建模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宏观层面主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互动式教学是发挥学
一、据形索义,识字解题  师:先来认一个字。(出示甲骨文 )  生:人。  师:你们异口同声地说“人”。我们先来看它的下半部分,是“大”字,一个人张开双臂的形状,上面是圆圆的头。这个字本义就是头顶,头顶是人身体的最高处,于是字义引申为很高。古人认为最高的是什么呢?  生:(恍然大悟)天。  (师板书:天)  师:一点就通,确实是“天”字。认第二个字。(出示甲骨文)  生:门。  师:这是繁体字的“
一、激趣导入  师:说来,你也许不信,作文特好玩。在数学里边,“一加一”只能等于“二”,还能等于几?  生:是的,只能等于“二”,不能有其他答案。  师:“二乘二”呢?  生:“二乘二”得“四”。  师:“二二得四”,不能等于“五”。但是,语文就不一样了,它变化无穷。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比如,就拿我们忌讳的这个“死”字来说,“生命的终结”叫“死”。“死”是口头用语,书面用语则叫“去世
【教材解读】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  文中共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有些教师认为该文中描写列宁的笔墨很多,因此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列宁。但我不赞成这种观点,我认为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小男孩。我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编者选择这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