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的发展备受期待,幼教专科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笔者从幼教专业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中职语文新课改要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就必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紧扣幼师岗位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语文应用 能力 职业需求 课程改革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将学前教育列为发展重点,幼教专业作为幼儿园师资培养的主阵地备受关注,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无疑是当务之急。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和结构上更突破性地将职业模块作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有效推动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但目前来看语文教学中的“职业化”特色并不明显,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也不强,教师在授课时无视学生的专业属性,其结果必然是让语文陷入教师叫苦、学生痛苦的尴尬境地。要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学用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在有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中提高职业能力,从而认同语文教学,提高学习兴趣,这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中得到了有力证明。
一、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观念革新势必先行
语文教学要走出当前困境必须先从观念上除旧布新。摈弃会考及格=合格。原本职高学生语文基础就薄弱,加上课堂教学时间又被专业技能课挤压,职高语文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失衡”,当语文课也不可避免地变成“鸡肋”的时候,帮助学生会考过关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而一线语文教师都明白,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题库加上适当改造作文范例就可以轻松过关的会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深入行业广泛调研,提炼职业能力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拳头”专业,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重视,家长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深入幼教行业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进一步明确该行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经过对区内外15所不同层次的幼儿园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幼教行业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能根据职业需求,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具备较强的幼儿文学作品的解读领悟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能根据语言环境,借助语气、表情、肢体动作恰当地表情达意。
3.语言交际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准确、清晰、得体、有条理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三、依据职业能力需求,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课改之必要与艰难。我们认为,要体现职业能力需求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进行整合。
1.调整教学结构。主要体现在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见习活动相结合;常规必修课与能力训练选修课相结合;阅读教学课与实践活动课相结合的多元模式,既不失语文教学的独立性,又能落实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比如《自我介绍》这一节课,学生通过小组教学方案设计评比和语文老师课前辅导两个环节,最后由幼一(5)班的张同学来任教,该生广泛查阅资料,多次修改教学活动设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最终,张同学还被其他语文老师借到平行班上课,也深受好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作为场外指导调控课堂节奏,真正实现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2. 强化实践活动。《新大纲》明确提出:教师要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作为本次改革的重点,我们着重通过强化实践活动,注重挖掘教学活动中的专业要素,并对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改造,把语文教学嵌入到专业能力训练中去。比如教材《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一文后有一个实践活动,要求调查宁波的老街和老屋。针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的这一特性,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主题图片并制作成PPT的形式来进行汇报展示,要求图片的解说词要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的特性,从而培养了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最终,学生富有表演性的解说赢得了阵阵掌声。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新理论、新思想,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信念,因需施教,强调实效,努力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适应职业需求负责。当然,我们在强调实用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在能力培养的过程,我们更看重学生参与热情和责任意识,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梁鸿伟.提高中职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探索和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08.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语文应用 能力 职业需求 课程改革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将学前教育列为发展重点,幼教专业作为幼儿园师资培养的主阵地备受关注,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无疑是当务之急。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和结构上更突破性地将职业模块作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有效推动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但目前来看语文教学中的“职业化”特色并不明显,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也不强,教师在授课时无视学生的专业属性,其结果必然是让语文陷入教师叫苦、学生痛苦的尴尬境地。要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学用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在有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中提高职业能力,从而认同语文教学,提高学习兴趣,这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中得到了有力证明。
一、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观念革新势必先行
语文教学要走出当前困境必须先从观念上除旧布新。摈弃会考及格=合格。原本职高学生语文基础就薄弱,加上课堂教学时间又被专业技能课挤压,职高语文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失衡”,当语文课也不可避免地变成“鸡肋”的时候,帮助学生会考过关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而一线语文教师都明白,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题库加上适当改造作文范例就可以轻松过关的会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深入行业广泛调研,提炼职业能力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拳头”专业,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重视,家长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深入幼教行业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进一步明确该行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经过对区内外15所不同层次的幼儿园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幼教行业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能根据职业需求,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具备较强的幼儿文学作品的解读领悟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能根据语言环境,借助语气、表情、肢体动作恰当地表情达意。
3.语言交际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准确、清晰、得体、有条理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三、依据职业能力需求,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课改之必要与艰难。我们认为,要体现职业能力需求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进行整合。
1.调整教学结构。主要体现在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见习活动相结合;常规必修课与能力训练选修课相结合;阅读教学课与实践活动课相结合的多元模式,既不失语文教学的独立性,又能落实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比如《自我介绍》这一节课,学生通过小组教学方案设计评比和语文老师课前辅导两个环节,最后由幼一(5)班的张同学来任教,该生广泛查阅资料,多次修改教学活动设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最终,张同学还被其他语文老师借到平行班上课,也深受好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作为场外指导调控课堂节奏,真正实现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2. 强化实践活动。《新大纲》明确提出:教师要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作为本次改革的重点,我们着重通过强化实践活动,注重挖掘教学活动中的专业要素,并对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改造,把语文教学嵌入到专业能力训练中去。比如教材《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一文后有一个实践活动,要求调查宁波的老街和老屋。针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的这一特性,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主题图片并制作成PPT的形式来进行汇报展示,要求图片的解说词要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的特性,从而培养了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最终,学生富有表演性的解说赢得了阵阵掌声。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新理论、新思想,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信念,因需施教,强调实效,努力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适应职业需求负责。当然,我们在强调实用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在能力培养的过程,我们更看重学生参与热情和责任意识,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梁鸿伟.提高中职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探索和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