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教学大纲提出了更加严格以及更加明确的要求,从数学这一角度出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思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育 创新能力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57-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实施数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现我国教育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从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巧妙进行点拨,充分调动初中学生思维主动性,创设有效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初中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灵活性以及个性化。
一、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的概念与定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设计富有生活性的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多种途径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影子的存在,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首先,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19世纪俄国教育局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这个巨大数学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增强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间的亲切感,引导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地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数学教师要善于展示数学美,利用实际生活中数学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比如:大街上的广告牌、不同建筑物的设计类型、学习用品等等。其中隐含很多的数学知识和几何图形,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加绚丽多姿,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新颖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掌握它,在系统的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思维美,体验数学和谐统一、简单的美。
二、精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学家陈宪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方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要求他们做到勤于分析,善于思考,敏于联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设计适度型问题,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创新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质疑发现了万有引力。适度问题的提出,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规律,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发展水平,课堂中有意识的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敏捷。
2.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教师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能详细的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支持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和鼓励学生一些新奇怪异的想法。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不断为教育提供更多、更优的技术支持, 尤其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多媒体作为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特点,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通过在大屏幕上的展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感。用计算机可揭示常规数学中很难解决的动态数学问题及数学规律,能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和繁琐的演算过程, 复杂的数形关系变得简单起来。数学老师利用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声、光、形、色立体媒介, 使教学内容的讲授由枯燥变为生动, 由抽象变为具体, 由静态变为动态, 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可感的材料,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来看待与分析问题,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机遇,充分认识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创新教育有机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挑战、敢于实践、善于提问,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启兵.在思维创新中尽显主体“本色”——浅谈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2]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S2).
[4]叶立军,方均斌,林永伟.现代数学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尹成湖.创新的理性认识及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育 创新能力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57-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实施数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现我国教育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从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巧妙进行点拨,充分调动初中学生思维主动性,创设有效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初中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灵活性以及个性化。
一、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的概念与定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设计富有生活性的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多种途径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影子的存在,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首先,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19世纪俄国教育局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这个巨大数学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增强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间的亲切感,引导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地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数学教师要善于展示数学美,利用实际生活中数学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比如:大街上的广告牌、不同建筑物的设计类型、学习用品等等。其中隐含很多的数学知识和几何图形,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加绚丽多姿,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新颖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掌握它,在系统的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思维美,体验数学和谐统一、简单的美。
二、精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学家陈宪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方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要求他们做到勤于分析,善于思考,敏于联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设计适度型问题,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创新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质疑发现了万有引力。适度问题的提出,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规律,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发展水平,课堂中有意识的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敏捷。
2.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教师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能详细的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支持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和鼓励学生一些新奇怪异的想法。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不断为教育提供更多、更优的技术支持, 尤其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多媒体作为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特点,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通过在大屏幕上的展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感。用计算机可揭示常规数学中很难解决的动态数学问题及数学规律,能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和繁琐的演算过程, 复杂的数形关系变得简单起来。数学老师利用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声、光、形、色立体媒介, 使教学内容的讲授由枯燥变为生动, 由抽象变为具体, 由静态变为动态, 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可感的材料,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来看待与分析问题,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机遇,充分认识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创新教育有机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挑战、敢于实践、善于提问,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启兵.在思维创新中尽显主体“本色”——浅谈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2]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S2).
[4]叶立军,方均斌,林永伟.现代数学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尹成湖.创新的理性认识及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