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欢笑一屋情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二十年了,我们天天在谈“高效课堂”,那么何为“高效课堂”?
  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在一节课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教育应该是充满情感的事业,充满美的事业”,而语文学科更多的担当着这样一项重要的使命。
  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功能和任务,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的审美性,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加强审美教育,拓展审美教育的范围。应试教育偏重于学生的理解、判断、推理、记忆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持久的艺术熏陶。积极开展审美教育是弥补应试教育的这一严重缺陷,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十年寒窗”是一个少年儿童进入成年的课堂生活的形象概括,是作为一个自然人进入社会人的较漫长的生命时段,带着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广大世界的无垠宇宙的不断的新感受、新的烦心、新的错愕、感叹、赞美、依恋和悲伤……种种情感、种种感受,渡过这重要的少年时代,这就给语文课堂教学在不同年级段,提出了许多严苛的且在不断增长的更新的要求。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担负着通过语言的教与学,写与读等种种活动,既要调节枯燥乏味的学生生活,解除学生大脑疲劳,又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敏锐感知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最终完成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的、带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养成,即人格、素质和美学观等。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里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工具,而课文和课外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历史的文化积淀。从古到今的文学著述,由外国到中国的名著巨篇则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的巨大的遗产。理想、精神、趣味、形式都是语文学科审美的对象,概括起来,不外乎为:爱国主义、人文主义、风俗人情、自然风光、幻想向往……
  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呢?我就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朗读咏叹,心领神会
  朗读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情感内容,声情并茂的教师贩毒,同学生新鲜生动的朗读相结合,主观客观、主体客体互为影响,渲染感召的功力帮助广大师生进入作品,进入意境,它是获得美感的首要条件。技术性的轻重读,拖音和缩音同样有情有味。绘声绘色的活动,实则在学生的思维世界活画出文学作品的立体的图画与情景。
  《诗经》中的赋比与起兴;
  《再别康桥》中的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
  ……
  2拓展思路,延展新知
  单纯的文章学习,并不能产生全面完整的形象感知,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出作品的意境。
  元人马致远的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篇文章美在 ?教师就不能孤立地讲解,就该以类相比,以作者身世处境相佐。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景象,幻出多样的美。同事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风格不同的意境。如:
  “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表现宏寂之境
  “明河有影微微处,清露无声万木中”——表现幽微之境
  景与情的交融互渗,被学生理解了,才能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晶莹 的景,才能在课堂间增加丰富的联想。开辟新的境界。
  3广泛涉猎,积累沉淀
  独立的篇目并不能完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对审美对象的吃“透”,须借助大量的辅助阅读,在丰富的积累中才能体会语文的美感。学习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那“大江东去……”,课堂进行中,就该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唐人诗句的映衬。也可以把曾经学过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和杜牧的诗《赤壁》带进来进行赏析和比较,这种题“外”之举,并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正文与文“外”,一为佐证,更方便了审美更方便了学生理解诗情画意,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素质。
  4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中国文化强调,书画同源,文史相通。国风幽明,楚辞瑰丽,汉魏风骨,秦汉文章,唐诗宋词……这些正是语文教学的一条松散而又精细的“线”。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落实这样一个中国文学、文化历史的学习体系。尽管我们每个人接触的领域是有限的,我们不会也不可能精通各种艺术独有的美,更不是专门的“美学”的专家,但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就该有求“博”而不必“渊”的特点,尽可能自觉地去涉猎风多有关美学知识,使我们人人都能成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万事通,更会有助于美的发现和传播,在学生愉悦的精神状态中去感知美,再发乎情,止乎理,最终取得知识,获得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不可单纯为学问而学问,课文材料中的人、事、物同中学生平行获得的历史、地理、美术、生物等等学科知识截面要形成不规则,但又有一定秩序的对应。学生和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互动,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碰撞出火花,获得情感的共鸣,享受美的教育。
  ——愿一屋欢笑一屋情!
其他文献
合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一滴水要想不干涸的唯一办法就是融入大海,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的唯一选择就是融入团队。在体育活动中,合作能力既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必备的素质也是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发展的一种能力,需要活动者与他人通力合作,才能使集体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的经历等影响,学生往往不会合作或少合作,缺少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影响课
期刊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的知识对事物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估计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就应该从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1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在班级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德育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以“爱”为班级管理的基石,以榜样为班级管理的向导,以班干部管理为班级管理的桥梁,以班集体奋斗目标为班级管理的动力,以班级管理方案为班级管理的舵手,以关注学生的习惯为班级管理的突破口,以合作为班级管理质量的帮手,以不断总结为班级管理的保障。班主任工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目标切合实际,用心去做,定能水到渠
期刊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学钢琴来说,方法问题尤为重要,钢琴的技巧性极强,比起其它的专业性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花费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每个人练琴的收效是不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练琴方法和练琴习惯是否正确。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效率就高;方法不当,则是事倍功半,效率就低。因此是否按照科学的方法练琴就成了学琴进步快慢的重要因素。对于学习钢琴
期刊
【摘要】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班级管理就更成为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那么,该如何管理好班级呢?鄙人认为,要成功管理好一个班级,应注重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感教育的培养;尊重与激励;培养学生决策;管理能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发展,有鉴于此,班级的管理就尤显重要,特别是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班级管理
期刊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帮’之称。中国人们热情奔放,文明礼仪,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崇尚礼仪。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不文明,没礼貌的行为随处可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弘扬祖国礼仪传承的重要,因此,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幼儿礼仪教育的课题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感受颇深。  特别是
期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这句话来形容聋校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是再合适不过了。聋生由于生理障碍,产生自卑心理,加之表达交流不畅,心里的想法、委屈、困惑、喜悦等情绪无法适时正确宣泄。时间久了,导致想法平淡了,喜悦和快乐不浓烈了,委屈和困惑压抑与内心成为死结了。这就是大多数聋生“死水一潭,波澜不惊”的状态症结之所在。所以做为聋校的班主任,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全方位关注聋生,构建家校联合,教师家长联手的
期刊
【摘要】中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养成习惯形成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小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从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的小事抓起、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关键期抓起两个方面,谈了班主任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生;行为习惯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
期刊
21世纪,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替着,。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个性各异、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新型学生,过去那种包办代替的保姆式的班主任已不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融情入理,作好专业班主任。  1营造氛围,促进优良班风  1.1班主任是班级方向的引领者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仔细琢摩重点有三项:建立班级文化;班级日常管理和个别生教育。  每一次新班级建立
期刊
“教学名师”,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以特殊才干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著称,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领衔、示范、激励、凝聚和辐射等支配作用,引领着教改新潮流。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教学的专家。然而,名师的慢慢人生征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都有自己“面壁十年图破壁”的不懈奋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其备课之方法就是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