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做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能很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可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文化底蕴,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
课堂教学要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一是教师的角色要变。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
二是教学行为要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
三是学习方式要变。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四是课程观念要变。教师们要体验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体验,课程是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五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变。从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我感到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知识品位在提升,越来越感悟到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二、我对目前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程改革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和困惑,应该说这些思考或困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教师的主要困惑在哪里?这就需要反思性教学。我对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的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进行无节制的自主合作学习。“自主”不是“自流”,“合作”不是“合坐”,不是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
二是有的教师无限度的学科整合。学科整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凸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反之,贪多求全,四面出击,使教學目标缺乏重点,失去亮点。
三是有的教师无限制的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认知的阵地当做了自己表演的舞台。计算机媒体的运用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一种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是有的教师无目的的融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是钢性的、是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有的教师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三个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突出某一目标,忽略某一目标,没有有机的融合三个维度。
三、我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和几点建议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状态。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可以构建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可奢望仅靠职前师范教育就可获得这些特征,而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探究、积淀。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
2、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批判地审视自己,包括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主动抛弃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新信息的获得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才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有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情景再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回忆写出自己的经验或回看自己的录像课或听自己的录音课,并认真分析。
同伴互助。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焦点切入。教研组活动的时候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所共享。
行动指南。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调查和探究。
(四)课后反思的写法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記“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教学反思绝不是写一篇文章了事,而是要有反思后的行为跟进,是教学中的行为活动,而不是思维活动。当教师的行为跟进后再反思,再跟进,循环往复没有止境。所外现出来的是教师水平的层层提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提高。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做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能很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可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文化底蕴,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
课堂教学要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一是教师的角色要变。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
二是教学行为要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
三是学习方式要变。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四是课程观念要变。教师们要体验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体验,课程是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五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变。从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我感到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知识品位在提升,越来越感悟到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二、我对目前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程改革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和困惑,应该说这些思考或困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教师的主要困惑在哪里?这就需要反思性教学。我对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的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进行无节制的自主合作学习。“自主”不是“自流”,“合作”不是“合坐”,不是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
二是有的教师无限度的学科整合。学科整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凸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反之,贪多求全,四面出击,使教學目标缺乏重点,失去亮点。
三是有的教师无限制的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认知的阵地当做了自己表演的舞台。计算机媒体的运用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一种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是有的教师无目的的融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是钢性的、是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有的教师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三个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突出某一目标,忽略某一目标,没有有机的融合三个维度。
三、我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和几点建议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状态。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可以构建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可奢望仅靠职前师范教育就可获得这些特征,而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探究、积淀。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
2、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批判地审视自己,包括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主动抛弃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新信息的获得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才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有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情景再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回忆写出自己的经验或回看自己的录像课或听自己的录音课,并认真分析。
同伴互助。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焦点切入。教研组活动的时候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所共享。
行动指南。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调查和探究。
(四)课后反思的写法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記“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教学反思绝不是写一篇文章了事,而是要有反思后的行为跟进,是教学中的行为活动,而不是思维活动。当教师的行为跟进后再反思,再跟进,循环往复没有止境。所外现出来的是教师水平的层层提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