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深圳市南山区提出打造教育“南山质量”,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下面是南山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包括打造教育“南山质量”的顶层设计当中,我们的理论思考和观念引领。
我们反复在学校和老师之中传播这样一个观点:不要认为现在我们孩子的条件太好了,其实如今的他们更加需要关爱和呵护,他们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比我们那个时候更加复杂。他们面临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所以说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选择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包括我们现在感觉到的——价值迷失、信仰危机、拜金主义等,也在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不能忽视我们的学生所面临的生存和成长的环境,不能忽视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状况。
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就是“纽扣效应”。从社会学来说,也确实有一个“纽扣效应”,那么应该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
关于发展任务的论述我们引用两个社会心理学家的讲法。
其一是发展理论说。发展理论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完成得好,这一个体与外部,包括社会、他人、自然等关系就会和谐,其个体的生存状态就会顺畅快乐;相反,则会与外部适应不良,冲突不断,甚至会出现反社会的现象,其自身也会面临多方面的失败。发展任务学说给6-12岁儿童开出的九项任务中,有一项任务就是“形成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集团的看法”,其实就是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的价值观教育应在小学时期开始。
其二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说。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到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也就是大约15岁的时候,就应该是遵守法则和秩序,形成社会契约定向的阶段,这正好是我们小学到初中的阶段。
在复杂的大环境下,价值选择就更加重要了。首先,这要求我们必须站位高。这倒并不是在于我们给学生讲多少道理。而是什么呢?是要更多地让学生学出兴趣,去主动选择积极学习。那么怎样选择呢?要让我们学生学会选择,就得要进行价值澄清、价值体验,等等。尤其是价值体验,只有体验了、实践了,才有可能形成共识。在南山,我们对家长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在身心健康、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诸项中,看重道德品质的家长人数最多。因此,我们说最重要的是价值的选择。如果我们在教育的选择当中,能够为他们的物质、精神和社会提供支撑,那么我们教育是不是成功的?当然了,物质的支撑是为了学生能够生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的能力;提供自我精神的支撑,包括坚定的信仰和完善的人格;提供社会的支撑,包括了正确的价值体系。那么,最终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和他们的生活现实,尤其他们的根本需要,也就是个人能力、个人需要,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最终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在中小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应该达成共识。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发展,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分享,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主体。共识意味着妥协,共识意味着多元。当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时候,任何文化或价值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文化或价值,那么最终达成共识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要在这里,谈谈自己思考的几点共识。
合法性共识。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有很多是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到底学校里面的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做到什么程度最有效和最合适?我以为,应该在它的合法性方面进行界定。
目标共识。毋庸置疑,立德树人和党的教育方针就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共识。
内容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是我们内容的共识。我们要看到内容共识,我想这对我们非常的有启发。
主体共识。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定不是我们上级的文件发一下,我们老师的课堂讲一讲就能够完成的。它一定是全要素的、无边界的一个共识,需要主体去完成的。
策略共识。策略共识里有五个方面。第一,一定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教育者要想法带领学生去寻找真理。第二,要围绕着新的生活展开,而不需要另外去寻找教育的体系。第三,要强调实践、体验、创造,因为体验以后方可形成共识。第四,以变迁和动态的社会和世界为价值观教育的背景。第五,重视互联网和各类媒体的作用,定期进行教育交流。
我们反复在学校和老师之中传播这样一个观点:不要认为现在我们孩子的条件太好了,其实如今的他们更加需要关爱和呵护,他们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比我们那个时候更加复杂。他们面临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所以说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选择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包括我们现在感觉到的——价值迷失、信仰危机、拜金主义等,也在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不能忽视我们的学生所面临的生存和成长的环境,不能忽视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状况。
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就是“纽扣效应”。从社会学来说,也确实有一个“纽扣效应”,那么应该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
关于发展任务的论述我们引用两个社会心理学家的讲法。
其一是发展理论说。发展理论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完成得好,这一个体与外部,包括社会、他人、自然等关系就会和谐,其个体的生存状态就会顺畅快乐;相反,则会与外部适应不良,冲突不断,甚至会出现反社会的现象,其自身也会面临多方面的失败。发展任务学说给6-12岁儿童开出的九项任务中,有一项任务就是“形成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集团的看法”,其实就是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的价值观教育应在小学时期开始。
其二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说。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到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也就是大约15岁的时候,就应该是遵守法则和秩序,形成社会契约定向的阶段,这正好是我们小学到初中的阶段。
在复杂的大环境下,价值选择就更加重要了。首先,这要求我们必须站位高。这倒并不是在于我们给学生讲多少道理。而是什么呢?是要更多地让学生学出兴趣,去主动选择积极学习。那么怎样选择呢?要让我们学生学会选择,就得要进行价值澄清、价值体验,等等。尤其是价值体验,只有体验了、实践了,才有可能形成共识。在南山,我们对家长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在身心健康、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诸项中,看重道德品质的家长人数最多。因此,我们说最重要的是价值的选择。如果我们在教育的选择当中,能够为他们的物质、精神和社会提供支撑,那么我们教育是不是成功的?当然了,物质的支撑是为了学生能够生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的能力;提供自我精神的支撑,包括坚定的信仰和完善的人格;提供社会的支撑,包括了正确的价值体系。那么,最终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和他们的生活现实,尤其他们的根本需要,也就是个人能力、个人需要,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最终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在中小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应该达成共识。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发展,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分享,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主体。共识意味着妥协,共识意味着多元。当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时候,任何文化或价值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文化或价值,那么最终达成共识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要在这里,谈谈自己思考的几点共识。
合法性共识。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有很多是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到底学校里面的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做到什么程度最有效和最合适?我以为,应该在它的合法性方面进行界定。
目标共识。毋庸置疑,立德树人和党的教育方针就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共识。
内容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是我们内容的共识。我们要看到内容共识,我想这对我们非常的有启发。
主体共识。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定不是我们上级的文件发一下,我们老师的课堂讲一讲就能够完成的。它一定是全要素的、无边界的一个共识,需要主体去完成的。
策略共识。策略共识里有五个方面。第一,一定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教育者要想法带领学生去寻找真理。第二,要围绕着新的生活展开,而不需要另外去寻找教育的体系。第三,要强调实践、体验、创造,因为体验以后方可形成共识。第四,以变迁和动态的社会和世界为价值观教育的背景。第五,重视互联网和各类媒体的作用,定期进行教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