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课程的问卷调查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必定离不开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本文以西北师大知行学院2008级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所开设《英美概况》文化类课程对学生学习语言是否有益,并提出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文化学习的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文化与语言
  “英美概况”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现在为三年级上学期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学习语言是否有所帮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何反应?笔者通过对所授课的西北师大知行学院2008级英语专业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最后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提出几种上好文化课的办法。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化中的语言”角度认知语言在文化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以通过语言来反映,这可以从“语言中的文化”这个角度认知文化在语言中的地位。
  《英美概况》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必修课,涵盖6个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庞杂,信息量大。该课程对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都发挥着直接作用。
  本文以文化课程本身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笔者讲授的《英美概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探讨了以下问题:1.学生如何看待文化课程与语言学习的关系?2.学生是否真正能够从中受益?3.学生喜爱哪些教学方法?
  二、问卷调查的背景、对象和内容
  《英美概况》是西北师大知行学院为英语专业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一门文化课程,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共36个课时。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1)课程讲授;(2)分组讨论;(3)观看影视作品。
  为检验自己一学期的教学成果,也为了解答引言中提到的三个问题,笔者在学期末对2008级英语专业的4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为:
  1.在上此课程前,你认为有必要在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吗?
  2.上完这门课程后,你觉得对你有何裨益?
  3.在以下形式中,你最喜欢哪种上课方式?为什么?
  (1)老师的讲解(2)观看影视材料(3)讨论(4)表演
  4.你认为还可采用何种方式?
  笔者发放了400份试卷,回收有效问卷386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对文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92%的学生认为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知识,他们的理由大致可分为几种。
  1.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文化才能够产生和传承。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反映。
  2.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使用所学习的语言结合文化进行有效的交际。要进行有效的交际就是在掌握一门语言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语言所传递的准确信息。
  3.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差异,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不断地提高文化素养。学生对语言学习中文化知识的掌握的必要性的认识,笔者认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从英语语言测试要求来看,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人文知识的考查内容中加大了文化课程内容的分量。从历年的试卷中都有相关内容的考查点,如2006年TEM 8中有4道题涉及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知识,2010年TEM8中有3道题考查本课程内容,所以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可以有助于提高测试的成绩。
  从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和教学要求来看,目前全国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依然遵循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明确规定:“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在课程的设置的方向是“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授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差异,熟悉语言的文化内涵。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文化课程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翻译、文学和语言学等课程上的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有以下几点收获。
  词汇学习——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助于准确理解词汇,学习英语。如果只把一个个的词、词组、短句学好,掌握其读音拼写及意思,再掌握些语法,而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的运用中是行不通的。如Parliament(议会)来自其字源动词“Parly”,意思就是讨论、谈判,学生就会理解议会就是讨论、议论和商量事务的地方。单词具有字面意义和涵义。字面意义就是基本或明显的意义,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义,英语国家中,很多词汇来源于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及圣经等,表现出英语国家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
  交际能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功能。由于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方式、社会习俗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势必影响到语言的运用。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往往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表达,造成运用不恰当、不得体的现象,使交流受阻,从而影响沟通与合作。在学习中学生了解到虽然苏格兰属于英国的一部分,但不喜欢被称为English,而愿意被称为Scottish,其原因和英格兰及苏格兰的历史相关。
  人文素养——英语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要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在确认自己文化价值中与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学生通过英语教育形成文化自觉,做文化自觉人。要知道自己文化的美,同时要学习别人文化的美,不要居高自大。美的文化要放在一起共享,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只能在创造人类新文明中获得新生。学生在外来文化冲击的浪潮中,汲取精华,弃其糟粕。   从调查中发现,在此课程学习中有90%的学生最喜欢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由于大多数学生还未能到国外去亲身体验异国文化,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就为课程构建了身临其境的文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给他们的联想留下广阔的空间,从而使他们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更立体、更开放。69%的学生表示教师的讲授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文化的兴趣,教师讲授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差异,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并把它用于交际中,从而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53%学生对分小组讨论表示可以让他们加深相关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与课程知识相关的讨论话题以供学生分组讨论时选用,发表各自的观点,交流意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从讨论中获益。
  四、结论与启示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素养是语言学习者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发现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但是要真正知道自己在不同语言背景下该怎样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文化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本民族语言文化与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差异,在培养文化意识的活动中不同文化的比较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以下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1)认真阅读课本,找出是否有跨文化的内容。比如,当阅读到亚瑟王发明的圆桌制度时,让学生联想到中国的方桌、八仙桌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理解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2)找出书中涉及文化的内容并将其进行横向比较。文化常识往往是通过点滴积累得到的,如美国在争取独立建国的时期,中国正处于清朝的乾隆年间,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何美国建国不过200多年的历史,为何能迅速超越拥有几千年文明成果的中国?
  在教学方法上,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紧密结合:(1)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让学生研究英语语言的发展和英国早期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2)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边讲边看,如讲到英格兰历史上传奇人物亚瑟王和他的骑士内容时,观看电影《亚瑟王》,使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英格兰的地理、历史、人物。在讲解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一问题时,可以观看电影《勇敢的心》,其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历史人物和战役,进一步了解苏格兰人的民族认同感。
  除课堂教学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学习语言和文化。网络介入课程学习是大势所趋,网络资源既可以丰富教材,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弥补课堂语言及教材的局限性。在利用网络资源基础上,笔者在外语系的自主学习中心上传了大量的与课程有关的纪录片、影视资料、电子图书,以便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更充分地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认为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应非常重视文化知识的掌握,因此文化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加深了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应该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和顺序,做到重点突出,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讲解和讨论,改变传统的教师的讲解,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运用各种图片、照片、音乐和影视选段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再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使课本的知识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秦玉恒.浅析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4).
  [3]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外语界,1999(1).
其他文献
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中的必考点,用传统的立体几何解决,过程复杂,难度较大.解题中往往一要作图,二要证明,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若能巧用向量,则思路简单,解法固定,简捷方便,可以不用作图直接计算或证明.下面列举几例进行说明,供大家参考.  一、巧用向量求空间距离  1.立体几何中的点面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用某一向量在法向量上的射影长d来求解,即公式d=解决.如图1,其中为A(或线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了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时期,他们生气勃勃,敢作敢为,具有创造精神,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探求欲望。同时,
摘 要: 教材导学是实施学生自我学习、研究学习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从数学概念的导学、命题与定理导学、例题学习与模仿和课本“云图”的导学与思考等方面,提出了导学有效意义与功效,同时针对相关的话题,给出了相应的做法。  关键词: 数学教材导学 教学概念 命题与定理 例题 “云图”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实验与完善,我们的初中数学教材已由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指出开放式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给出了实施开放式数学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 开放式数学教学 优越性 实施途径  减轻学生负担,改革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大胆尝试,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通过近些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显现出其一定的优越性。本文结合当前数学开放
摘 要: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1.从感性入手,培养学生能力。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3.培养探究能力。4.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 探究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然而,这三种观点都有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作者实践,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Mathematics is an applied course, cu
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不能只局限于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考试考出好成绩,而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而这种意识需要教师长期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学生智力水平的制约,需要教师用好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把知识内化到他们的头脑中,这就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学,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种种情况而出现学习落后,跟不上班的情况,因此如何转化这部分学困生,使所有学生得到适合
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数学学习中能获得快乐才能真正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教师也才能对学生的学生潜能进行开发和挖掘,才能培养出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  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不能是强制的,而是通过适当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来营造学习氛围,从而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将课堂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本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新教材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结合初中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好动等特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