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自得方为贵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_yu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花还似非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曾沾沾自喜于对习作教学还算有那么点见地的我,当迈入新课改小学四年级后,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不得不说:习作教学,想说爱你,真不容易。你让我觉得“没底”,让我感到“彷徨”。且看下面两篇学生习作:
  中国池
  我们的校园很美,如果要说最美的地方就属中国池了。今天,我就去中国池进行了观察。
  中国池其形状像中国的地图,所以起名叫中国池。
  我见过无边无际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见过像中国池这样的水。中国池的水真干净,干净得可以看见池底的鹅卵石;中国池的水真绿,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中国池的水真静,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一会儿,我看见象征台湾的小池里有许多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黑黑的脑袋,却有一条小尾巴,像群欢乐的音符。
  中国池中心有一只栩栩如生的丹顶鹤,旁边有个小山坡,上面有几只活灵活现的梅花鹿,下面有对父子象,每天傍晚,大象喷水在小象身上,像是在给小象洗澡,真是其乐融融。
  我爱我的校园,更爱校园中的中国池。
  绿色花果苑
  绿色花果苑在我校操场的东北角。一眼望去,绿树成阴、繁花似锦,真是一片好景色。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垂柳,它的枝叶低低地垂下,随风飘动。走入苑内,你一定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娇小柔美的桃花开得正艳,有的虽说还是花骨朵儿,但已经学会撒娇了。看!有的涨红了脸,似乎正在生气,有的躲到了自己妈妈的背后,还有的干脆和我们藏起了猫猫,这里一个,那里一个,怎么也数不完。白白的梨花似乎被颜料染过似的,为它那粗壮的枝干编了个美丽的花冠。那里的迎春花枝条一根根地往下垂,花朵是一朵接着一朵,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枝条。会让你大吃一惊的是——那里还有大豆和白菜呢!大豆的花瓣软软的,形状像是两只蝴蝶停在一颗白色橄榄上似的。白菜矮矮的,小小的,有些还被虫咬过呢!
  这就是我校操场东北角的绿色花果苑。我爱绿色花果苑!
  一、面对习作教学的“无格”,我“没底”
  上面两篇习作,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谁会怀疑不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写的?事实上,第一篇出自四年级学生之手,第二篇出自三年级学生之手。
  人教版教材力图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包括习作教学也是螺旋上升、全面开放。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 “或者……或者……”等句式,提供习作内容、形式的多元选择,本意是给学生以充分的写作自由度,让学生的表达不会因为过多的附加要求而被束缚,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体验。事实上,教学时因教师没有任何可以依循的“格”而无从下手,全凭个人感觉走。教三年级时,我曾为是不是得向学生交代方位、细节、动静结合等词犯难。结果一手包办,带他们观赏之后,给他们提供一些好词好句,完成的习作天下大同!教四年级了,看到类似的习作范畴,看着没有多大起色的习作,我欲哭无泪。就算现在问我,两册教材的写景习作你觉得教学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我仍觉得是剪不断,理还乱,或许下次教学还会走老路,因为“没底”!
  二、面对习作评价的“无度”,我“没底”
  还是上面的两篇习作,乍一看,均能过关,内容具体,意思清楚,语句颇美。但仔细琢磨,哭笑不得。第一篇习作写池水的部分,是仿写《桂林山水》而成,该肯定这位学生能学以致用,可事实上中国池里的池水根本用不着用这样的大手笔——比较、排比、比喻去形容。第二篇习作写花部分对三年级孩子而言,值得肯定,笔触清新、自然。可三月的花果苑,除了绿,其他的色彩都没来得及染,桃树、梨树上难觅花的踪影,何来数也数不清之说?我该给两篇习作打个什么等级?从《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出发来评价以上两篇作文,都是佳作。但远离生活现实,缺失了习作的灵魂,我又能给什么等级?是迎合大众口味,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一篇文章,得高分,还是用稚嫩的童真看待生活,真实地书写生活,让可看性打折?我犹豫不决,因为“没底”!
  为什么中段习作教学的效率如此低下?怎么才能有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我不是博学的专家学者,只能试图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心理、教学方法窥视一二!
  似曾相识燕归来!
  回首与语文为伴的这十多年,对于习作我是热爱的。我想教给孩子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我的脑子像酸菜缸一样早已生锈,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故依旧重复着昨天的旧曲。
  寻春须是先春早!
  作文源于生活,是观察、活动、思维、想象、表达等有序的整合过程,需在交流互动中借鉴、模仿、领悟、创新,使习作留下思维碰撞的声音,架起心智沟通的桥梁,刻录生命运动的轨迹。习作教学时,我认为教师为了提高中段习作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我的地盘我作主——激发冲动
  虽说“冲动是魔鬼”,但作文需要冲动。冲动,就是内心表达的需要:觉得眼前的景色确实很美,想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冲动;内心觉得非常激动,想把它写下来,这就是冲动;肚子里感到非常恼火,想把它说出来,这也是冲动。冲动,就是感情的无障碍发泄,就是真意的自然流淌。一旦有了冲动,再也用不着怎么指导了;假如一点冲动也没有,根本没有写的欲望,即使教师再怎么精心地指导,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
  1.打破时间限制,酝酿冲动
  指导拟稿、修改、誊写,总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习作,似乎孩子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
  2.打破空间限制,唤醒冲动
  孩子们的生活中没有“生活”。我们应该怎样根据教材习作范畴指导孩子们去“恢复”生活,重新“创造”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我们的习作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学生多留意报纸、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的热点问题的说法,积累关于国家、科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信仰等有社会影响力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结合文本与社会热点,唤起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冲动。
  二、沟通无所不在——真诚对话
  有了活动的经验和情感的积蓄,就要让他们把所看、所听、所想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出来。对话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要以问题来创设对话的情境,使学生按一定的思维逻辑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以尊重为前提,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评,激励学生向不同的观点挑战。对话时不能仅仅关注情感,还需要特别把握对话语言的合理性、准确性、条理性。因为这个过程是思维的碰撞、思辨、展开、互补、借鉴、模仿、创新等综合的过程。
  三、让建筑延伸梦想——学习架框
  围绕话题展开的对话,尽管汇集了大量的信息,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思维得到了飞跃和创新,但这些都只是着眼于文章的内容。作文不仅要解决写什么,还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现在主张作文形式的自由化,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或视作文技法奉为圣经。有时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干脆总结许多名曰“好问、好句、好段”一类的东西,让学生记诵,以便在作文中直接加以运用。
  其实写文章,犹如筑高楼。要确定主题,筹划设计,组织材料,设计结构,驾驭语言等,缺一不可。然而我们现在的习作教学,讲得细得不能再细,充其量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工匠”,而不能成为“建筑师”。不从整体上把握写文章的要领,满足于雕虫小技的一般传授,久而久之,尽管机械性模仿操练不少,学生却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 叶圣陶说:文章是个整体。小学作文不是文学创作,只是练习写作,初学写作,应该先学章法。“立定规矩,照此写去。”我们应以极高的热情关注作文的章法技巧,在小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进行章法指导,引导学生熟悉行文的基本格式,快速打开行文的思路,在学“规矩”的基础上再形成技巧,就像我们学中医的要先背诵一些处方、学武术的先练习一些拳法、剑法的套路一样。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写作“套路”——章法,熟能生巧,模仿创新,就可以进入写作的一种新境界。教师运用章法指导作文教学,就可以先做到“教学有法”,而后再步入“教无定法”的新境界。任何文章都不是无法的。熟悉各种章法,就可以变化创新出新的章法。入门当有法,循序渐识真。先有章法,而后无法,而后变出新法,创出新法,自能作文,从而提高写作技能。只要我们指导学生按照章法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不停地练习写作),由“入格”(了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就一定会取得作文教学的显效、速效和实效。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就是“建筑师”,而不是“泥水匠”。
  四、互动评议——你的读者不是只有我
  “文章不厌百遍改。”可事实上,学生习作是很少进行修改的,给学生修改文章很多时候好像是教师的事,无形之中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不是由教师改出来的。为什么不让学生的习作多些读者呢?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评议中获得提高。在评议中,教师只要提供帮助,明确评议的重点就行。课后,让学生相互评议:优点在哪?不足是什么?还可以学着写评语。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写的评语比我们老师的中肯:
  你的字龙飞凤舞,就是不肯安静下来住在小房子里,你知道为什么吗?
  你的文章文笔优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能学以致用,我要向你学习……
  文章自得方为贵
  卢梭说:“人们应当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面对理念、教材、实践间的断层,我还能在等待、观望中踌躇?我还能只是为了摘取几束媚丽的花朵去炫人耳目?我还能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笔头失聪?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  设计理念:以“转化”策略为主线,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及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和回顾以往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转化的含义,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  
“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的数学核心概念之一,其目标的达成与具体课程内容的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所涉及的许多教学素材为学生形成数据分析观念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结合具体情境作出相应分析、判断和预测”的任务。随着数学学习目标、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于这一教学内容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当下教学的
上周,学校两位老师上的一节六年级研讨课《景阳冈》中一个环节的设计,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简单梳理了课文的层次后,在屏幕上出示了这样一个学习提示:  写下初读感受并交流(建议15分钟左右)  1.写初读感受(建议6分钟)  2.交流初读感受(建议9分钟)  (1)小组内交流:由组长负责,依次交换,默读。  (2)小组之间交流:将每个人的学习卡片平放在自己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激发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宗旨的教育理念。生命化音乐课堂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落实的重要路径之一。生命化音乐课堂以促进师生生命发展为根本,将教学原则、方法、形式和技术与生命教育的理念有机融合,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师生生命和谐、自由、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生命化音乐课堂的本质特征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能否一一落实,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如期同步,这是大家尤其职教战线极为关注的。6月23日,改革开放以来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也是同类会议第三次由国务院召开。教育战线在总结这次大会时,从“领导重视”“改革力度”“部门协作”三个方面用了“前所未有”这样表意极为强烈的词汇。  应该说,这次会议,有诸多处可圈可点。  一是时机恰。从经济角度讲,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已在南宁成功举办了九届,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过去八届,贸易、投资、海关、质检、科技、交通、电信、金融、文化、医药卫生、出版、体育等行业部门,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举办了10多个论坛。2012年开始举办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填补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没有教育论坛的空白,这是教育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服务国家部委和各省(
本期关注:主导与主体  策划人语:课改十年,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使主导与主体和谐化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下面这一组文章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得,期望给广大教师以借鉴和帮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我的外婆是1935年生人,从教育战线上退休多年,如今已至耄耋。  外婆习惯每天上午都和老街坊们逛街买菜,那些老太太们都唤她“姚先生”。这位姚先生隔三岔五便购得些“奇物”:比如两只碧油油,毛茸茸的“进口唐老鸭”;一把背上生出锯齿的切菜刀;或者半篮灰灰白白,蔫头耷脑的“野草”……  我也习惯了外婆的这些小癖好,所以当这小山般的“野草”堆放在茶几上时,我照例去问两句,好让她的话匣子打开。“这啥?”我凑过
科学课的教学从以“学科知识”为本位到以“探究活动”为中心的变革,实现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参与和体验,极大地提升了科学学习的效率和科学探究的意义。从国际前沿的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来看,小学科学教学不仅仅从“知识认识”发展到科学作为探究的“过程技能”阶段,更重要的是实现将探究活动作为自己认识自然世界的“桥梁”,达到理解科学探究活动,实现理解后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的目的。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应该成为科学老师
摘要:侵权责任的追偿权,存在于连带责任、替代责任、典型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先付责任、补充责任以及附条件的不真正连带责任等不同形式的多数人侵权责任之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特别是在侵权责任的立法中,对于如何确定追偿权,认识不一致,理解不相同,立法规定也有异,缺少统一的见解和对策。事实上,侵权责任追偿权的法理基础,通俗地表述就是“背锅”理论,即在多数人侵权责任中,责任人为行为人造成的损害“背锅”;既然是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