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sds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是“语文味”。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有“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读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多年来,语文教学大多行走在它的边缘。而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受与领悟能力的丧失,在语言面前迟钝化。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使语文教学中日渐消失的“语文味”回归,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必须体现在真实的教学环境里
  时下,开课老师追求的是“课堂气氛活跃”。什么叫“活跃”?就是问问答答,你说,他说,大家说。发问之后,举手如林;回答之后,掌声四起。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开课者费尽心思,甚至“不择手段”,也就不足为怪了。包装与演戏,是当今公开课为追求“活跃”而犯的通病。开课教师常常讲究包装,上课表演性强,作秀给听课教师看。课前大都把问题透给学生,以便课堂上能准确回答;选好口齿伶俐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大显身手;讲课时按操练好的程序“复制”,只要求学生按部就班。期间,教师不时来些俏皮话或成人笑话,对能回答问题的同学夸奖鼓励。一节课下来,居然也热热闹闹,掌声不断。这也引发了语文教师的思考:语文课堂要不要披上华丽的装饰外衣?课堂上五彩缤纷,热热闹闹的表象里,究竟有多少语文的成分?这样的课堂,这样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能制造出“语文味”吗?
  因此,语文课堂要体现浓浓的“语文味”,一定要真正回归语文。我们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触摸语言文字,不是搞包装与表演,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自由想象,“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是更好么?让课堂成为一个能用简单词语构建的使心灵震撼飞扬的快乐场所。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失去了“真实”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味”更是无从谈起。
  二、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必须体现在朗朗的读书声中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读、精读,读出语文的博大精神,读出语文的隽优神韵,读出语文的神采飞扬,正如一首歌中唱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朗读呢?
  1.重视范读。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在范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自然就读得格外投入了。
  2.引导品味。
  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语言的内涵,就像人们喜欢品茶品咖啡一样,当学生手捧教材看到那一行行优美的文字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好好地用心品味,这样他们才能尝到书的甜,闻到字的香,感觉到文字的美。感悟有多深,朗读就有多真。不应在学生还未走进文本、没有品词析句、没有体会情感的时候,引导他们读出感情。若教师急于完成预设的任务,急于展示预设的精彩,则结果往往索然无味,也不能深入体味感情。“感悟”即“静思默想”、“潜心会文”,教师要给学生感悟的扶梯,让孩子们默默读书、细细品味、静静思索,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碰撞。
  这样,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并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才能入境悟情。
  总之,语文课堂应该还原为书声琅琅的课堂,让学生在吟诵涵咏中感悟文本,真正做到意出吾心、语出吾口,真正做到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产生新的疑惑,让“语文味”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沁人心脾。
  三、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必须体现在促成学生的情感共鸣上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一些名篇佳作,往往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乃至生命。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必是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
  例如,《蜡烛》一文的唯美细节:那位南斯拉夫母亲把牺牲的苏联青年遗体拖走时,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她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三次;她还把一直珍藏了四十五年的结婚喜烛点燃在苏联烈士的坟前……学生通过品读这些精美的语言文字和感受作品的动人情节,能够感悟体验到那位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烈士的爱有多深。它已超越了国界,如同亲人,如同母子。学生已被作品的感人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学生的情感就这样被激发了,“语文味”就这样营造出来了。
  这样,语文课堂就变得有滋有味,让“语文味”诗意地栖息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
  总之,语文课堂要落实新课标,必须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倘若语文课堂真正充满了“语文味”,学生就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也一定会因此获得极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该文论述了制订计算机安全法规的必要性,概括了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计算机安全法规的特点,对学术组织如何做好施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助手,提出了建议,并全文附上了《中华
摘 要: 听说读写原本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读写,忽视听说训练。本文主要论述了加强听说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合作交流,沟通课堂内外,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采用合理的策略不但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更可以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听说训练 语文素质  听说读写原本属于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
复习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大脑皮层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记忆,进行有序整理、归类、重新建构,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过程.毕业班的语文复习
摘 要: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包含了文学、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戏剧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比例少,篇幅少,教师不重视,学生不喜欢听教师讲解。作者立足于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戏剧教学的特点、青少年学生的自身特点,从暗示教学及建构主义的理论中汲取灵感,并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设计思路及教学实例,提倡以演代教,让学生在戏剧单元教学中自己做主,采用自演自赏自评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戏剧教学 语文教学
会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识字的功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不但符合语文的教学规律和要求,而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特点,因而它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结合自己从事语文教学体会的基础上,对语文课堂中的朗读问题作一浅析。  小学语文课堂中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