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80-01
1 营造氛囤
首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刨造力。创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成果。也就是说,创造活动既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如学生想出一道数学题新解法或提出一个新问题等,都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因此。数学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条件、机遇和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创造的成绩,无论大小、正错都要费一番思考,因此。对学生正确的创造.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不正确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更不能说出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可采用延缓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2 提供机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时。给学生每人发一个长方形(大小不一)的图形,要求他们算出它的周长。这时可以发现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有的量四条边的长,有的只擐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列式时。有的列(长+宽)X2。有的列长X2+宽X2。较多的是把四条访顺次相加。这时可引导学生大胆说出思考过程,进行相互交流秘讨论,在分析和比较中选出最适合的方法。从而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变成活的教学知识。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r数学。 欣赏另U人的创造成果.可以刺激学生产生刨新的设想。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共享他的创造成果。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如学习完乘法的初步知识后,老师出了这样一遵题;4+.4+3.4-4+3,让学生审题和恩考。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很快想出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1)4×3+3+3=18,(2)4 X3+3×2=18,(3)3×5+l x3=18。这时,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有的学生受第(3)种方法的启发。又想出了另外的一种方法:(4)4 X 5—1 X2=18。这正是引导学生分析他人的创造时,从中受到启发丽创造的新成果。
3 鼓励求异
研究表明,创造往往是按照集中思维一发散总维一再集中一再发散……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方式进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集中思维,更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把=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找出最佳方案。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课上,老师出示下题:把两个边长为1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一般能做出下列两种解答:(1)(15×2+15)×2=90(厘米);(2)15+15=30(:厘米),l5+30+15+30=90(厘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学生又想出:(3)15×2+(15+15)×20从这种解法中:一个学生又想出一种新解法:l5 x6=90(厘米),并说明长方形的长是原两个IE方形两条边变化而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正方形的宽。最后教师评出最优解法。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而且傲发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立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引导质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百个问题,往往比解决F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需要的只是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则是思维活动的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逝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教“角的初步认识”时,有的学生认为“角的大小学边的长短无关”。这种说法显然不妥.可以提出疑问:“角的边是两条射线,射线不能度量,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怎么说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呢?”在教学“角的分类”时,有的学生提出“大于l800的角是什么“角”?这种勇于思考。提出独立见解的问题,其中蕴含着学生勇于探索和创造的学习精神。
5 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是现代化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思维。通过联系实际,探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小明7:30到校学习,他是从几点开始从家里出发的?设计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自编自解,让学生探索创新。“创新的课堂”威力无限,只要老师端正了思想,多给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气氛,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发展,潜力就能得以开发。
1 营造氛囤
首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刨造力。创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成果。也就是说,创造活动既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如学生想出一道数学题新解法或提出一个新问题等,都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因此。数学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条件、机遇和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创造的成绩,无论大小、正错都要费一番思考,因此。对学生正确的创造.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不正确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更不能说出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可采用延缓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2 提供机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时。给学生每人发一个长方形(大小不一)的图形,要求他们算出它的周长。这时可以发现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有的量四条边的长,有的只擐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列式时。有的列(长+宽)X2。有的列长X2+宽X2。较多的是把四条访顺次相加。这时可引导学生大胆说出思考过程,进行相互交流秘讨论,在分析和比较中选出最适合的方法。从而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变成活的教学知识。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r数学。 欣赏另U人的创造成果.可以刺激学生产生刨新的设想。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共享他的创造成果。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如学习完乘法的初步知识后,老师出了这样一遵题;4+.4+3.4-4+3,让学生审题和恩考。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很快想出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1)4×3+3+3=18,(2)4 X3+3×2=18,(3)3×5+l x3=18。这时,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有的学生受第(3)种方法的启发。又想出了另外的一种方法:(4)4 X 5—1 X2=18。这正是引导学生分析他人的创造时,从中受到启发丽创造的新成果。
3 鼓励求异
研究表明,创造往往是按照集中思维一发散总维一再集中一再发散……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方式进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集中思维,更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把=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找出最佳方案。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课上,老师出示下题:把两个边长为1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一般能做出下列两种解答:(1)(15×2+15)×2=90(厘米);(2)15+15=30(:厘米),l5+30+15+30=90(厘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学生又想出:(3)15×2+(15+15)×20从这种解法中:一个学生又想出一种新解法:l5 x6=90(厘米),并说明长方形的长是原两个IE方形两条边变化而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正方形的宽。最后教师评出最优解法。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而且傲发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立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引导质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百个问题,往往比解决F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需要的只是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则是思维活动的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逝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教“角的初步认识”时,有的学生认为“角的大小学边的长短无关”。这种说法显然不妥.可以提出疑问:“角的边是两条射线,射线不能度量,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怎么说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呢?”在教学“角的分类”时,有的学生提出“大于l800的角是什么“角”?这种勇于思考。提出独立见解的问题,其中蕴含着学生勇于探索和创造的学习精神。
5 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是现代化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思维。通过联系实际,探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小明7:30到校学习,他是从几点开始从家里出发的?设计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自编自解,让学生探索创新。“创新的课堂”威力无限,只要老师端正了思想,多给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气氛,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发展,潜力就能得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