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子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以其动态、微观、连续的特性,带来了认知困难使其成为教学难点。那么,该如何突破此难点成了当前高中教师的难题,因此,本文将如何突破减数分裂教学的难点做进一步解析。
关键字:减数分裂 教学难点 突破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2
每每遇到减数分裂这个课题,几乎所有老师和同学都感到特别的难。那么我是怎么突破这个难题、带领学生轻松掌握的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一下几点,推荐给同行们,供参考。
一、交待清楚有关的预备知识和背景知识
这就像我们打仗前准备枪支弹药一样重要!例如,对染色体的简单结构、染色体的各种形态、染色体的数量辨识等要先让同学们完全清楚。例:我在授课前是这样介绍的,所谓染色体就是指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又被称为染色质。染色体本质为脱氧核苷酸,是细胞核内核蛋白造成且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并具有结构的现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先大体的让学生了解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这几个概念,同时告诉学生人体细胞内共有46条染色体,有来自父亲精子的23条,和母亲卵细胞的23条,且父亲的23条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都能在来自母亲的染色体中找到形态和大小与之匹配的一条,这种染色体也就是我们说的同源染色体。此外,还可以把教材以及一些资料参考书上对生殖细胞的各种称呼名称也要告诉同学们,一旦搞清楚了这些,同学们自然而然就能克服其難点了。
二、放慢进度、循序渐进
刚开始的时候,新授课必须放慢一点进度,可以先复习有丝分裂语,再设置相应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新的知识点中,例: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小狗、斑马和熊猫一家的图片及相关文字,引入关于有性生殖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有丝分裂能产生生殖细胞吗?卵细胞和精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后,再通过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假设及过程……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与此同时,还可以预先交给学生一两个新的专业术语,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后,再进行其他相关专业术语的学习。
三、多种手段方法并举
对精子形成过程动画及静态图进行观察,已经组织学生活动使其生成减数分裂的概念。
1、用Flash动画播放形成精子的过程:以动画形式连续播放减数分裂过程,促使学生整体把握减数分裂的过程,令他们更注意观察染色体行为变化及着丝点变化;对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进行展示,并突出非同源染色体、细胞名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从来源、联会方面)等概念,最后归纳总结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2、以静态图形式展现精子形成的过程:并鼓励学生根据静态图说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促使学生对染色体形态数目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正确引导学生编织整理所学知识,从而概括生成减数分裂的概念。
3、让学生自绘减数分裂图片模拟其过程:教材插图因遵循学科性,未能清晰直观展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其行为,特别是期间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未能直观的显现。但自绘图其清晰简洁的线条却描绘除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促使学生既学会了自主绘图,又更加深了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并纠正了以往对减数分裂错误的认知。
而且,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用上投影、flash、自绘图等,还要用图、文、表格、坐标曲线、矩形曲线、多种形式来表现减数分裂的相关过程和规律。
四、体验式学习,模拟减数分裂过程
所谓模型方法是指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特征、本质和形态的方法,是人们最重要的认知自然界的一种方式,更是重要的理论思维发展的方式。并且教材中也有模型构建详细说明,而我通过此种方法让学生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促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学习了减数分裂的知识点。例:教材中建议用胶泥,我为了使得学生操作更便利改用了红白两种颜色的纸条,分别代替来自父母的染色体,并以图钉代替丝粒,使学生更易操作。当然在建立模型前我是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标出新概念,让学生大致上了解了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和四分体的概念,防止学生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促使学生脑海中有一个模糊的、静态的精子形成的认知,此时学生再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就能更直观形象的理解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再将备好的纸条分别标为父母方的染色体,红色代表父方白色代表母方且长短各一条,那么该怎样配在一起才是同源染色体呢?学生通过对同源染色体特点进行回想,回认识到红白二色的长条互为同源染色体,短条也互为同源染色体,从而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接着再提出问题:当前某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含4条染色体,那么又该用哪些纸条来表示呢?学生自然会想到有两条来自父方,以一长一短的红色纸条代替,两条来自母方以一长一短的白色纸条代替。并布置以下任务:那么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此部分按照教材内容操作但要注意:联会现象该怎么表示?这一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和细胞名称有何变化?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的复制该怎么表示(丝粒以图钉代表)?以及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几种精子?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会发生很多问题,不过只要稍加提点他们很快就会豁然开朗,就能弄明白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子是如何形成的。
五、其他经验
归纳小结,高屋建瓴,巧记巧背。例如,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两两相同。整个减数分裂过程就四个字-----同分点分。坐标曲线看起点和终点,最后和起点相等的是有丝分裂,减半的是减数分裂,加倍的是受精作用,等等。以及将所讲教材知识点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更加明确其中的涵义。
结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老师充分利用直观性教学方法,充分把自然、把生活引入课堂,才能更符合了中学生其身心发展状况和接受能力,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并增强个人的科学素养。通过flash动画、模型构建、自绘图等展示减数分裂动态变化的过程,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形象观察了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变化,获得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虽然减数分裂是教学任务中的重难点,但只要教师运用不同且适合学生的直观教学法就可以突破这一难点。
参考文献:
[1]陈盈盈. 探究减数分裂教学中难点的有效突破[J]. 新课程(中学),2014,11:214-215.
[2]张德超. 利用对比法突破减数分裂中的教学难点[J]. 课程教学研究,2013,06:58-60+70.
关键字:减数分裂 教学难点 突破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2
每每遇到减数分裂这个课题,几乎所有老师和同学都感到特别的难。那么我是怎么突破这个难题、带领学生轻松掌握的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一下几点,推荐给同行们,供参考。
一、交待清楚有关的预备知识和背景知识
这就像我们打仗前准备枪支弹药一样重要!例如,对染色体的简单结构、染色体的各种形态、染色体的数量辨识等要先让同学们完全清楚。例:我在授课前是这样介绍的,所谓染色体就是指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又被称为染色质。染色体本质为脱氧核苷酸,是细胞核内核蛋白造成且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并具有结构的现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先大体的让学生了解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这几个概念,同时告诉学生人体细胞内共有46条染色体,有来自父亲精子的23条,和母亲卵细胞的23条,且父亲的23条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都能在来自母亲的染色体中找到形态和大小与之匹配的一条,这种染色体也就是我们说的同源染色体。此外,还可以把教材以及一些资料参考书上对生殖细胞的各种称呼名称也要告诉同学们,一旦搞清楚了这些,同学们自然而然就能克服其難点了。
二、放慢进度、循序渐进
刚开始的时候,新授课必须放慢一点进度,可以先复习有丝分裂语,再设置相应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新的知识点中,例: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小狗、斑马和熊猫一家的图片及相关文字,引入关于有性生殖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有丝分裂能产生生殖细胞吗?卵细胞和精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后,再通过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假设及过程……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与此同时,还可以预先交给学生一两个新的专业术语,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后,再进行其他相关专业术语的学习。
三、多种手段方法并举
对精子形成过程动画及静态图进行观察,已经组织学生活动使其生成减数分裂的概念。
1、用Flash动画播放形成精子的过程:以动画形式连续播放减数分裂过程,促使学生整体把握减数分裂的过程,令他们更注意观察染色体行为变化及着丝点变化;对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进行展示,并突出非同源染色体、细胞名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从来源、联会方面)等概念,最后归纳总结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2、以静态图形式展现精子形成的过程:并鼓励学生根据静态图说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促使学生对染色体形态数目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正确引导学生编织整理所学知识,从而概括生成减数分裂的概念。
3、让学生自绘减数分裂图片模拟其过程:教材插图因遵循学科性,未能清晰直观展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其行为,特别是期间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未能直观的显现。但自绘图其清晰简洁的线条却描绘除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促使学生既学会了自主绘图,又更加深了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并纠正了以往对减数分裂错误的认知。
而且,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用上投影、flash、自绘图等,还要用图、文、表格、坐标曲线、矩形曲线、多种形式来表现减数分裂的相关过程和规律。
四、体验式学习,模拟减数分裂过程
所谓模型方法是指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特征、本质和形态的方法,是人们最重要的认知自然界的一种方式,更是重要的理论思维发展的方式。并且教材中也有模型构建详细说明,而我通过此种方法让学生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促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学习了减数分裂的知识点。例:教材中建议用胶泥,我为了使得学生操作更便利改用了红白两种颜色的纸条,分别代替来自父母的染色体,并以图钉代替丝粒,使学生更易操作。当然在建立模型前我是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标出新概念,让学生大致上了解了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和四分体的概念,防止学生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促使学生脑海中有一个模糊的、静态的精子形成的认知,此时学生再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就能更直观形象的理解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再将备好的纸条分别标为父母方的染色体,红色代表父方白色代表母方且长短各一条,那么该怎样配在一起才是同源染色体呢?学生通过对同源染色体特点进行回想,回认识到红白二色的长条互为同源染色体,短条也互为同源染色体,从而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接着再提出问题:当前某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含4条染色体,那么又该用哪些纸条来表示呢?学生自然会想到有两条来自父方,以一长一短的红色纸条代替,两条来自母方以一长一短的白色纸条代替。并布置以下任务:那么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此部分按照教材内容操作但要注意:联会现象该怎么表示?这一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和细胞名称有何变化?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的复制该怎么表示(丝粒以图钉代表)?以及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几种精子?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会发生很多问题,不过只要稍加提点他们很快就会豁然开朗,就能弄明白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子是如何形成的。
五、其他经验
归纳小结,高屋建瓴,巧记巧背。例如,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两两相同。整个减数分裂过程就四个字-----同分点分。坐标曲线看起点和终点,最后和起点相等的是有丝分裂,减半的是减数分裂,加倍的是受精作用,等等。以及将所讲教材知识点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更加明确其中的涵义。
结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老师充分利用直观性教学方法,充分把自然、把生活引入课堂,才能更符合了中学生其身心发展状况和接受能力,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并增强个人的科学素养。通过flash动画、模型构建、自绘图等展示减数分裂动态变化的过程,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形象观察了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变化,获得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虽然减数分裂是教学任务中的重难点,但只要教师运用不同且适合学生的直观教学法就可以突破这一难点。
参考文献:
[1]陈盈盈. 探究减数分裂教学中难点的有效突破[J]. 新课程(中学),2014,11:214-215.
[2]张德超. 利用对比法突破减数分裂中的教学难点[J]. 课程教学研究,2013,06:58-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