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新闻,考验媒体把关智慧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打开电视,我们发现DV新闻这种已不新鲜但仍属新生的事物正以“高级”民生新闻的姿态渗入传统新闻节目,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选择用这种方式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拉动收视,创造收益。
  DV新闻“登堂入室”是公众言论勃兴的结果,是电视媒体对公众的电视表达权关注的结果。也是电视媒体面向市场谋发展,应对激烈竞争的抉择之一,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针对它的争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DV新闻的拍摄者有无采访权,能否进行舆论监督?它的揭人隐私是否道德,由谁来承担后果?如何保证它的客观性、真实性?……这些问题中隐藏着DV新闻传播的道德危机、法律危机,甚至可能导致的媒体生存危机。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新闻管理制度来看,DV新闻的拍摄播出应属于法无禁止的范畴。但是从市民提供新闻素材到媒体向社会发布,其间经过了媒体的编辑审核,这一环节改变了新闻发布者的名义,也改变了DV素材的性质,DV素材成为新闻。它的发布成了媒体行为。因此,媒体对DV新闻可能出现的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规避风险,用好DV这种“草根”力量,考验着媒体的“把关”智慧。
  
  一、做好新闻选择,严把内容关
  
  有观众反映DV新闻有闻必录,为了营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甚至不顾社会的伦理道德:也有人批评DV新闻鸡毛蒜皮、内容俗滥,把醉酒、车祸、火灾戏称为DV“老三篇”……这些现象的存在让DV新闻节目看起来不很美。但究其根源,问题不完全在拍摄者,而是作为把关人的电视媒体在新闻选择方面出现了偏差。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下列两类内容是禁止媒介刊播的:第一类,属于危害国家和社会方面的;第二类,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同时,我国的新闻事业还必须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还要受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管理机构经常性的指导和管理。这方面的具体指示和规定被称为新闻政策,它根据社会发展和宣传的现实需要,对媒介传播内容进行若干限制,往往是新闻选择的具体规定。绝大多数的DV新闻拍摄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新闻规律了解不多,对新闻宣传纪律就知之更少,他们的作品缺少这方面的考量,但作为新闻节目的制作播出机构,媒体一定要严把入口关,给DV作者划出安全边际,可以拍什么不可以拍什么应该做出广而告之甚至进行明示,尤其是对那些与电视台有长期合作关系的DV新闻素材提供者。
  还有一个需要提醒注意的问题——DV“帮忙”别添乱。“帮忙”、“帮办”是很多DV新闻节目中的重头内容,它的做法是:发现问题和矛盾后,DV拍摄者作为第三方介入事件,一路追踪报道直至问题解决。
  
  二、坚持真实性,把好量与度的关
  
  新闻之道,在于求真,真实性是新闻作品的生命所系、魅力所在。然而真实性却恰恰是DV新闻的又一“命门”。
  根据新闻学理论,新闻的真实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它要求:(1)新闻真实和事物中的相互联系: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抽取事实,要对每日的事件给予全面的、真实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2)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即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要求报道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决不漏报、瞒报重大的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3)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本质真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性的标准,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性。
  对照真实性的要求,DV新闻节目的失实,一方面问题出在素材提供者身上。一些DV素材提供者,为了多发稿、提高稿件采用率,不惜“策划”、摆拍,制作假新闻。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局限性,DV素材提供者对新闻事件的把握往往停留在表层,止步于拍摄到热闹的现场,罗列清楚枝枝蔓蔓,而对事件的背景、发展趋势缺乏探讨与预见,这使得他们提供的DV节目往往呈现出片面性、阶段性、碎片化的面貌。碎片化的表达往往不能反映整体真实,把握不了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将现象与本质混为一谈。
  作为素材的“收购者”,为了争夺DV新闻这一稀缺资源,很多电视台不自觉地降低了门槛,放松了警惕性。个别电视媒体为了博收视率,过度播放一些负面DV新闻,如车祸、火灾、抢劫杀人等,给观众一种外面的世界危机四伏,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混乱不堪的感觉。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大众媒介有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信息的功能。它需要充当“社会雷达”,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原貌及重要发展;它需要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应付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它需要延续社会的文化传统,如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这些都是媒体必须承担的非常严肃和神圣的使命,不可儿戏。
  要坚守真实性,对于DV来稿。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播出前,一定要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多打几个电话,多问几个问题,如有必要也可以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确认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等要素真实准确,不出差错。
  要坚守真实性,电视媒体要把握好DV新闻的播出量。DV新闻只是电视新闻的类型之一,同时处于非主流的次要地位。既要把一档栏目中DV新闻的播出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也要有效控制DV新闻占整个频道新闻节目的比例。
  
  三、做好资源经营,把好配置关
  
  在经济学中,所谓的资源配置就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在对DV新闻进行有效把关这一论题下涉及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想借助经济学这一概念。探讨电视媒体如何做好DV资源的储备,如何合理使用DV资源,使之产生最大的效益。
  节目越上越多,资源相对匮乏,DV新闻的这一现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媒体间的无序竞争,降格以求,导致了DV素材价格上涨,一些供稿人利益至上,一稿多投。DV新闻节目的同质化问题凸显,部分内容俗滥的根源也在这里。
  探讨解决之道,笔者认为,电视台可以创新DV新闻的管理机制,对素材进行收购管理,统一使用。设立专门机构,统一标准(包括质量标准、价格标准)面向社会采稿,根据下属频道的定位、特色、节目设置分配DV资源,避免各自为政,恶性竞争。
  建立素材库,收集、存储、营销DV节目,涵养资源,实现增值。当然,这已不仅仅局限于新闻这一单一体裁。学者冷冶夫认为,如果投入资金将每年的DV节目和素材海量储存,这笔资源将会成“聚宝盆”,创造出惊人的价值。
  栏目则要创新方法,努力让自己的DV节目独特新颖,自成一格。都市频道的《都市报道》在播报新闻时采用了轻快活泼的男女对播形式,同时融入方言俚语,营造了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氛围,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和趣味性。而公共频道的《DV观察》在表达方式上坚持采用纯现场的原生态展现和无配音播报。整个节目除了主持人串场外没有解说词,主要依靠字幕、特技等辅助手段共同完成节目的主题表达,让人真正体会到“原汁原味、第一现场”的DV魅力。
  DV新闻作品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DV这种报道方式的应用降低了电视媒体的运作成本。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报道空间,加速了电视新闻的扩张。它的繁荣似乎势不可挡。但冷静观察、仔细思考。其中也是危机四伏。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媒体只有做到守土有责,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才能化解风险,趋利避害。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生活就像80岁的老太太,又干又瘪,索然无味。”经历过太多感官刺激之后。对突发新闻事件,记者突然失去蹦极般的心跳感觉。这显然不是个好兆头。因为对一份主流都市报来说。报社老总正图谋着从“讲个故事给我听”向“讲个不一样的故事给我听”的内容改造。  突发新闻才是都市报改造的重点。一条共识是,主流都市报区别于非主流报纸。根本的理念转变是“传播者本位”迅速位移到“受众本位”。结合时代特点,就是更加关注民生,
期刊
一张报纸的档次高低,是看版面设计。还是看稿件水平?笔者以为,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从满足读者需要的角度来讲,版面的美观、华丽常常是业内专业人士关注的对象,而报纸打动读者的根本途径在于刊发有冲击力的新闻报道。作为企业报的一名专职新闻记者,笔者认为,目前影响石油石化系统企业报进一步提升档次品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报纸版面、发稿只从栏目设计需要出发,重视版面形式有余。考虑稿件的内容质量和主流读者的实际需要不足
期刊
近段时间,重庆地产广告圈里谈论最多的是“金科”2009年一二季度的广告,大家戏谑为“红白喜事”的广告设计形式掩盖不了其强烈的诉求点:到重庆,买金科房;金科三月无广告;我们广告做得不好,因为好房子说不清楚。作为一线地产开发品牌,金科抛弃目前主流广告物理属性的诉求点,在重庆地产依旧“俯卧撑”、零和博弈硝烟甚嚣尘上时,选择了广告策略的转向。即从USP到ESP的突变,从市场效果看。无论是广告效果,还是金科
期刊
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四川,现又成为发现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这使四川纸质媒体又一次面对危机传播的考验。本文选取了党报《四川日报》和都市报《华西都市报》这两张报纸为研究样本。从2009年5月9日至5月17日,即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四川确诊到首批医学观察者解除隔离,通过分析它们不同的报道视野、舆论引导以及所持价值观的异同等,从而发现党报与都市报面对相同的危机时所采取的不同
期刊
2008年,美国诞生了第一个“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善于运用互联网营销策略的奥巴马及其团队巧妙利用了互联网新宠“SNS”——在这些实名制网站上,奥巴马的粉丝们自发向朋友圈拉票,口碑式营销为奥巴马拉回数以百万计的选票,而奥巴马无须花费一分一毫。实名制SNS网站更容易获取选民的信任。让网络的拉票行动通过虚拟空间无限延伸,并最终对现实的选情产生决定性影响。  帮助奥巴马赢得选民的SNS网站中文简称“社交网
期刊
2008年11月17日。平顶山市辖的郏县高门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平顶山电视台在报道这起突如其来的事故时。让广大观众清晰地看到了一条报道主线——“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本文就以这一突发事件报道为例。谈谈怎样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突出以人为本,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    郏县高门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平顶山电视台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我们不是就这一事故报事故。而是突出表现
期刊
对党报的未来,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童兵直言不讳:“吃不饱也饿不死。”——言下之意是仅仅脱贫而已,连温饱都不一定谈得上。  对平面媒体的未来,上海文广集团所辖第一财经传媒集团总裁高韵斐说:“未来的平面媒体能够发展的大概只有免费类的报纸和财经类的报纸。”——言下之意是其他类型的报纸(包括党报)必然萎缩。更谈不上发展。  对于平面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报纸的未来。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河南日报新闻进修
期刊
网上有这样一群人。每天在线12个小时以上,不断穿梭于各大论坛之间,发表大量的帖子,乐此不疲。他们就是俗称“水军”的一群人,以在论坛发表大量无意义的或过于简短的帖子和人数众多而出名,他们大多被公关公司或企业雇用。目前对这一群人及其行为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本文借用网络称谓来描述这一群人及其行为。这些“水军”本来都是普通的网民,他们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但在这言论自由表达的背后,却是部分网民出卖自己的网络
期刊
党心常与民心同    时政报道,是地方电视台的重头戏,它担负着对领导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事件的信息传递任务,以及宣传方针政策、解读政府法规、引导社会舆论等重任。为此,在时间安排、播出次数、转播要求及范围等方面,都备受重视。可以说,时政报道在编辑发排过程中是风光占尽,一路绿灯,具有其他栏目所不可比的优势。  但重头戏未必就能收到现实喝彩。其中的症结是,形式单一,多半是会场上下;画面单调,大都是领导镜
期刊
摘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也处于弱势地位,大众传播出现了偏向。本文阐述了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中弱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造成“传媒弱势”的原因及其传播偏向的严重后果,着重从传媒的人文关怀出发,提出传媒重塑其“正向传播”的人文关怀机制。  关键词:弱势群体 传媒弱视 人文关怀    中国的大众传媒在社会转型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化解社会矛盾的责任,但是,目前存在着的一个事实就是: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