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buk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党报的未来,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童兵直言不讳:“吃不饱也饿不死。”——言下之意是仅仅脱贫而已,连温饱都不一定谈得上。
  对平面媒体的未来,上海文广集团所辖第一财经传媒集团总裁高韵斐说:“未来的平面媒体能够发展的大概只有免费类的报纸和财经类的报纸。”——言下之意是其他类型的报纸(包括党报)必然萎缩。更谈不上发展。
  对于平面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报纸的未来。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河南日报新闻进修班的课堂上,对于学员的提问,这两个新闻界资深人士给出了令人沮丧的答案。
  寒冬已然逼近,报业人现在谈论的已不是怎样求发展,而是怎样求生存。
  
  冬天真的来了
  
  2009年3月17日,最后一期《西雅图邮报》出版后,这份创刊于1863年的百年老报正式告别“纸质新闻”时代,将只经营网络版。成为美国首家只有网络版的大报。
  《西雅图邮报》只是个开端,更大的报业“崩溃”还在后面。包括《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费城问询报》等美国4家报业公司眼下正在寻求破产保护,这几家报纸在美国甚至世界上都是赫赫有名的。美国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09年3月16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受金融危机和阅读习惯改变的影响,美国传媒业处境艰难,处于“接近自由落体”的危险状态。已无多少时间再追求新商业模式和进行自我改造。
  “自由落体”是个加速度的过程,这是该中心对美国新闻业前景得出的最为悲观的结论。日报和周刊尽管不至于“立即死亡”,但也不知道“它是否还有时间获得新生”。据相关报告显示。去年美国报纸平均利润下降14%。上市报业公司股价下跌83%。去年有10%的报业人员失业,今年将达25%。 全球共冷暖。 今年以来,全国除了极少数报纸广告和发行增长之外,大多数纸媒收入和发行双双下降。而且,今年只是个开端,更可怕的是“自由落体”的速度……
  
  认识上的三种误区
  
  对于报纸面临的困境,目前还有同行存在着一些误区,或者说是满不在乎的“鸵鸟政策”,只要危机不真正降临到头上,就认为没有什么真正的危机,这样可能就错过了有效的时间来“自我改造和新生”,而没有时间来“自我改造和新生”,这正是美国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为担忧的。业界目前最常见的三种误区是:
  误区之一:虽然报纸面临困难,但生存二三十年没有问题,我们退休之前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其实,报纸的萎缩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结果,而科技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加速度发展,它不是一个平稳均匀的过程,而是越来越快越来越显著的过程,也就是外媒所称的“自由落体”速度。网络的发展在我国不过十来年的工夫,它的发展轨迹是爆炸式发展。网络媒体更是如此,从2008年开始,是一个话语权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转变的一年,大多数有影响的事件发端于网络,话语权是媒体的象征,丢失了话语权则意味着衰落的开始,而这种衰落也是加速度的趋势。也许,用不了20年,我们的报纸就将面临消亡的命运,未雨绸缪胜于临时抱佛脚。
  误区之二:主要是目前在平面媒体居主导地位的党报集团的从业者。他们中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党报。党不会不管党报的。党报是传播党的声音的舆论工具,说到底,党报是一种传播工具,当出现更快捷、更有效、受众更多的传播工具,比如网络媒体或者手机媒体的时候。落后的工具是要被无情淘汰的。我们的党是与时俱进的,当报纸被市场淘汰的时候,党的声音可以通过新兴媒体传播,而且新兴的媒体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效果更好的时候,党报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传播者。
  误区之三:我们有网络,大不了到网络去挣口饭吃。目前,绝大部分报纸都办有自己的网站,且不说网站的影响力如何,单就生存模式而言,网络还养活不了平面媒体庞大的采编队伍。大家都知道,单靠报纸发行并不能维持报业的生存和发展,几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报纸的生存之道是广告,离开了广告,报纸是无法生存的。同理,也许我们可以到网络去继续采写新闻,但是,网络媒体的经营并没有一个很成功、可供复制的运营模式。或者说。目前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大部分报纸网站还要靠报纸这个主业来养活,庞大的报纸工作队伍进入以后网络媒体是养活不了的。事实上,国外的几家报纸停出纸质版、改出网络版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大规模精简采编人员,原因无他,经济上负担不起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
  
  俗话说,命运之神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报业人只有直面困难,甚至把困难想得更多些,把后果估计得更严重些,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应对得当,则浴火重生,创造更辉煌的前景;迁延等待,只能被动挨打,衰落衰败。
  “内容为王”永远是金科玉律。正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朱夏炎社长所说:“死的是纸,活的是报。”多么精辟又令人鼓舞的一句话。纸的消亡并不可怕,这只是一种传播工具的消亡。我们可以采用更有效的工具、更便捷的工具,重要的是内容。复旦大学教授童兵说:“内容为王,这是传媒的金科玉律。”所以,积极寻找更新的传播工具和手段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方面还是要把报纸的内容办好,牢牢掌握住话语权,这样,无论传播工具怎样转变,但所传播的内容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就能永远不会被淘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打造混合媒体,建造联合舰队。就在一两年前,人们对“第一财经”这个概念还很模糊,但如今,它已成了一个让人惊羡的品牌。原来还有这样的传媒:“第一财经”是个总品牌,旗下有“第一财经”电视频道、“第一财经”广播频道、“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网站;另外正在建设的还有“第一财经”数据库、“第一财经”大型活动等。上海得风气之先,“第一财经”引领潮流,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通吃,成为目前上海最具活力的传媒集团。它的创办,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目前,我们只局限于报业集团,反而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我们的业务应当向多媒体领域延伸,整合资源,不局限于单纯的报业集团,要建造出跨领域的媒体联合舰队,这样才能抗击风浪,做大做强。
  机遇与困难同在。综观历史,在某一个行业衰退的时候,也是优胜劣汰的时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寒冬到来之前,谁做好了应对的准备,谁就能顽强地抵挡住冲击,甚至在困境中,通过并购进行扩张。逆势前行。这样的例子在国外的传媒市场屡见不鲜。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准备。正如诗人所说——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符号通过网络这一特定的传播渠道大行其道。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大众文化现象。  如果评比近年网络最火爆的一个字。那么“图”绝对是最佳选择。网络论坛上的问候语由“今天你网了吗?”到“今天你图了吗?”:一个名为“一日一囧”的专
期刊
摘要:从2004年7月第一份手机报出现以来,手机报已经历了5年的发展,展现出了新媒体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总结2009年“两会”手机报的特点,可以发现手机报的传播内容已不仅仅是在复制传统媒体的新闻,而是越来越多地自采自编,个性化特征初显;手机报的传播面体现出明显大众化基础上的分众化特点;手机报的互动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手机报 传播特点    从2004年7月第一份手机报出现以来。手机报已经
期刊
摘要:数字技术的进程如此迅猛,使得影像的承栽方式日新月异。如今,观者“参与”影像作品已经成为数字影像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装置影像和互动影像都不同程度地让观者“参与”其中。观众的“参与性”直接反映了影像作品的类型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以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影像创作中。观者“参与性”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并影响着影像的传播效果。  关键字:观者“参与性” 观影方式 影像装置 互动影像 视听语言    
期刊
从铅与火的时代步人光与电的时代。平面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和挑战。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企业报如何适应这一媒介生态的变化,是近年来专家们思考、研究、实践的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报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呈蓬勃之势。随着市场经济进入深度竞争阶段,面临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报只有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才能确保自身的影响和地
期刊
“生活就像80岁的老太太,又干又瘪,索然无味。”经历过太多感官刺激之后。对突发新闻事件,记者突然失去蹦极般的心跳感觉。这显然不是个好兆头。因为对一份主流都市报来说。报社老总正图谋着从“讲个故事给我听”向“讲个不一样的故事给我听”的内容改造。  突发新闻才是都市报改造的重点。一条共识是,主流都市报区别于非主流报纸。根本的理念转变是“传播者本位”迅速位移到“受众本位”。结合时代特点,就是更加关注民生,
期刊
一张报纸的档次高低,是看版面设计。还是看稿件水平?笔者以为,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从满足读者需要的角度来讲,版面的美观、华丽常常是业内专业人士关注的对象,而报纸打动读者的根本途径在于刊发有冲击力的新闻报道。作为企业报的一名专职新闻记者,笔者认为,目前影响石油石化系统企业报进一步提升档次品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报纸版面、发稿只从栏目设计需要出发,重视版面形式有余。考虑稿件的内容质量和主流读者的实际需要不足
期刊
近段时间,重庆地产广告圈里谈论最多的是“金科”2009年一二季度的广告,大家戏谑为“红白喜事”的广告设计形式掩盖不了其强烈的诉求点:到重庆,买金科房;金科三月无广告;我们广告做得不好,因为好房子说不清楚。作为一线地产开发品牌,金科抛弃目前主流广告物理属性的诉求点,在重庆地产依旧“俯卧撑”、零和博弈硝烟甚嚣尘上时,选择了广告策略的转向。即从USP到ESP的突变,从市场效果看。无论是广告效果,还是金科
期刊
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四川,现又成为发现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这使四川纸质媒体又一次面对危机传播的考验。本文选取了党报《四川日报》和都市报《华西都市报》这两张报纸为研究样本。从2009年5月9日至5月17日,即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四川确诊到首批医学观察者解除隔离,通过分析它们不同的报道视野、舆论引导以及所持价值观的异同等,从而发现党报与都市报面对相同的危机时所采取的不同
期刊
2008年,美国诞生了第一个“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善于运用互联网营销策略的奥巴马及其团队巧妙利用了互联网新宠“SNS”——在这些实名制网站上,奥巴马的粉丝们自发向朋友圈拉票,口碑式营销为奥巴马拉回数以百万计的选票,而奥巴马无须花费一分一毫。实名制SNS网站更容易获取选民的信任。让网络的拉票行动通过虚拟空间无限延伸,并最终对现实的选情产生决定性影响。  帮助奥巴马赢得选民的SNS网站中文简称“社交网
期刊
2008年11月17日。平顶山市辖的郏县高门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平顶山电视台在报道这起突如其来的事故时。让广大观众清晰地看到了一条报道主线——“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本文就以这一突发事件报道为例。谈谈怎样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突出以人为本,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    郏县高门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平顶山电视台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我们不是就这一事故报事故。而是突出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