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有关问题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和一些其它练习题,对作业的设计和精选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就作业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和大家交谈交谈。
  数学课外作业常见的问题表现如下:
  一、作业量过多
  一般学生完成每天的課外作业起码要两个多小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的。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二、形式单一,内容乏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应用意识不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做课外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但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却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但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负面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我认为关键是老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趣味性的作业,调节学习的心情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二、用实用性的作业,还原数学的本质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十二册“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我让学习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信用社或邮政银行,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设定一个情节,给你们5000元,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计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学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的就完成了这项作业。
  三、设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四、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2516=41,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25大16,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这种猜数内容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间进行。 五、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对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学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 信息技术  一、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生动活泼、新颍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使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
摘要: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物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已逐步深入人心。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目标,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必须要探索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的作用与培养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感 培养  一、 情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
针对整个建筑行业的特点,强化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注重企业真实项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技能竞赛三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探索得出数学结论,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时间和空间,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会数学、学好数学、会用数学”。  
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基本素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数学教学中常看到这样的学生:没有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差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进步,造成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知识空白点多,思路狭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作为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
行政事业单位是重要的工作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行政工作的结构较为复杂,其价值具有不可衡量性,是不能用货币进行衡量的工作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所在。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教育即教书育人,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塑
“礼仪不用花钱购买,却能透露一个人的身份。”礼仪是什么?有人把礼仪理解为繁文缛节,觉得那都是虚伪的客套,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有的人认为学习礼仪是成年人的事,比如社交方面的礼仪,幼小的孩子又不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学习那些繁琐的礼仪很不现实。其实,这也是对幼儿礼仪的误解。  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
2011年6月送走了三年四班的37名学生,8月20日又重新带了现在的一年四班。下面就本人的班主任工作做一下初略的介绍,不足之处诚恳批评指正。  军训的那几天,对着58名可爱的笑脸我有些措手不及,自己感觉学生太多了,不知从哪入手带这个班,当有一些学生气我的时候,我就非常怀念上届那些懂事学生,有种不想带下去的想法,最终还是坚持带了下去。一学期以来,自己觉得本人已经融入了一年四班的大家庭,自己也感触颇多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如何教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 改革  1.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