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以其独有的教学内容、训练方式和训练过程,集中地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写作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情况,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内部其他部分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视作文为苦差,谈“文”色变,以致于作文水平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说、写、评、发”的作文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先给出学生作文要求或写作情景,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三分钟口头作文(说),接下来就一气呵成,形成文字(写),如我先拿出一支粉笔,把它折断,然后抛向空中,掉在地上,踩成粉末。接着就叫大家根据这一情景发挥想象,口头作一篇作文。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台陈述自己的看法,有的想到了生命,有的想到了镇压,有的想到了奉献,有的甚至想到了地球的引力———一个连我自己都始料不及的内容。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想象,也可以揉合进其他人的联想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做完后全班交换评改(评),让他们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等诸多方面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教师阅览,再由几个同学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分析。同学们的批改各有特色,不少同学的评语几乎比作文原文的篇幅还要长,可称得上精美的赏析文章。通过互评互改,同学们对文章的分析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特别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培养写作兴趣还有很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发表(发)。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们专门创办了一个以素质教育研究为主题的校园周刊,每次学生作文后,我都选出较优秀的文章及时推荐在校园周刊上,当他们第一次在校园周刊上看到自己的文章时,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自己的作品全校师生都能看到了。总之,“说、写、评、发”作文模式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
  
  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学生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就是一个大的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摄影、美术、音乐、民俗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社会。“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三、让作文思想成为情感交流的阵地。
  
  中学生受生活实际和阅读范围的限制,作文取材较窄,纯粹胡编乱造就会漏洞百出,所以学生作文选材多是围绕身边发生的事或亲身经历展开。尤其是我强调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所以从学生作文中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一次,我发现某同学像有心事似的,课上什么也听不进去,提问时一问三不知,也不知怎么回事。这答案竟让我在作文中找到了,那周的作文话题是“说说心里话”,从他的作文中了解到他家近况很不好,他原本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然而不知为啥,他的父母近段时间经常闹矛盾,甚至双方还提出离婚。他一听说父母要离婚,心里就无比恐慌,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他感到前途一片灰暗。见此情景我决定试试帮他尽快走出痛苦的阴影中。我找来他的父母,与他们进行了一次倾心长谈,告诉他的父母夫妻不和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夫妻俩离婚,最终的受害者都是孩子。听了我的话后,他们经过再三思考作出了一个理智的决定——重归于好,后来,那位同学的脸上又恢复了灿烂的笑容。
  
  四、“下水作文”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中所以会发出“作文作文,见到头痛”的苦叹,正是因为某些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引发学生写作文兴趣的最好方法是:教师用自己的“下水作文”点燃学生作文的热情。在指导写作中,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赏读给学生听,无形中引起学生的好奇。教师如果把自己平时勤于笔耕、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拿给学生看,那会更加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写作并不难,只要克服畏难情绪,勤于动笔,人人都有写好作文的可能。我常送给学生的一句话是:“只要兴趣有,文章我出手。”“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变作文“要我写”为“我要写”,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写作文当成一种带有创造之乐的享受,而不是苦差使,那么作文教学将事半功倍。
  这种利用作文思想进行情感交流的方法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满足了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因为自己写出的作文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便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个大难题了。
  
  周晓容,教师,现居四川射洪。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是个性化学习规律所决定的。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在此,笔者结合语文实践教学就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谈几点体会。  一.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大赛,激发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争强好胜,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一旦跨越了作文这一门槛,语文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可以说,作文迈出一小步,语文就会跨越一大步。“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我们这样阐释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与写作,一点也不足为过。究其因,一言以蔽之,作文教学的兴趣使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生对作文感到伤脑筋,谈文色变。这正是由于孩子们对单调枯燥的作文教学产生厌恶、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而这门艺术处处都潜藏着“隐形的翅膀”,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痴迷地寻找这“翅膀”。因为只有寻觅的过程,才让我们发现语文教学之美。而“小小的比喻句”,似乎是最为平常简单的教学点,难道也潜藏着“隐形的翅膀”吗?   关于比喻句教学,王荣生教授有过精彩的描述:“一个小小的比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讲,一直到高三的高考复习班还要讲,结果是学生仍然学不会。”十二年语文课教不会一个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点,许多教师陷入了效率低下的困境。对此,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一定要深入分析反思,查找自身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搞清楚困境难在哪里才能够实施有效突破,本文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作文难是普遍现象,关键要找到难在何处。每一位教师要对作文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寻找到影响作文教学成效提升的不利因素。笔者认为初中生作文学习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2009年8月1日《中
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未必一定就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面存在着高低优劣之别。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努力追求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高明的教师,常常在教学设计上独具匠心,能够抓住“一根筋”,用这根筋串起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给学生提供一把解读文本的钥匙,有序、连缀、层进地“走一步,再走一步”,步步为营。泉眼找准了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让我感慨颇深。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更具备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契机,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教学闪耀美德之光。  一.让语文教学闪耀爱国主义的光芒  爱国
笔者曾观摩过多次大型的语文竞赛活动,听了很多课,感慨颇深。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将自主、合作、探究纳入课堂教学,但是否真正地实现了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我觉得没有,而且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形式化越来越严重。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型课堂”,但专家们并没给自主一个明确的标准,也没有提供科学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模式。   所谓模式:词典解释如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准备──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一是教学目标无时限性,一篇作文往往要二节课甚至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二是作文次数写得少,一个学期只是写几篇,最多不超过10篇;三是视角狭隘、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写出优质的文章。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费时、费力、低产、劣质”,严重地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要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创建新
“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完美的课堂。  一.研究教师行为,捕捉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内心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顾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与有效确定那些精妙的细节,方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教学《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