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疯”“骚”女人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女性主义视角,借助心理分析理论,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女性角色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女性 心理分析 “疯” “骚” 压抑环境
  
  勿庸置疑,当代中国女性是最解放的妇女。而且迄今为止,中国仍是妇女解放程度最高,女性享有最多的权力与自由的国度之一。1949年以来,政府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又成立了中国妇女联合会,以确保实现现实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所谓“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一切,确乎是对中国女性史无前例的赐予。然而,“男女都一样”,一方面是针对性别歧视的颠覆,同时更是对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群体的否认,女性解放不过意味着机会平等地参加公共劳动。
  与此呼应的中国电影,一方面受“文革”的极左思潮影响泯灭女性意识,另一方面,受“半边天”理论影响倡导女性在社会中的具体作用。于是,电影文本中的女性也只能操着中性化的公共语言进行言说。无论是武林高手还是职业女性,无论是游击队员还是共产党干部,这些女性形象多是在代表人类向世界发问。她们大多数都被塑造成反抗封建的陈规陋习、要求自由、要求平等的典型形象:从暗无天日的旧中国的蹂躏和侮辱中翻身获救、解放出来的她们,通常积极活跃,乐观向上,英姿飒爽。
  真正关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女性内心心理,尤其是对女性性心理进行人文主义关怀的电影作品,几乎微乎其微。而姜文新片《太阳照常升起》则是为数不多的探索女性在压抑环境下心路历程的作品。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运用心理分析理论来解读这部象征意义极强、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堪称精品的电影文本,分析其中女r性角色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的压抑、疯狂、苦闷、彷徨、哀怨、痴情和抗争。
  故事发生的时间分别是一九五八和一九七六,是一个“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红太阳时代。
  文本关注的第一个女人,是一位疯疯癫癫的母亲一“妈”。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双肥润的女人脚,它在洗脚盆中的水的光影里,它走在一个云山雾罩的村子里……,这一切都说明,这是一部与性有关的电影。“妈”,那双肥润脚的主人,自从带孩子来那个村里后就没有穿过鞋,她一直赤着脚坚守,不给自己出去的机会。有一天,她突然见到跟自己梦中一样的鞋,梦境与现实重合,孕育许久的变动终于触发。心理符号学认为,“鞋”是可以代表性的,因此,“妈”在性上是有需求的,是极端压抑的。她如获至宝的捧回的那双有鱼眼睛的鞋,是她对爱的渴望,她需要心灵深处情感的释放。鱼,代表了多子多福,已经挖掘出土的夏商时期的陶器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把鱼作为一种性的图腾来崇拜。
  然而,回家路上,“妈”在一棵树下解手,站起来后发现挂在树上的鞋消失了。当听到鸟儿在树上说“我知道,我知道”时,“妈”的记忆被唤起,她疯了……树是生命的象征,鞋子的丢失意味着她的生命里从没有性的滋润到失去了性爱的生命活力的幻想。但她没有自认倒霉,而是爬到赋予自己生命灵魂的树上,用近乎疯狂的呐喊,来宣泄自己压抑已久的生命的能量和对美好幸福的憧憬。
  此后她就成了这世界上最迷人的巫婆,她抱羊上树,跟猫说话,刨树坑,挖石头,盖房子,摔坏儿子的算盘,无来由地打儿子耳光……
  在心理学的绘画疗法中,石头代表了一个人曾经的创伤经历或现实遇到的困难,是一个人心结的投射。影片中,“妈”在自己生命之树的四周挖出了许多石头,这种看似疯狂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她的内心受了伤,有了很多心结。
  原来,在寻找心上人的路途中,“妈”是悲哀的,为了爱,她和那个时代很多充满激情的女人们一样开始了遥远的征程。“妈”从海边来,唐太太从南洋来,这样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不可胜数。但,殊途同归,最终她们都难逃悲剧的宿命。当妈看到“最可爱的人”的遗物时,就已经疯了。虽然她觉得“台上演讲的阿廖沙眼睛里只有她一个人,”但是,阿廖沙的遗物里却有三个女人的辫子。只有其中一条是她的。电影开始鸟儿无数次重复的“我知道,我知道”也许就是阿廖沙对“妈”唯一的承诺。丈夫的死亡和丈夫对她感情的背叛,这残酷而冷漠的现实击碎了“妈”的幻想,也注释了故事开始她爬树,刨坑,挖石头的缘由。
  “妈”以“疯”反抗现实,对抛弃了她的男性世界进行戏谑,快感的拆析:她无缘无故地打儿子耳光,扔掉儿子最心爱的算盘,甚至干脆让儿子退学,这些疯狂的举动是她对压抑她的世界的有力反击。与描写女性神话相比,“疯妈”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更为强烈,她是被压抑的男性氛围逼疯的不幸女子,她神神道道,带有通天接地的灵气,她挖白宫为儿子修了一个坟墓,并把儿子的照片和一个老女人的照片放在坟墓的龛里,预示着他会因一个老女人而死。石头上铺的天鹅绒也是预言。她看到了下一代的未来。最后,当“疯妈”预感到儿子难逃死亡的宿命时,她消失了,唯有她买的那双鞋和衣服漂在河上……美丽而魅惑的“妈”是坚强的,更是悲壮的,她对周围压抑的抗争几乎是徒劳的。
  影片关注的第二个女人是一个被异化的女性——美丽风骚的林大夫。
  青春生命的本能促使林大夫渴望能碰到健康活力的异性。于是她着装性感,卖弄风情,穿着漏着脚指头的高跟鞋。她暧昧地替被下放当厨子的梁老师包扎了伤口,并让他帮忙拧床单。这时候,唐老师来了,他帮林大夫改好了鞋。这一部分仍然以鞋子和脚作为象征物。林大夫性感的脚表明了她的渴望,而唐老师帮她修鞋又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性关系。林大夫为了“解救”梁老师自愿报名查找流氓,并且趁机主动大胆地向梁老师表明了爱意。然而故事急转直下,懦弱的梁老师死了,处处挎着枪的唐老师也被组织下放走了,从绵绵情致中拽出的林大夫的悲哀和绝望可想而知。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年轻时的林大夫也许也有自己风花雪月的恋情,可是,他的男人也许和“疯妈”的男人一样,莫名其妙地消失或牺牲了;也许和那个时代很多年轻人一样被下放到广阔的天地去了。她原本的美丽因为四周的环境的压抑而窒息。她有着一颗大胆放肆的心,她有火一般的热情。然而热情却烧灼了她的心,这是一个值得怜悯与尊敬的女性。和林大夫有相似命运的还有一个急于向梁老师表白的女人,食堂里揉面的五个身体扭动的姑娘,五个被摸屁股的女人,作为女人,她们发情时的妩媚,怀春时的性感,被演绎得那样赤裸裸,显得异常夸张。
  影片没有描述这些女人的归宿,可是,充斥着整个电影的压抑浮躁的氛围,影片中特别标注的年代,似乎让每个人都读出了她们的未来。一次次的打击最终会使林大夫和这些压抑的女性走上和“疯妈”一样的道路。
  文本刻画的另一个主要女性是唐太太,这个充满激情的女人从南洋来到边陲,寻找自己心中的爱。在人生的岔路口,她和“疯妈”做了不同的选择,前者的选择了通向“无尽
  头”的痛苦:而唐太太则选择了释放生命本能的狂欢。然而,在唐太太和小队长释放完激情后,背着她“和别的女人做过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的丈夫却不能接受妻子的出轨,举枪杀死了小队长,唐太太的结局已经象文本里暗示的那样,走到了“尽头”。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为何我总要追求?”这句流行大江南北代表那个时代男人面临苦难莫测的世界彷徨压抑的话。同样可以形容《太阳照常升起》中女性角色的心理。这些女人的心理不仅要承受来自客观世界的风霜雨雪,还得更多地承受来自男性世界的困惑和隔膜。她们竭力想要抓住生命中的欲望,可是这些欲望却一次次离她们而去,于是,“疯”和“骚”是她们唯一的选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文本中通灵的“疯妈”一再用方言咏诵崔颢的千古诗行,表达她对无常人生的感慨。
  《太阳照常升起》公映后,尽管理性与情绪化的评价此起彼伏,内行与外行的声音交相呼应,这部影片的划时代意义是不可抹杀的。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借助声光色影和一系列的象征物,借鉴了精神分析理论,塑造了“疯妈”,林大夫等令人难忘的悲剧女性,一群生活在看似狂热、实际冰冷的现实世界的浪漫多情的悲剧女人,一群心灵倍受煎熬而过早苍老的郁闷女人。通过这部电影文本,我们可以看到性本能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特定环境中生成的人,很难摆脱元欲的支配与引诱,人的心理,行动,都有可能来自元欲的力量:而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对元欲的极端压抑和制约,必然导致人性的失落与变异。文本一方面客观地表达了人的超社会历史范畴的性本能的作用,一方面又对特定社会环境和历史语境下的女性进行了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摘要]背景音乐其实质就是利用音乐的声响效果,根据声音与人们的联系对应关系,引导人们在音乐的环境里更好的生活,生产和进行商业消费,它在宾馆、酒店、餐厅、商场、医院、办公楼等广泛应用,背景音乐在现实中的经济价值具有隐伏性和连续性。  [关键词]背景音乐 内涵 经济价值    背景音乐简称BGM,是Back GroundMusic的缩写,它的主要作用是掩盖噪声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听众若不专心听。
[摘要]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  [关键词]电影 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无法找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片,许多成功的影片离开音乐的渲染和烘托,其艺术感染力就会大为逊色。和交响乐、歌剧、协奏曲、室内乐这些经典音乐
[摘要]DV已经成为一种个人的生活记录和观念表达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公共媒体中,DV大都将目光投向社会里最普通的老百姓,代表了一种真正个人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平民化的影像书写,对于占有广泛影像资源及新的受众群体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意义。  [关键词]DV 影视 影像    不论DV是作为一种独立于电影电视外的影像方式,还是作为一种民间话语的影视权利,当下DV已经成为一种个人的生活记录和观念
摘要 《实话实说》为中国大陆荧屏开创了重要节目类型一电视谈话节目,同时也直接开启了民生类谈话节目先河。平民化是民生类谈话节目十余年来一以贯之的节目品性,也是其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实话实说》是民生类谈话节目的典型个案,其平民化的艺术特色为民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审美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生 谈话节目 平民化 实话实说    一、民生类电视谈话节目发展概论    中国大陆的电
摘要 《亮剑》中塑造了三类知识分子形象,但我们发现知识分子在战争并没有表现出诸葛亮式的智慧超群,没有对大老粗农民/军人的引领,而是只能依附于农民/革命军人接受改造和规约。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塑造正面的有独立思想的,有血有肉的知识分子形象,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亮剑》知识分子 陈旧    电视连续剧《亮剑》采用民间狂欢的表达方式,塑造了全新的草莽
[摘要]《鸡犬不宁》再现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为生活拼搏和事业追求所经历的困惑、挣扎和奋斗,凸现生活中的普通人们面对转行、重新择业、中年婚姻危机等诸多问题时的探索,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和对传统文化和地方艺术的继承和弘扬,富有张力的人物形象塑造,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喜剧效果,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艺术创造  [关键词]鸡犬不宁 小人物 黑色幽默    夹杂着耳熟能详、亲切温馨的地方话——河南方言,飞速
[摘要]东亚情色电影,以形形色色的情欲故事反映着此一地区在现代化演变过程中个体自我现代性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呈现出一种处于传统与现代十字路口的自我迷茫的现代寓言,因而具有一种可供研究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关键词]情色电影 东亚社会 影像    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类型片,情色电影在当今电影业拥有越来越重的市场分额,这种以性或性欲望为视觉消费元素的影像业,作为一种实际存在的通俗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分析其
[摘要]张艺谋的新作《山楂树之恋》虽然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大牌巨星的表演,但却让观众沉浸在男女主人公那段纯美的爱情当中,久久不能忘怀;它不惊天动地,却有不少痛哭流涕的情景;不波澜曲折,却始终让你欲罢不能。无论从剧本创作还是从拍摄加工,编剧和导演都力求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再是高墙深宫中的尔虞我诈;不再是战场沟壕的英雄气概;有的或许仅是只存于人们心底的那种纯真和唯美!  [关键词]《山楂树
[摘要]中国电视剧以当代人文精神改造叙事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把源于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出奇制胜,于庸常之中见神奇的叙事传统,作为贯彻始终的叙事策略和叙事风格,获得了无人不“奇”,无事不“妙”的审美效果。中国电视剧是站在审视全人类文化的高度,以一种对人的文化的宽容和一种对人的悲悯,在维护我们民族所珍视的叙事审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当代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关键词]审美 电视剧 当代社会
【摘要】 影片《植物学家的女儿》是旅法导演戴思杰的作品,讲述了一对女同性恋者李明和陈安安的爱情悲剧。作者讲述的这个故事似乎有些“失真”,在“失真”的背后,是作者自身对故国的记忆发生了偏差,还是其站在了另一种立场上以一种别样的视角来看待东方。  【关键词】《植物学家的女儿》戴思杰暗喻失真    影片《植物学家的女儿》是旅法导演戴思杰的作品,讲述了一对女同性恋者李明和陈安安的爱情悲剧。正如影片开头那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