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各类文化知识的关系之中,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数学课堂 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144-01
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应该使学生与日常生活融合起来,不应该将学生与生活割裂开来,要使之成为学生生活中最精彩的一方面。纵观新课程初中数学各种版本的编排和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就会明确一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各类文化知识的关系之中,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1 让数学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生活,从而去开创未来,改造世界。回顾走过的教育历程,数学课堂上充满着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和人为编造的脱离实际的例题和习题,学生只是重复教师要求的知识记忆、重现和模仿,它像一个典型的过滤器,将一个个天真活泼、富有个性的孩子如同标准件一样同化,在知识面前沮丧、退缩,使他们饱尝失败的痛苦,孩子们失去了信心和本该有的活力。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生活是教学内容的源泉和动力,教学内容必须回溯生活世界,新课标指出:“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应当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能够表现出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教材内容是呈现要突出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新教材已经实现了回归生活这一点,但教材仅仅是为都是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要实现真正回归生活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课本的内涵,要做到活学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理念上的根本转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文化底蕴,自觉开发生活中的与学生相适应的各领域的素材,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而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这样学生才以意识到教学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愿学、乐学。
2 让数学与教学方式回归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1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从而有效的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尘封”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使学习活动带给他们理智的挑战,心灵的放飞,让他们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2.2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但要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而且要学生理解、倾听、询问,学会赞扬、支持、说服和采纳,使学生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这样不仅满足学生个体学习和交往的需要,更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技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同步发展。
2.3提供探究学习的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开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4布置社会调查的课题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课前或课后,让学生深入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就学生身边的教学问题展开调查,并给出调研课题。
3 用数学的眼睛看生活,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厉以宁教授曾经讲到:“学生入学时的基础都相差很少,但毕业之后或若干年以后相差很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这个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了良好的洞察力和对科学直觉,他就可以寻找好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他今后就有后劲;如果学生没有培养出洞察力和直觉,他对科学没有感觉,只能老师教他什么他学什么,这样的学生今后就没有多少后劲。”培养学生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学习相关章节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得到延续和拓展。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活动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同时,也能提出一系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学习了比例尺,同学们想到我们拍的照片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再如学习了“折扣和利息的计算”后,同学们开始研究学校生活小店的赢利情况、商场的打折、家庭储蓄问题等。这样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促成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获得进行数学研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培养了自己敏锐的直觉和科学洞察力,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让评价形式回归生活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教学学习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②既要关注学生教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表现;
③即要关注结果评价,更要关注过程评价;
④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出发,达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⑤评介方式要多样化,语气和语言要具有“煽动性”。
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数学教学应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融合起来,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体验感受,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 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144-01
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应该使学生与日常生活融合起来,不应该将学生与生活割裂开来,要使之成为学生生活中最精彩的一方面。纵观新课程初中数学各种版本的编排和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就会明确一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各类文化知识的关系之中,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1 让数学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生活,从而去开创未来,改造世界。回顾走过的教育历程,数学课堂上充满着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和人为编造的脱离实际的例题和习题,学生只是重复教师要求的知识记忆、重现和模仿,它像一个典型的过滤器,将一个个天真活泼、富有个性的孩子如同标准件一样同化,在知识面前沮丧、退缩,使他们饱尝失败的痛苦,孩子们失去了信心和本该有的活力。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生活是教学内容的源泉和动力,教学内容必须回溯生活世界,新课标指出:“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应当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能够表现出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教材内容是呈现要突出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新教材已经实现了回归生活这一点,但教材仅仅是为都是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要实现真正回归生活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课本的内涵,要做到活学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理念上的根本转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文化底蕴,自觉开发生活中的与学生相适应的各领域的素材,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而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这样学生才以意识到教学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愿学、乐学。
2 让数学与教学方式回归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1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从而有效的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尘封”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使学习活动带给他们理智的挑战,心灵的放飞,让他们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2.2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但要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而且要学生理解、倾听、询问,学会赞扬、支持、说服和采纳,使学生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这样不仅满足学生个体学习和交往的需要,更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技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同步发展。
2.3提供探究学习的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开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4布置社会调查的课题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课前或课后,让学生深入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就学生身边的教学问题展开调查,并给出调研课题。
3 用数学的眼睛看生活,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厉以宁教授曾经讲到:“学生入学时的基础都相差很少,但毕业之后或若干年以后相差很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这个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了良好的洞察力和对科学直觉,他就可以寻找好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他今后就有后劲;如果学生没有培养出洞察力和直觉,他对科学没有感觉,只能老师教他什么他学什么,这样的学生今后就没有多少后劲。”培养学生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学习相关章节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得到延续和拓展。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活动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同时,也能提出一系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学习了比例尺,同学们想到我们拍的照片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再如学习了“折扣和利息的计算”后,同学们开始研究学校生活小店的赢利情况、商场的打折、家庭储蓄问题等。这样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促成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获得进行数学研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培养了自己敏锐的直觉和科学洞察力,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让评价形式回归生活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教学学习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②既要关注学生教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表现;
③即要关注结果评价,更要关注过程评价;
④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出发,达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⑤评介方式要多样化,语气和语言要具有“煽动性”。
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数学教学应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融合起来,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体验感受,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