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与总结:一是在体育课堂上展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体育的魅力;二是使用游戏、情境等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三是不断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可以在及时与鼓励性评价中维持学生学习热情。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要求学生端正学习体育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实践。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展示体育重要性与魅力
由于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学科一直被“边缘化”,小学体育教师的态度影响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也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課就是放松,最终“玩”而不学。[1]重视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强调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端正态度,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来。
如在体育锻炼以后,教师不是匆匆结束教学,而是让孩子们分析和再一次感受:通过体育锻炼是不是让自己变得更精神,更强壮了,学习其他学科时精力会不更加充沛?当学生认识到体育在其成长与学习其他学科时的重要性,就会自觉地端正态度,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让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如为了渗透体育文化教育,教师在教学篮球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或白板等播放当代体育篮球明星的比赛时况,或者讲述他们的成长史,从不同的视角丰富小学体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时时发挥作为引导者的角色作用,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从多维视角帮助学生端正体育学习的态度,使他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为后续的体育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常常进行机械的训练,学生学得无奈,教师教得无趣。新课程改革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教学方法创新的契机。有的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了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法,从而实现了“激励、唤醒、鼓舞”的教育效果。
传统的跑步训练模式比较枯燥,为了使跑步训练变得更加有趣,有的教师将《奔跑吧兄弟》中的“撕名牌”游戏与跑步训练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让小学生在最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了无痕迹中训练了跑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跑步训练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每堂课的热身环节当中,学生们重复进行着舒展运动、上举运动、蹲起运动,等等,非常枯燥无味。有的教师通过编口诀的形式将这些运动情境化,如在进行斜上举运动时,教师边发出口令,边说“花儿花儿开放了”;当学生开始练习舒展运动时,教师边发出口令边说“树儿树儿长高了”。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编写这样形象化的口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还使他们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
三、给予及时的鼓励性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是为了反馈与检测,还要真正推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调动以及体育运动热情的维持。[2]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间存在的差异,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有的教师将分层指导与鼓励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如对于身体比较肥胖,或者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在跑步运动中总是落到最后,他们自己很难过,因此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却不能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当发现有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应该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如和他们一起跑,并口头激励他们“你已经坚持了很久了,再坚持一会儿,你真棒”。在跑步结束休息的片刻,教师还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跑步的技巧,帮助他们不断地突破自己,这些都有效激发了学生继续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此外,要注意教学评价应该及时,有的教师关注全体学生时常常没有办法“及时”关注个别学生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做好预设,对预设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与内容要明确,这样可以为“及时”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视野下,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小学生进行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就需要使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体育教学。多措并举,“寓教于乐”,在不断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金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8(31):73-74.
[2]江瑛.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4):42-44.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要求学生端正学习体育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实践。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展示体育重要性与魅力
由于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学科一直被“边缘化”,小学体育教师的态度影响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也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課就是放松,最终“玩”而不学。[1]重视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强调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端正态度,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来。
如在体育锻炼以后,教师不是匆匆结束教学,而是让孩子们分析和再一次感受:通过体育锻炼是不是让自己变得更精神,更强壮了,学习其他学科时精力会不更加充沛?当学生认识到体育在其成长与学习其他学科时的重要性,就会自觉地端正态度,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让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如为了渗透体育文化教育,教师在教学篮球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或白板等播放当代体育篮球明星的比赛时况,或者讲述他们的成长史,从不同的视角丰富小学体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时时发挥作为引导者的角色作用,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从多维视角帮助学生端正体育学习的态度,使他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为后续的体育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常常进行机械的训练,学生学得无奈,教师教得无趣。新课程改革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教学方法创新的契机。有的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了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法,从而实现了“激励、唤醒、鼓舞”的教育效果。
传统的跑步训练模式比较枯燥,为了使跑步训练变得更加有趣,有的教师将《奔跑吧兄弟》中的“撕名牌”游戏与跑步训练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让小学生在最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了无痕迹中训练了跑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跑步训练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每堂课的热身环节当中,学生们重复进行着舒展运动、上举运动、蹲起运动,等等,非常枯燥无味。有的教师通过编口诀的形式将这些运动情境化,如在进行斜上举运动时,教师边发出口令,边说“花儿花儿开放了”;当学生开始练习舒展运动时,教师边发出口令边说“树儿树儿长高了”。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编写这样形象化的口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还使他们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
三、给予及时的鼓励性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是为了反馈与检测,还要真正推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调动以及体育运动热情的维持。[2]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间存在的差异,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有的教师将分层指导与鼓励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如对于身体比较肥胖,或者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在跑步运动中总是落到最后,他们自己很难过,因此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却不能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当发现有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应该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如和他们一起跑,并口头激励他们“你已经坚持了很久了,再坚持一会儿,你真棒”。在跑步结束休息的片刻,教师还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跑步的技巧,帮助他们不断地突破自己,这些都有效激发了学生继续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此外,要注意教学评价应该及时,有的教师关注全体学生时常常没有办法“及时”关注个别学生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做好预设,对预设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与内容要明确,这样可以为“及时”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视野下,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小学生进行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就需要使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体育教学。多措并举,“寓教于乐”,在不断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金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8(31):73-74.
[2]江瑛.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4):42-44.